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颱風「煙花」影響,河南中北部多地出現特大暴雨,7月17日20時至20日20時,鄭州市3天的降雨量達617.1毫米,相當於以往一年的降雨量。鄭州市大部分被大水淹沒,地鐵全線停運,城市交通癱瘓,並伴隨大面積停電,約10萬居民被緊急疏散,造成多人傷亡,情勢十分嚴峻,令人痛心。
城市洪澇帶來的災害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危害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暴雨形成洪水,出現大面積內澇,導致房屋受損、財產損失,威脅居民生存;二是影響城市供水、供電及交通。城市洪水對供水、排水等市政設施,以及交通、道路、涵洞等基礎設施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進水導致部分變電所、水廠、通訊設備障礙,大水還會淹沒道路,衝垮橋樑,使城市供水、供電系統中斷,交通癱瘓;三是擴大面源污染範圍,帶來水質污染和疫情。洪水含有大量未經處理的垃圾、廢棄物,甚至有一些工礦廢水、農藥殘留物等,這些污染物將會導致飲用水水源的污染,同時也可能會對地下水水質產生影響。
當前雖然鄭州暴雨已經過去,但仍處於防汛的關鍵時期。鄭州市嚴重內澇,部分水庫面臨潰壩危險,鐵路停運,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等情勢依然十分嚴峻。各部門單位、各級領導應始終把保障群眾生命及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妥善安置受災人群,儘快恢復城市交通,全力解決水庫、河湖等存在的風險,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將次生災害降至最低。
政府緊急應對措施。
面對緊急複雜的汛情,政府作為總指揮,需要做出迅速、明確的指示,始終堅持「以人民安全為中心」,指揮各部門抗洪救災行動。
迅速反應、及時救援。災情就是命令,災區即是戰場。特大暴雨來得快、來勢猛,應及時迅速的做出反應,給出正確的應對措施,最大限度避免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組織好專業、高效的救援隊,依靠先進的現代科技,並依託專業團隊制定科學的應急處理措施,以最快的速度處理突發的緊急狀況。政府還需要統籌全局,確保各個受災區都能以最快的速度給予有力的支援,才能打好抗洪防汛戰役,將損失降到最低。
及時轉移受災群眾。特大暴雨無疑危及百姓的人身財產安全,搶險救災應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全放在首位,堅持「救人第一」的原則。災情發生後,應第一時間掌握當前天氣變化及汛情發展,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告知群眾當前狀況,迅速疏散災情嚴重地區的群眾,將其轉移到安全的地區。政府同時要密切關注災區實時信息,一旦獲取群眾受困信息,要立即派出衝鋒舟、橡皮艇等救援隊營救災民,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協調各部門聯動應急。政府需要統一領導各方協作抗災。合理安排緊急救援、飲食保障、物資供應、設備檢修、醫療保障、信息溝通等各方的分工,做好不同地區之間的聯通協作,避免重複調派,多頭指揮等問題的發生,確保各部門各單位都能穩定、有效地做好各自的任務。同時協調好各部門、各企業以及民間救援力量,以最大限度地應用到救援行動中。徵召廣大市民參與,組成志願者隊伍,並根據需要分類組織,比如,信息組、交通組、醫務組、市政組、後勤組、專家組、心理諮詢組等。
各單位緊急應對措施。
各單位作為防汛抗旱的中堅力量,應該做到全力配合政府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為受災群眾提供支持。
氣象、水文、應急管理部門。氣象信息是防汛減災的「信號槍」,氣象、水文部門做好天氣、汛情的預測預報,應急管控部分及時通過電話、網絡等向政府及公眾發布實時積水及避險信息、應急措施。通過內澇預警預報系統向災區發布暴雨靶向預警,為一線救援工作提供精準氣象服務。
交通部門。交通部門決定了搶險救災的速度。交通系統各部門應首先確保人員及交通運輸安全,暴雨過大影響出行時應及時中斷相應交通線路。同時,交通部門應盡力提供應急保障車輛,還應及時更新各路段的實時災情,為人民群眾及時避險以及為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消防及醫療部門。災害不可避免的會造成人員被困及傷亡,這就需要消防及醫療部門相互配合,保障群眾人身安全。消防部門作為應急救援作戰指揮中心,應發揮主戰職能,全力開展救援行動,同時配合地方部門開展搶修檢修工作,排除隱患。醫療部門需要及時為災民提供幫扶救助服務,同時做好衛生防疫工作,避免災情加重。
其他部門。防汛抗洪、搶險救災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各部門都應各負其責,配合做好力所能及的事。飯店、超市等提供飲食、物資保障,確保災民能維持基本生活;酒店、賓館等提供住宿保障,為群眾提供落腳點及緊急避險場所;宣傳部門提供視頻、圖片等資料,引導輿論工作,提供有針對性的行業科學防禦信息;其他包括協助排水、協助水庫巡防檢修、供火供電等,部門之間高效緊密聯動,為抗險救災出力。
公眾緊急應對措施。
廣大群眾作為汛災的直接受害者,應當積極主動配合政府及各部門工作,並且學會正確的自保方式。
居家安全。暴雨期間儘量不要外出,關好門窗、煤氣,必要時切斷電源防止漏電傷人;做好防水措施,門口放置擋水板或沙袋,以免屋內積水;小心暴雨導致的房屋倒塌,住在老舊房屋及地勢較低處的人員應及時轉移至安全地帶。
出行安全。暴雨期間儘量不要出行,如遇緊急事件必須出行時需注意遠離樹木、建築工地等地防止其倒塌;遠離高壓電線、變壓器等供電設施防止電擊;儘量避開積水路段,不要強行通過,防止積水過深或井蓋沖開等,無法避免時應使用木棍探路;行車注意關好門窗,不要冒險行駛,不要往低處行駛,必要時應及時棄車。
網絡安全。網絡是獲取實時災情的重要來源,運用網絡時需注意及時從網上獲取災情實時信息,相互傳遞正確的信息及預警通告,發現人員遇困、路段塌方等新的災情信息時應及時轉發,方便救援與避險;切忌傳遞虛假信息造成恐慌,同時保持理性,仔細分辨信息的真偽,不要驚慌;積極傳遞正能量,鼓勵大家互相幫助,共同抗災。
逃生安全。突遇特大暴雨形成洪澇災害需要逃生時應有組織地往高處轉移,來不及逃生被困高處時應耐心守候,等待救援;被困低處時應及時聯繫救援隊尋求幫助,沒有信號時應揮動鮮艷衣物呼救,水流過急時不要輕易嘗試游泳,條件允許可利用船隻、木板等進行水上轉移;突遇山洪時應沉著冷靜、迅速撤離,選擇安全路線橫向轉移,不能順坡或往下游跑,同時小心山體滑坡及泥石流傷害。
本次特大暴雨已經超出一般城市內澇防禦標準,儘管在全社會、各部門共同努力下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展開了一系列救援活動,但仍然損失巨大,因此政府、各部門、廣大群眾都應深刻理解暴雨導致城市洪澇災害可能帶來的風險,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在儘快恢復生產生活的同時,做好以後應對城市內澇的預防工作,提高抵禦內澇風險的能力。
城市洪澇帶來的災害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危害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暴雨形成洪水,出現大面積內澇,導致房屋受損、財產損失,威脅居民生存;二是影響城市供水、供電及交通。城市洪水對供水、排水等市政設施,以及交通、道路、涵洞等基礎設施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進水導致部分變電所、水廠、通訊設備障礙,大水還會淹沒道路,衝垮橋樑,使城市供水、供電系統中斷,交通癱瘓;三是擴大面源污染範圍,帶來水質污染和疫情。洪水含有大量未經處理的垃圾、廢棄物,甚至有一些工礦廢水、農藥殘留物等,這些污染物將會導致飲用水水源的污染,同時也可能會對地下水水質產生影響。
當前雖然鄭州暴雨已經過去,但仍處於防汛的關鍵時期。鄭州市嚴重內澇,部分水庫面臨潰壩危險,鐵路停運,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等情勢依然十分嚴峻。各部門單位、各級領導應始終把保障群眾生命及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妥善安置受災人群,儘快恢復城市交通,全力解決水庫、河湖等存在的風險,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將次生災害降至最低。
政府緊急應對措施。
面對緊急複雜的汛情,政府作為總指揮,需要做出迅速、明確的指示,始終堅持「以人民安全為中心」,指揮各部門抗洪救災行動。
迅速反應、及時救援。災情就是命令,災區即是戰場。特大暴雨來得快、來勢猛,應及時迅速的做出反應,給出正確的應對措施,最大限度避免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組織好專業、高效的救援隊,依靠先進的現代科技,並依託專業團隊制定科學的應急處理措施,以最快的速度處理突發的緊急狀況。政府還需要統籌全局,確保各個受災區都能以最快的速度給予有力的支援,才能打好抗洪防汛戰役,將損失降到最低。
及時轉移受災群眾。特大暴雨無疑危及百姓的人身財產安全,搶險救災應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全放在首位,堅持「救人第一」的原則。災情發生後,應第一時間掌握當前天氣變化及汛情發展,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告知群眾當前狀況,迅速疏散災情嚴重地區的群眾,將其轉移到安全的地區。政府同時要密切關注災區實時信息,一旦獲取群眾受困信息,要立即派出衝鋒舟、橡皮艇等救援隊營救災民,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協調各部門聯動應急。政府需要統一領導各方協作抗災。合理安排緊急救援、飲食保障、物資供應、設備檢修、醫療保障、信息溝通等各方的分工,做好不同地區之間的聯通協作,避免重複調派,多頭指揮等問題的發生,確保各部門各單位都能穩定、有效地做好各自的任務。同時協調好各部門、各企業以及民間救援力量,以最大限度地應用到救援行動中。徵召廣大市民參與,組成志願者隊伍,並根據需要分類組織,比如,信息組、交通組、醫務組、市政組、後勤組、專家組、心理諮詢組等。
各單位緊急應對措施。
各單位作為防汛抗旱的中堅力量,應該做到全力配合政府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為受災群眾提供支持。
氣象、水文、應急管理部門。氣象信息是防汛減災的「信號槍」,氣象、水文部門做好天氣、汛情的預測預報,應急管控部分及時通過電話、網絡等向政府及公眾發布實時積水及避險信息、應急措施。通過內澇預警預報系統向災區發布暴雨靶向預警,為一線救援工作提供精準氣象服務。
交通部門。交通部門決定了搶險救災的速度。交通系統各部門應首先確保人員及交通運輸安全,暴雨過大影響出行時應及時中斷相應交通線路。同時,交通部門應盡力提供應急保障車輛,還應及時更新各路段的實時災情,為人民群眾及時避險以及為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消防及醫療部門。災害不可避免的會造成人員被困及傷亡,這就需要消防及醫療部門相互配合,保障群眾人身安全。消防部門作為應急救援作戰指揮中心,應發揮主戰職能,全力開展救援行動,同時配合地方部門開展搶修檢修工作,排除隱患。醫療部門需要及時為災民提供幫扶救助服務,同時做好衛生防疫工作,避免災情加重。
其他部門。防汛抗洪、搶險救災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各部門都應各負其責,配合做好力所能及的事。飯店、超市等提供飲食、物資保障,確保災民能維持基本生活;酒店、賓館等提供住宿保障,為群眾提供落腳點及緊急避險場所;宣傳部門提供視頻、圖片等資料,引導輿論工作,提供有針對性的行業科學防禦信息;其他包括協助排水、協助水庫巡防檢修、供火供電等,部門之間高效緊密聯動,為抗險救災出力。
公眾緊急應對措施。
廣大群眾作為汛災的直接受害者,應當積極主動配合政府及各部門工作,並且學會正確的自保方式。
居家安全。暴雨期間儘量不要外出,關好門窗、煤氣,必要時切斷電源防止漏電傷人;做好防水措施,門口放置擋水板或沙袋,以免屋內積水;小心暴雨導致的房屋倒塌,住在老舊房屋及地勢較低處的人員應及時轉移至安全地帶。
出行安全。暴雨期間儘量不要出行,如遇緊急事件必須出行時需注意遠離樹木、建築工地等地防止其倒塌;遠離高壓電線、變壓器等供電設施防止電擊;儘量避開積水路段,不要強行通過,防止積水過深或井蓋沖開等,無法避免時應使用木棍探路;行車注意關好門窗,不要冒險行駛,不要往低處行駛,必要時應及時棄車。
網絡安全。網絡是獲取實時災情的重要來源,運用網絡時需注意及時從網上獲取災情實時信息,相互傳遞正確的信息及預警通告,發現人員遇困、路段塌方等新的災情信息時應及時轉發,方便救援與避險;切忌傳遞虛假信息造成恐慌,同時保持理性,仔細分辨信息的真偽,不要驚慌;積極傳遞正能量,鼓勵大家互相幫助,共同抗災。
逃生安全。突遇特大暴雨形成洪澇災害需要逃生時應有組織地往高處轉移,來不及逃生被困高處時應耐心守候,等待救援;被困低處時應及時聯繫救援隊尋求幫助,沒有信號時應揮動鮮艷衣物呼救,水流過急時不要輕易嘗試游泳,條件允許可利用船隻、木板等進行水上轉移;突遇山洪時應沉著冷靜、迅速撤離,選擇安全路線橫向轉移,不能順坡或往下游跑,同時小心山體滑坡及泥石流傷害。
本次特大暴雨已經超出一般城市內澇防禦標準,儘管在全社會、各部門共同努力下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展開了一系列救援活動,但仍然損失巨大,因此政府、各部門、廣大群眾都應深刻理解暴雨導致城市洪澇災害可能帶來的風險,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在儘快恢復生產生活的同時,做好以後應對城市內澇的預防工作,提高抵禦內澇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