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八一」建軍節,也是曾經的南昌起義日,所以我觀看了《建軍大業》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的是講述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為挽救革命,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影片中,周恩來和毛澤東商議好了,說:「你去發動工農武裝,我去發起起義。」周恩來提議以南昌為共產黨的起點,發動起義。
時間是八月一日早上四點,口令:山河統一,命令:三槍聲音,記號:脖帶紅領巾,左肩帶白巾。
隨著三聲槍響,激動人心的南昌起義開始了。
首先,他們先拿下了火車站,斷了敵人的後路,再相繼拿下零零散散的地方。因德勝門和盤台衙門有機槍,所以遲遲攻不下來、。
這時,賀龍繼續帶兵前往支援,可還是沒有拿下。粟裕這裡遇到了「隊友」,是因為有共產黨反派,可壞共產黨把暗號說錯了,導致所有救兵全部涼涼。最後葉挺開始炮擊,最後獲得了勝利。
這一戰如果沒有朱德把大大小小的官員全團在一起,也不可能勝利。
在起義後,更多人參加了工農武裝,在毛澤東的率領下,終於在1949年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成功的將一共二府改為了一國一府。
看過這部电影後,我為自己能生在和平的年代而感到幸福。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建軍大業觀後感500字 11篇[朗讀]
昨晚和好友阿梅一起去博納影城觀看了近乎集聚半個娛樂圈明星的巨作---「建軍大業」,作為一名近兩年黨齡的黨員,我的內心還是有很多感想的。
一、端正入黨動機
在影片中,賀龍同志的入黨積極性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一顆紅心向黨,非常希望能加入黨組織成就一番大事,為受苦受難的農民伸展正義,解救他們於苦難之中。在周恩來同志拜訪他,希望他能加入南昌起義中來,賀龍同志非常誠心誠意,抵制了蔣介石的整個漢陽兵工廠及各種軍領銜榮譽,願意協助工廠黨,但是,他提到自己還不是一名共產黨員時,非常遺憾,非常希望能加入黨組織。後來,在周恩來同志的鼓勵下,他積極遞交了。周恩來和賀龍抱在一起的那一刻,我聯想到現在大學生的入黨動機,是真的應該多向老一輩的同志的學習,那股熱情,那股渴望,那股為天下百姓謀利益的堅韌不拔之志。那個時代的人,積極入黨,是希望能找到組織,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消滅敵人,建立共和國。現在,我們積極入黨,是繼承傳統精神,共建中國夢。
二、黨員要嚴格要求自己
影片中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粟裕等等同志,都是非常嚴格要求自己的同志。時刻牢記天下蒼生,不忘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各個黨員同志團結在一起,擰成一股繩,組織工農幹革命。他們有的遠離家鄉,有的不怕吃苦。與國民黨的軍有明顯不同,驕奢淫逸不是他們的作風,艱苦樸素才是他們的本色。他們關心其他黨員同志,他們積極在工農群眾中起模範帶頭作用。作為新時代的黨員,我們不能忘記了我們的身份,我們不能忘記了我們的責任。無論身在何時何處,我們都應堅守自己的人生信仰,不被外界利益所誘惑。人生的意義不在於能活多久,而是能給多少人帶去溫暖。
三、黨員要敢於創新
一個民族要發展需要創新,一個國家要興盛需要創新,一個人要走的高遠需要創新。影片中的毛澤東同志敢於在大會上提出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想法。周恩來同志一次次的脫險,一次次的廣納人才,是因為他敢於創新和靈活的大腦。還有三河壩大戰中的朱德以三千人抵擋敵軍三萬人,是因為他敢於創新作戰方略,是因為他敢於做出堅斷的決定。看到他流下的兩行淚水,我對這位將軍肅然起敬。還有劉昊然飾演的粟裕也是很贊,敢於分辨敵我的真偽。可謂是少年才俊。作為一個黨員,更要敢於有自己的聲音,敢於走出一條不樣的路。在以後的教師崗位上,將迎來新課程改革,如何將走向教師專業化?如何培育具有地理核心素養的學生?如何推動中國教育的發展?需要自己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堅定教育信仰,不斷努力。
兩個小時的影片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在歷史的長河裡,此生不悔入華夏。在這和平時代,更要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肩負起自己的責任。
一、端正入黨動機
在影片中,賀龍同志的入黨積極性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一顆紅心向黨,非常希望能加入黨組織成就一番大事,為受苦受難的農民伸展正義,解救他們於苦難之中。在周恩來同志拜訪他,希望他能加入南昌起義中來,賀龍同志非常誠心誠意,抵制了蔣介石的整個漢陽兵工廠及各種軍領銜榮譽,願意協助工廠黨,但是,他提到自己還不是一名共產黨員時,非常遺憾,非常希望能加入黨組織。後來,在周恩來同志的鼓勵下,他積極遞交了。周恩來和賀龍抱在一起的那一刻,我聯想到現在大學生的入黨動機,是真的應該多向老一輩的同志的學習,那股熱情,那股渴望,那股為天下百姓謀利益的堅韌不拔之志。那個時代的人,積極入黨,是希望能找到組織,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消滅敵人,建立共和國。現在,我們積極入黨,是繼承傳統精神,共建中國夢。
二、黨員要嚴格要求自己
影片中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粟裕等等同志,都是非常嚴格要求自己的同志。時刻牢記天下蒼生,不忘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各個黨員同志團結在一起,擰成一股繩,組織工農幹革命。他們有的遠離家鄉,有的不怕吃苦。與國民黨的軍有明顯不同,驕奢淫逸不是他們的作風,艱苦樸素才是他們的本色。他們關心其他黨員同志,他們積極在工農群眾中起模範帶頭作用。作為新時代的黨員,我們不能忘記了我們的身份,我們不能忘記了我們的責任。無論身在何時何處,我們都應堅守自己的人生信仰,不被外界利益所誘惑。人生的意義不在於能活多久,而是能給多少人帶去溫暖。
三、黨員要敢於創新
一個民族要發展需要創新,一個國家要興盛需要創新,一個人要走的高遠需要創新。影片中的毛澤東同志敢於在大會上提出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想法。周恩來同志一次次的脫險,一次次的廣納人才,是因為他敢於創新和靈活的大腦。還有三河壩大戰中的朱德以三千人抵擋敵軍三萬人,是因為他敢於創新作戰方略,是因為他敢於做出堅斷的決定。看到他流下的兩行淚水,我對這位將軍肅然起敬。還有劉昊然飾演的粟裕也是很贊,敢於分辨敵我的真偽。可謂是少年才俊。作為一個黨員,更要敢於有自己的聲音,敢於走出一條不樣的路。在以後的教師崗位上,將迎來新課程改革,如何將走向教師專業化?如何培育具有地理核心素養的學生?如何推動中國教育的發展?需要自己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堅定教育信仰,不斷努力。
兩個小時的影片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在歷史的長河裡,此生不悔入華夏。在這和平時代,更要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肩負起自己的責任。
電影的片頭,工人和平示威而被槍殺的場面令人非常憤慨,而且接踵而來的四一二大屠殺使共產黨損失慘重,場面十分震撼人心,上海居民的慘叫聲連天,同時共產黨領導人中的汪壽華、李大釗被殺,一些共產黨領導人還想要交槍、投降。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周恩來和毛澤東兩位委員達成了共識,想要打破馬克思主義,讓農民參軍。他們一個去動員農民,一個去說服軍隊,想要在危難中推翻國民政府的統治。這,難道不是一種迎難而上的表現嗎?這種精神是值得所有人學習的。
這時,毛澤東也和家人分別了。那場面讓人十分傷感。但是,毛澤東還是走了,沒有回頭。這再次體現了共產黨領導人捨己為人、無私奉獻的精神。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的我們,又是否有人能做到這些呢?所以,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完善自身,更好的傳承先輩們的偉大精神。
但是朱德並沒有就此放棄,他帶領著八百殘軍繼續戰鬥,發展,繼續迎難而上,他還告訴大家一個真理,「我們為人民而戰,這是無上光榮的,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加入我們,支持我們的」。這,又何嘗不是迎難而上的表現呢?
看完這部电影後,我發現國民政府的軍隊中也是有著一些真正的軍人。例如陳峰,他在南昌暴動中進行了頑強抵抗,給起義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在他身上也有著迎難而上的精神,但是他加入錯了陣營,因此我為他感到了深深的惋惜。而在共產黨的軍隊中,竟然也出現了一些貪生怕死之人。當我看到蔡廷楷率領軍隊投降時,我感到十分憤怒,這與周恩來等人的精忠報國形成了無比鮮明的對比。
通過這部電影,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戰爭是殘酷的,革命先烈們用他們的勇氣,拋頭顱灑熱血;用迎難而上的精神,甚至生命為我們創造了和平美好的今天。因此,我們也要用我們自己的努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困難中繼承先輩們迎難而上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難,一步步走向成功。我們要珍惜和平美好的今天,勵志干出一番大事業來報效祖國。
初一:劉文韜。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看了一部愛國電影——《建軍大業》。這部電影給了我很深的感觸。
接著,周恩來帶著賀龍、葉挺、葉劍英、劉伯承和朱德在南昌發起了暴動,這也是一種迎難而上的表現。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所以他們成功了。雖然起義中途出現了一些麻煩——一個起義軍的副營長臨陣投降了,給敵軍帶去了情報,但勇氣在戰鬥中克服了一切,他們還是成功了。
可惜,工農革命的路途終究不會一帆風順。拿下南昌後,周恩來率領部隊又繼續向廣東進發。但是不久後,起義軍前方被粵桂軍隊攔截,後方又跟著錢大鈞部。萬般無奈之下,周恩來只好讓朱德帶三千人阻擊錢大鈞部隊。但因為人數差距過大,所以損失慘重。但是戰鬥中共產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也展現了出來。他們頑強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使這次任務任務完成了。可是,主力部隊被伏擊了,同樣損失慘重,因此,這次起義失敗了——賀龍、葉挺兩位軍長分別突圍,下落不明,周恩來被送往香港治病。等到朱德和主力殘部匯合時,二萬人只剩下八百人,這是何等慘烈的打擊。
也正是這種精神,支撐著共產黨領導人和將士們。不到一年時間,朱德又重新將八百殘兵發展成了上萬虎賁,並在井岡山與毛澤東的工農革命軍匯合,匯合時,毛澤東稱讚他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這一切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共產黨人的一切都是值得稱讚的。
電影中我也看到了那些大反派們的日常生活蔣介石、汪精衛等人整天沐浴在歌舞、琴棋書畫之中,根本不關心政治和軍事,而且他們的殘暴行為使人民對其恨之入骨比如,在人民水深火熱之時,蔣介石仍然在關心宋美齡想要的幾顆松樹,當貧苦老百姓根本吃不到飯時,他們卻頓頓大魚大肉,捧著酒杯在手中,悠閒的喝著小酒。這些,就是他們最終反革命失敗的原因。
讓我們團結起來,一起加油吧。
這時,毛澤東也和家人分別了。那場面讓人十分傷感。但是,毛澤東還是走了,沒有回頭。這再次體現了共產黨領導人捨己為人、無私奉獻的精神。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的我們,又是否有人能做到這些呢?所以,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完善自身,更好的傳承先輩們的偉大精神。
但是朱德並沒有就此放棄,他帶領著八百殘軍繼續戰鬥,發展,繼續迎難而上,他還告訴大家一個真理,「我們為人民而戰,這是無上光榮的,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加入我們,支持我們的」。這,又何嘗不是迎難而上的表現呢?
看完這部电影後,我發現國民政府的軍隊中也是有著一些真正的軍人。例如陳峰,他在南昌暴動中進行了頑強抵抗,給起義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在他身上也有著迎難而上的精神,但是他加入錯了陣營,因此我為他感到了深深的惋惜。而在共產黨的軍隊中,竟然也出現了一些貪生怕死之人。當我看到蔡廷楷率領軍隊投降時,我感到十分憤怒,這與周恩來等人的精忠報國形成了無比鮮明的對比。
通過這部電影,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戰爭是殘酷的,革命先烈們用他們的勇氣,拋頭顱灑熱血;用迎難而上的精神,甚至生命為我們創造了和平美好的今天。因此,我們也要用我們自己的努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困難中繼承先輩們迎難而上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難,一步步走向成功。我們要珍惜和平美好的今天,勵志干出一番大事業來報效祖國。
初一:劉文韜。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看了一部愛國電影——《建軍大業》。這部電影給了我很深的感觸。
接著,周恩來帶著賀龍、葉挺、葉劍英、劉伯承和朱德在南昌發起了暴動,這也是一種迎難而上的表現。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所以他們成功了。雖然起義中途出現了一些麻煩——一個起義軍的副營長臨陣投降了,給敵軍帶去了情報,但勇氣在戰鬥中克服了一切,他們還是成功了。
可惜,工農革命的路途終究不會一帆風順。拿下南昌後,周恩來率領部隊又繼續向廣東進發。但是不久後,起義軍前方被粵桂軍隊攔截,後方又跟著錢大鈞部。萬般無奈之下,周恩來只好讓朱德帶三千人阻擊錢大鈞部隊。但因為人數差距過大,所以損失慘重。但是戰鬥中共產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也展現了出來。他們頑強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使這次任務任務完成了。可是,主力部隊被伏擊了,同樣損失慘重,因此,這次起義失敗了——賀龍、葉挺兩位軍長分別突圍,下落不明,周恩來被送往香港治病。等到朱德和主力殘部匯合時,二萬人只剩下八百人,這是何等慘烈的打擊。
也正是這種精神,支撐著共產黨領導人和將士們。不到一年時間,朱德又重新將八百殘兵發展成了上萬虎賁,並在井岡山與毛澤東的工農革命軍匯合,匯合時,毛澤東稱讚他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這一切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共產黨人的一切都是值得稱讚的。
電影中我也看到了那些大反派們的日常生活蔣介石、汪精衛等人整天沐浴在歌舞、琴棋書畫之中,根本不關心政治和軍事,而且他們的殘暴行為使人民對其恨之入骨比如,在人民水深火熱之時,蔣介石仍然在關心宋美齡想要的幾顆松樹,當貧苦老百姓根本吃不到飯時,他們卻頓頓大魚大肉,捧著酒杯在手中,悠閒的喝著小酒。這些,就是他們最終反革命失敗的原因。
讓我們團結起來,一起加油吧。
今年國慶放假期間,我懷著開心、激動的心情和爸爸一起觀看了一部非常震撼的革命歷史電影--《建軍大業》。
通過觀看了這部影片,我了解了中國革命的歷史:早在中華民國的國民政府,在全國四處捕殺及殺害中國共產黨員和人民,就在這個危急時刻,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人,組成了第一支中國革命起義軍,開始對國民黨軍隊進行了有力的反擊。就這樣,在1927年8月1日,以周恩來為領導的革命黨人開始的南昌起義,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為了打贏戰鬥,中國革命起義軍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在我印象最深的一幕中,朱德同志率領的其中一支中國革命起義軍,在三河壩戰役中以3000人成功的阻擊了國民黨軍隊30000多人。
在戰爭的第三天,朱德司令為了掩護大部隊的撤離,需要留下兩百人死守陣地,讓我驚訝的是,大家明知道留下就是死路一條,可是居然所有人都想要留下,這讓我非常感動。戰鬥結束後,整個山坡上屍橫遍野,朱德看著傷情嚴重和戰鬥中犧牲的戰士們,從眼中默默的留下了眼淚,經過中國革命起義軍英勇頑強的戰鬥,南昌地區的國民黨反動派終於被擊潰了。朱德、葉挺、賀龍等同志率領中國革命起義軍,來到了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與偉大的毛澤東同志勝利會師,從此中國革命開始走進了新的歷程。
觀看了這部影片後,我深深地感覺到我們現在的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如果沒有這些英雄的犧牲,就不會有現在的新中國,即使現在是和平年代,但是也有許多英雄在默默地為我們去付出;邊防戰士遠離自己的故鄉,在邊疆日日夜夜地保衛我們的邊防線;還有消防戰士,在火災現場大家都在逃離的時候,是他們挺身而出,衝進火場救人......他們在危急時刻奮不顧身,他們是我們最尊敬的英雄。
所以,我們一定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奮發圖強,做一個有中國夢的少年,長大了,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奉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通過觀看了這部影片,我了解了中國革命的歷史:早在中華民國的國民政府,在全國四處捕殺及殺害中國共產黨員和人民,就在這個危急時刻,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人,組成了第一支中國革命起義軍,開始對國民黨軍隊進行了有力的反擊。就這樣,在1927年8月1日,以周恩來為領導的革命黨人開始的南昌起義,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為了打贏戰鬥,中國革命起義軍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在我印象最深的一幕中,朱德同志率領的其中一支中國革命起義軍,在三河壩戰役中以3000人成功的阻擊了國民黨軍隊30000多人。
在戰爭的第三天,朱德司令為了掩護大部隊的撤離,需要留下兩百人死守陣地,讓我驚訝的是,大家明知道留下就是死路一條,可是居然所有人都想要留下,這讓我非常感動。戰鬥結束後,整個山坡上屍橫遍野,朱德看著傷情嚴重和戰鬥中犧牲的戰士們,從眼中默默的留下了眼淚,經過中國革命起義軍英勇頑強的戰鬥,南昌地區的國民黨反動派終於被擊潰了。朱德、葉挺、賀龍等同志率領中國革命起義軍,來到了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與偉大的毛澤東同志勝利會師,從此中國革命開始走進了新的歷程。
觀看了這部影片後,我深深地感覺到我們現在的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如果沒有這些英雄的犧牲,就不會有現在的新中國,即使現在是和平年代,但是也有許多英雄在默默地為我們去付出;邊防戰士遠離自己的故鄉,在邊疆日日夜夜地保衛我們的邊防線;還有消防戰士,在火災現場大家都在逃離的時候,是他們挺身而出,衝進火場救人......他們在危急時刻奮不顧身,他們是我們最尊敬的英雄。
所以,我們一定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奮發圖強,做一個有中國夢的少年,長大了,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奉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知道,不可不察也。90年風雨兼程,90載不屈不撓,90個歲月如歌。當日曆退下七月的外衣,時光帶領我們奔向歡騰的八月,在這歡騰的時日我們迎來了又一個建軍紀念日。組織在哈全體員工,觀看了電影《建軍大業》,該片講述了我黨為挽救中國革命而建立人民軍隊的崢嶸歷史。年輕的毛澤東、周恩來、賀龍等人臨危不亂、不懼強權,正值青春的葉挺、粟裕、盧德銘等人在炮火紛飛的戰場英勇殺敵、不畏生死,激昂的喊殺聲、緊張的戰鬥戲、震撼的爆破場面交替出現,令人熱血沸騰。讓我們為偉大的軍人送上最真誠的祝福和敬意。祝願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在世的老紅軍身體健康,祝願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赫赫戰功的健在的人民解放軍萬事如意。
兵事以民為本,強國必須強軍。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人民軍隊是祖國統一的保護神。「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這一聲槍響,震驚寰宇,喚醒了沉睡的中華民族。他們在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壓迫下挺身而出,在難以想像的困難與壓力下試圖挽救搖搖欲墜的中國,用基石般的身軀和磐石般的毅力譜寫了中國漫長而艱難的抗爭史。
三河壩戰役這個環節是我感覺最震撼的地方。三天的戰事,三千人對三萬人,綿綿戰火,死的死,傷的傷,血染紅了江河,腳下的土地早已變了顏色。他們的每一個軍禮,都讓人為之動容。最後兩百人留下的時候,父子二人,子走父留;兄弟同軍,弟去兄留。二百人的斷後,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來國家的希望。朱德對蔡晴川說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現在想起,依舊感到無比震撼。最後三河壩的炮火聲聲,蔡晴川按下引爆器,朱德帶領著撤離的隊伍,駐足敬禮,讓人為之動容。二百人的斷後,希望與犧牲,更展現了革命先輩的大無畏精神。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八一南昌起義勝利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軍隊由少變大,由弱變強。到建國後,人民軍隊為祖國統一,領土的完整,政治與經濟及民生的繁榮富強,蒸蒸日上,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歷史不能忘記,人民不能忘記。那個時代雖已遠去,但誰也不會忘記,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
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看到敘利亞難民,那個偷渡遇難被衝上海岸俯臥在海邊的小男孩刺痛了多少人的心,我們感激當年浴血奮戰舍小家顧大家的革命先烈,致敬為後代人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生命的戰士們,現在的我們更應該憶苦思甜,牢記歷史,珍惜現在,過好當下的每一天。
兵事以民為本,強國必須強軍。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人民軍隊是祖國統一的保護神。「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這一聲槍響,震驚寰宇,喚醒了沉睡的中華民族。他們在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壓迫下挺身而出,在難以想像的困難與壓力下試圖挽救搖搖欲墜的中國,用基石般的身軀和磐石般的毅力譜寫了中國漫長而艱難的抗爭史。
三河壩戰役這個環節是我感覺最震撼的地方。三天的戰事,三千人對三萬人,綿綿戰火,死的死,傷的傷,血染紅了江河,腳下的土地早已變了顏色。他們的每一個軍禮,都讓人為之動容。最後兩百人留下的時候,父子二人,子走父留;兄弟同軍,弟去兄留。二百人的斷後,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來國家的希望。朱德對蔡晴川說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現在想起,依舊感到無比震撼。最後三河壩的炮火聲聲,蔡晴川按下引爆器,朱德帶領著撤離的隊伍,駐足敬禮,讓人為之動容。二百人的斷後,希望與犧牲,更展現了革命先輩的大無畏精神。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八一南昌起義勝利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軍隊由少變大,由弱變強。到建國後,人民軍隊為祖國統一,領土的完整,政治與經濟及民生的繁榮富強,蒸蒸日上,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歷史不能忘記,人民不能忘記。那個時代雖已遠去,但誰也不會忘記,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
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看到敘利亞難民,那個偷渡遇難被衝上海岸俯臥在海邊的小男孩刺痛了多少人的心,我們感激當年浴血奮戰舍小家顧大家的革命先烈,致敬為後代人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生命的戰士們,現在的我們更應該憶苦思甜,牢記歷史,珍惜現在,過好當下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