宏大敘事、激烈場面與微小細節、人性人情相結合,是該片的突出特點。影片的題材,決定了宏大敘事的風格和必不可少的激烈場面,生與死構成了該片的基調,血與火染成了該片的底色。「4.12」大屠殺中敵人的瘋狂殘忍、共產黨人和工人階級的拚死搏鬥,充滿著吶喊呼號、腥風血雨,讓觀眾強烈感受到沒有革命的武裝就沒有革命者的生存,必須建立自己的軍隊。八一起義、三河壩之戰,炮火連天、槍林彈雨、血肉橫飛,場面非常震撼,特別是呈現了爆炸後的火焰躥升至三層樓高的壯烈奇觀,以及蔡晴川率領200名戰士與敵軍血肉拼搏,最後忍著重傷拉響引爆器,200個炸點轟然巨響,烈焰騰空,以真實震撼的視聽體驗,帶領觀眾近距離感受建軍之初的苦難和犧牲,由衷地敬仰我軍元勛和犧牲的無數先烈。影片還善於採擷微小細節展現人性的光輝,直戳觀眾心窩和淚點,讓人感受到戰火硝煙之下仍不乏細膩溫情,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河壩戰役中,朱德率部血戰強敵、堅守三天後準備撤離時,決定留下200人斷後,掩護主力轉移,朱德發表了兩分鐘慷慨激昂的演講,做出了「父留子走、兄留弟走」的決定,面對生死抉擇,出現了人人爭當斷後的感人場面,有的士兵高喊:「我是孤兒我留下」,有的受傷失去了小臂仍堅持敬軍禮,最後200勇士全部壯烈犧牲,他們的壯舉驚天地泣鬼神,不但令革命者為之心靈震撼、肅然起敬,甚至震撼對手的人性出竅,敵酋錢大鈞看到慘烈的戰場後,也動容地下令「為所有黃埔生厚葬」。又如,毛澤東與楊開慧分別時,楊開慧「不要回頭」和「十年不回,我等你一輩子」等台詞,飽含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悲戚和深情,令人潸然淚下。
影片由香港劉偉強執導,韓三平任總策劃兼藝術總監,黃建新任監製,他們啟用了一大批年輕演員,有的不到二十歲,從外形上接近當時劇中人物年齡,從演技上,他們也都蠻拼的,不但幾個主要人物毛澤東(陳燁飾)、周恩來(朱亞文飾)、朱德(黃志忠)、賀龍(王景春)、蔣介石(霍建華)等,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過去鮮為人知的盧德銘、蔡晴川、汪壽華、范桂霞、斯氏兄弟等,都被年輕演員們演繹的有聲有色,讓這些幾乎被人遺忘的革命先烈們在建軍90周年之際復活,走進觀眾視野,獲得他們應有的榮耀。
影片由香港劉偉強執導,韓三平任總策劃兼藝術總監,黃建新任監製,他們啟用了一大批年輕演員,有的不到二十歲,從外形上接近當時劇中人物年齡,從演技上,他們也都蠻拼的,不但幾個主要人物毛澤東(陳燁飾)、周恩來(朱亞文飾)、朱德(黃志忠)、賀龍(王景春)、蔣介石(霍建華)等,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過去鮮為人知的盧德銘、蔡晴川、汪壽華、范桂霞、斯氏兄弟等,都被年輕演員們演繹的有聲有色,讓這些幾乎被人遺忘的革命先烈們在建軍90周年之際復活,走進觀眾視野,獲得他們應有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