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初一剛剛入學時,我班有個男生小李,性格比較暴躁,態度粗魯,稍有不合他意,他就出口罵人,動手打人,在班級里紀律自由渙散,是一個典型的「自我主義」,每做一件事,他認為對的,他就去做,全然不顧老師和同學的想法和感受。記得一次社會課上,我提了幾個問題叫同學回答,他也把手舉在那裡,嘴上喊者「我會,我來回答,我來回答。」但我沒有理他,他就坐在下面大吵大鬧,嘴上說我會回答的問題,為什麼不叫我回答,影響了其他同學聽講。類似他這類學生班級里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如果這種勢頭不壓住的話,這對整個班級極不利。課下,我找到他同他交流,對他說:「你是一個聰明的學生,記得你第一次參加學校數學競賽就獲得三等獎,同學們看到你獲獎,老師和同學們都為你感到高興。而且你上課發言都很積極……..」聊到這裡我發現他的臉上露出春天般的微笑。這個時候我看準時機話題突然一轉,「但是你有沒有好好想過,班級里為什麼很多同學對你非常反感,你知道同學們討厭你什麼嗎?」他低下頭輕聲地說:「可能是平時行為習慣和說髒話以及動手打人。」「你有沒有冷靜思考過,你為什麼會這樣嗎?」「他搖了搖頭」。然後,我跟他一一分析原因,開始時他還只是低著頭,有時點點頭,後來抬起頭對我說:「老師,我也知道同學們討厭我,我也想改掉這些壞習慣,可不知道為什麼就做不到?」針對這一現象,我和他著手制定近期目標,並讓同學和班幹部對他進行監督他的行為習慣和平時言行。大約過了一個星期左右,當我再次找他談話時,他對我說:「老師,你放心,今後我會改正缺點,與同學們和睦相處的。」聽了他的話我感到非常高興趁機對他有提出一些高要求,並讓他自己制定一個學習上和行為習慣上計劃。從那以後,他做事情比以前好多了,有時候班級里的事情能主動找我反映,在學習上有時也能幫助同學,與同學的關係和睦多了。嘴上髒話,動手打人習慣明顯減少。一個半學期過去了,他現在的學習成績在明顯進步,他的行為習慣有時在班級里排名前三名?
案例分析與反思:象小李這類學生一個班級里肯定不止一個,作為一名班主任,如果不能很好處理好這類事情,那麼這類學生在班級里可能會越來越多,這樣下去的話勢必會影響到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和班級紀律。班級紀律是集體行動的保證,是必不可缺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培養一個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和自我約束,對於形成正確的健康的德育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可塑性」,只要找到突破口,能因材施教,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象我班小李如果直接在課堂上對他批評,他不但不會接受而且還會更吵鬧,這樣的話勢必會影響到班級里其他同學。為了能改變小李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我召開班幹部會議商討怎樣去解決這類問題?同時我也找一些與他關係比較好的同學了解情況,儘可能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
作為一名班主任,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應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通過象小李這位學生成功轉變過程,我覺的這三種方法比較有效:
方法一:抓住機會多表揚。當我們批評學生的一個缺點時不妨先表揚他的三個優點,這樣使學生在情感上比較容易接受批評,我們所要教育學生效果就能達到。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科曾經有這樣一句話:「用放大鏡看學生優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
方法二:開展學生互幫互助互比活動。每個班級里肯定會存在一些不良行為的學生,關鍵是如何使這些不良行為學生轉變過來,這對於班級的穩定是非常重要。在班級里讓學生找一個學習上和行為習慣差不多的同學進行比賽,每隔一個星期進行評比,每周評選出行為習慣和學習上進步最明顯前三名,對這些學生進行獎勵,同時也在班級里開展「一幫一」活動和「多幫一」活動。
方法三:積極與家長溝通,取得支持和配合。教師與家長建立共識與溝通默契後,不管對於教學活動、或教育責任的分擔等方面,都能得到更有效率的配合與幫助。平時多與家長多交流探討一些學生學習和行為習慣,可以從家長中了解學生優缺點,為自己以後與學生在交流時對學生多一份了解同時也能更好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為了更多了解學生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家學習情況,我給學生制定一份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家學習情況表,並要求家長簽字和寫建議。
通過這份學習調查表,我與家長在紙上進行了交流同時也了解了學生不在校學習這段時間學習動向,以便更全面了解學生。
作為班主任要用辨證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戴有色眼鏡看學生,相信「歲歲年年花相似,日日天天人不同」,破除心中固有的看法,每天要用新的眼光看問題。要學會用辨證的思想考慮問題,深入學生心理,研究學生心理,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類似小李的學生還很多,他們也正面臨著健康成長的溝溝坎坎,需要我們鼎立相助。我們要以一顆愛學生的心態投入到學生中去,用博大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而愛是一切事物的潤滑劑。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我們不但要教好書,而且也要育好人。
案例分析與反思:象小李這類學生一個班級里肯定不止一個,作為一名班主任,如果不能很好處理好這類事情,那麼這類學生在班級里可能會越來越多,這樣下去的話勢必會影響到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和班級紀律。班級紀律是集體行動的保證,是必不可缺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培養一個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和自我約束,對於形成正確的健康的德育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可塑性」,只要找到突破口,能因材施教,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象我班小李如果直接在課堂上對他批評,他不但不會接受而且還會更吵鬧,這樣的話勢必會影響到班級里其他同學。為了能改變小李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我召開班幹部會議商討怎樣去解決這類問題?同時我也找一些與他關係比較好的同學了解情況,儘可能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
作為一名班主任,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應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通過象小李這位學生成功轉變過程,我覺的這三種方法比較有效:
方法一:抓住機會多表揚。當我們批評學生的一個缺點時不妨先表揚他的三個優點,這樣使學生在情感上比較容易接受批評,我們所要教育學生效果就能達到。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科曾經有這樣一句話:「用放大鏡看學生優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
方法二:開展學生互幫互助互比活動。每個班級里肯定會存在一些不良行為的學生,關鍵是如何使這些不良行為學生轉變過來,這對於班級的穩定是非常重要。在班級里讓學生找一個學習上和行為習慣差不多的同學進行比賽,每隔一個星期進行評比,每周評選出行為習慣和學習上進步最明顯前三名,對這些學生進行獎勵,同時也在班級里開展「一幫一」活動和「多幫一」活動。
方法三:積極與家長溝通,取得支持和配合。教師與家長建立共識與溝通默契後,不管對於教學活動、或教育責任的分擔等方面,都能得到更有效率的配合與幫助。平時多與家長多交流探討一些學生學習和行為習慣,可以從家長中了解學生優缺點,為自己以後與學生在交流時對學生多一份了解同時也能更好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為了更多了解學生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家學習情況,我給學生制定一份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家學習情況表,並要求家長簽字和寫建議。
通過這份學習調查表,我與家長在紙上進行了交流同時也了解了學生不在校學習這段時間學習動向,以便更全面了解學生。
作為班主任要用辨證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戴有色眼鏡看學生,相信「歲歲年年花相似,日日天天人不同」,破除心中固有的看法,每天要用新的眼光看問題。要學會用辨證的思想考慮問題,深入學生心理,研究學生心理,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類似小李的學生還很多,他們也正面臨著健康成長的溝溝坎坎,需要我們鼎立相助。我們要以一顆愛學生的心態投入到學生中去,用博大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而愛是一切事物的潤滑劑。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我們不但要教好書,而且也要育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