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批閱學生周記時,看到有個女孩在周記中流露出一種極度的傷感,卻不願說出原因,這非同小可!緊接著我又翻閱了同宿舍的其他幾位同學的周記,終於在一個同學的周記中了解到了一點情況:「老師,阿杜以為我們都不要她了,您要關心一下,勸勸她」。
對於這種情況,我還從來沒有遇到過,班上一共有12位住校生,女孩子有6位,男孩子6位。6個人一個宿舍,女孩子在一起,肯定會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鬧小脾氣。不知道到底是什麼事,讓宏那麼難過,舍友那麼著急。我必需對這件事進行認真分析,還要妥善處理。認真思考許久,我做出如下處理思路:
第一步:分別找她的室友談心,進一步了解事情真相,找出同宿舍同學關係所存在的問題,並進行引導和教育。
第二步:再找她談心了解情況,幫助其消除心理障礙。第三步:利用得到的結論對班上的同學進行教育,同時避免對宏再度造成影響。
小霞因為讓她幫忙到水,宏不管,倆人鬧彆扭,小霞一急跑了出去,宿舍六個人都出去追她,剩下她一個人,結果造成她的誤解。
【感想】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我應重視的便是學生的人際交往。平時往往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而忽視對學生社會性發展的培養。現在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備受寵愛甚至溺愛。長期以自我為中心,使他們難以客觀地認清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與他人的交往上往往表現得過於敏感或處理不當。因此。
作為應十分重視的人際交往問題。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互動的過程、溝通的過程、交流的過程。的人際交往是其社會化和人格成熟的關鍵因素,對於學生的學習、人格的健全發展以及今後成功地走向社會都是至關重要的。
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建立同伴關係是學生們最基本的人際交往過程,通過這次事件我發現,一些學生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礙。做為教師如果想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應了解學生在同伴交往過程中存在的一些誤區或障礙,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事後,我在上《羚羊木雕》的時候藉機讓全班同學一起討論《宿舍之內,我們該怎樣做?》。
她的舍友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首先要善良和富有愛心,這是一個人幸福的源泉。只有善良和富有愛心的人最終才會是真正幸福的,當你關愛他人時,你獲得的是精神上的快樂與動力。
其次,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不欺凌弱者。不能只考慮自己,不能自私,更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再次,要學會寬容,要擁有寬廣的胸襟,不能過於敏感,不要斤斤計較。凡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我們不要在微小細節上老是影響情緒,分散精力,失去來學校學習的根本目標。
最後,要學會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學會和睦相處,共同努力去營造一個溫暖的小家,利用集體的溫暖來讓每個同學都能健康快樂地發展。
愛是春雷,能驚醒迷途的孩子;愛如夏雨,能沁入學生的心脾;愛是秋風,能拂去孩子心靈的塵垢;愛如冬日,能溫暖學生的心靈。只要用「心」執著地去愛那些學生,就能開墾出一片學子們得以成長的沃土,就能為他們創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就能激發他們的潛能和創造力。
只要以愛心相待,以濃濃的師愛激勵他們成長,以無私的愛心給他們陽光和雨露,他們就能健康成長。
只有用真誠的愛心,才能敲開學生們那扇禁閉的心扉之門,每一扇門的後面,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個門的開啟,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
用我們的愛心,用我們的真心,用我們的熱情,來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眼中的學生。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全國優秀德育教育案例3篇[朗讀]
我們擁有同一片天空。
一、案例介紹。
劉某,男,9歲,跟隨進京務工父母來校學習。家庭條件不好,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平時很少與其他同學接觸,對同學和集體漠不關心。自由、散漫,性格暴躁,缺乏自制力,一旦同學無意中碰到他,他會表現得非常無理。虛榮心強,總想表現自己,卻常常弄巧成拙,讓自己陷入尷尬境地。頭腦比較聰明,能按時完成作業,但字跡潦草、馬虎,錯別字特別多,學習成績較差。
二、案例分析。
經過我的調查了解,劉某存在這些問題,主要緣於他的家庭教育和成長環境。
1.學前教育缺失。
入學前,他跟隨爺爺、奶奶在偏遠、落後的農村生活,沒有上過幼兒園。由於爺爺、奶奶的寵愛和學前教育的缺失,導致他性格上任性、散漫,學習上不具備基本的學習能力。
2.家庭條件較差。
他家租住的房屋擁擠、狹小、不,沒有單獨的廚。
房和廁所,孩子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而且由於父母更換工作、房租到期等原因,經常更換居住地。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長期生活在狹小的環境,他的性格也會變得壓抑和封閉。
3.家庭教育不當。
他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孩子手段簡單粗暴。訓斥、責問的多,理解、傾聽的少,與孩子有限的交流也僅限於問一下學習情況,對孩子的思想傾向、興趣愛好不管不問。另外,由於生活各方面的壓力,父母不順心時經常拿孩子出氣。使他形成了暴躁、反叛的不良心理。三、輔導方法。
1.用愛溫暖他的心靈。
愛是教育的前提。我從關心他的生活開始,用真誠的心與他建立一種友好、平等的關係。讓他明白老師心中永遠有他的位臵,老師始終都在關注他,消除他的戒備、排斥心理。通過一段時間的交往,他能主動地向我吐露心跡,進而接受我進一步教育引導。
2.積極進行家校溝通。
我通過家訪、電話聯繫等方式與他的家長建立起經常聯繫。首先讓其家長認識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正確的教育。
方法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主動配合學校的教育。其次教授一些正確教育引導孩子的方法,讓家庭創造溫馨的環境,實施正確的教育引導。
3.引導他融入集體。
我利用他在方面的特長,積極創造他展現自我的機會,讓同學們逐漸地接納他,認可他,使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力量,改變他不良的人際關係,培養他正確的人際交往方式。另一方面,活動可以幫助他更多的與同學交流,合理渲泄他的情緒,陶冶他的情操。
4.幫助他樹立自信。
在學習上我抓住他幾次正確回答問題的時機,對他大加讚賞和鼓勵,逐漸建立他對學習的興趣,繼而培養他正確的學習方法。並參考心理學書籍,對他進行教育引導,讓他善於發現自己的閃光點,認識到別人能做到的,自己通過努力,一定也能做到,樹立學習鬥志和對美好生活的信心。
5.引導他進行自我教育。
在、家庭協力對他加強教育引導的同時,用他身邊的好學生為他樹立學習的榜樣,用自強不息的事例激勵他,引導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在。
生活、學習中對照榜樣學會自我教育,主動地改掉自己的自由散漫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學會控制自我,調節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四、輔導效果。
經過近一年的教育引導,劉某的性格有了較大的改善,人變得開朗很多,對生活充滿信心。能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與同學們能夠融洽相處。學習目標明確,成績有了明顯進步。在舉辦的運動會上還獲得了良好成績。甚至家人之間的關係都發生了很大改變,家庭氛圍變得溫馨很多。但是,人的性格有一定的穩定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他在學習上還不夠認真刻苦,對有些問題的認識有時表現的比較執拗,一些不良習慣經常出現反覆,要徹底改變還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我相信通過老師、家庭正確的教育引導和他自己的努力,他會和其他同學一樣,共同在這片藍天下,健康地成長進步。
一、案例介紹。
劉某,男,9歲,跟隨進京務工父母來校學習。家庭條件不好,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平時很少與其他同學接觸,對同學和集體漠不關心。自由、散漫,性格暴躁,缺乏自制力,一旦同學無意中碰到他,他會表現得非常無理。虛榮心強,總想表現自己,卻常常弄巧成拙,讓自己陷入尷尬境地。頭腦比較聰明,能按時完成作業,但字跡潦草、馬虎,錯別字特別多,學習成績較差。
二、案例分析。
經過我的調查了解,劉某存在這些問題,主要緣於他的家庭教育和成長環境。
1.學前教育缺失。
入學前,他跟隨爺爺、奶奶在偏遠、落後的農村生活,沒有上過幼兒園。由於爺爺、奶奶的寵愛和學前教育的缺失,導致他性格上任性、散漫,學習上不具備基本的學習能力。
2.家庭條件較差。
他家租住的房屋擁擠、狹小、不,沒有單獨的廚。
房和廁所,孩子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而且由於父母更換工作、房租到期等原因,經常更換居住地。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長期生活在狹小的環境,他的性格也會變得壓抑和封閉。
3.家庭教育不當。
他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孩子手段簡單粗暴。訓斥、責問的多,理解、傾聽的少,與孩子有限的交流也僅限於問一下學習情況,對孩子的思想傾向、興趣愛好不管不問。另外,由於生活各方面的壓力,父母不順心時經常拿孩子出氣。使他形成了暴躁、反叛的不良心理。三、輔導方法。
1.用愛溫暖他的心靈。
愛是教育的前提。我從關心他的生活開始,用真誠的心與他建立一種友好、平等的關係。讓他明白老師心中永遠有他的位臵,老師始終都在關注他,消除他的戒備、排斥心理。通過一段時間的交往,他能主動地向我吐露心跡,進而接受我進一步教育引導。
2.積極進行家校溝通。
我通過家訪、電話聯繫等方式與他的家長建立起經常聯繫。首先讓其家長認識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正確的教育。
方法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主動配合學校的教育。其次教授一些正確教育引導孩子的方法,讓家庭創造溫馨的環境,實施正確的教育引導。
3.引導他融入集體。
我利用他在方面的特長,積極創造他展現自我的機會,讓同學們逐漸地接納他,認可他,使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力量,改變他不良的人際關係,培養他正確的人際交往方式。另一方面,活動可以幫助他更多的與同學交流,合理渲泄他的情緒,陶冶他的情操。
4.幫助他樹立自信。
在學習上我抓住他幾次正確回答問題的時機,對他大加讚賞和鼓勵,逐漸建立他對學習的興趣,繼而培養他正確的學習方法。並參考心理學書籍,對他進行教育引導,讓他善於發現自己的閃光點,認識到別人能做到的,自己通過努力,一定也能做到,樹立學習鬥志和對美好生活的信心。
5.引導他進行自我教育。
在、家庭協力對他加強教育引導的同時,用他身邊的好學生為他樹立學習的榜樣,用自強不息的事例激勵他,引導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在。
生活、學習中對照榜樣學會自我教育,主動地改掉自己的自由散漫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學會控制自我,調節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四、輔導效果。
經過近一年的教育引導,劉某的性格有了較大的改善,人變得開朗很多,對生活充滿信心。能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與同學們能夠融洽相處。學習目標明確,成績有了明顯進步。在舉辦的運動會上還獲得了良好成績。甚至家人之間的關係都發生了很大改變,家庭氛圍變得溫馨很多。但是,人的性格有一定的穩定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他在學習上還不夠認真刻苦,對有些問題的認識有時表現的比較執拗,一些不良習慣經常出現反覆,要徹底改變還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我相信通過老師、家庭正確的教育引導和他自己的努力,他會和其他同學一樣,共同在這片藍天下,健康地成長進步。
記得初一剛剛入學時,我班有個男生小李,性格比較暴躁,態度粗魯,稍有不合他意,他就出口罵人,動手打人,在班級里紀律自由渙散,是一個典型的「自我主義」,每做一件事,他認為對的,他就去做,全然不顧老師和同學的想法和感受。記得一次社會課上,我提了幾個問題叫同學回答,他也把手舉在那裡,嘴上喊者「我會,我來回答,我來回答。」但我沒有理他,他就坐在下面大吵大鬧,嘴上說我會回答的問題,為什麼不叫我回答,影響了其他同學聽講。類似他這類學生班級里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如果這種勢頭不壓住的話,這對整個班級極不利。課下,我找到他同他交流,對他說:「你是一個聰明的學生,記得你第一次參加學校數學競賽就獲得三等獎,同學們看到你獲獎,老師和同學們都為你感到高興。而且你上課發言都很積極……..」聊到這裡我發現他的臉上露出春天般的微笑。這個時候我看準時機話題突然一轉,「但是你有沒有好好想過,班級里為什麼很多同學對你非常反感,你知道同學們討厭你什麼嗎?」他低下頭輕聲地說:「可能是平時行為習慣和說髒話以及動手打人。」「你有沒有冷靜思考過,你為什麼會這樣嗎?」「他搖了搖頭」。然後,我跟他一一分析原因,開始時他還只是低著頭,有時點點頭,後來抬起頭對我說:「老師,我也知道同學們討厭我,我也想改掉這些壞習慣,可不知道為什麼就做不到?」針對這一現象,我和他著手制定近期目標,並讓同學和班幹部對他進行監督他的行為習慣和平時言行。大約過了一個星期左右,當我再次找他談話時,他對我說:「老師,你放心,今後我會改正缺點,與同學們和睦相處的。」聽了他的話我感到非常高興趁機對他有提出一些高要求,並讓他自己制定一個學習上和行為習慣上計劃。從那以後,他做事情比以前好多了,有時候班級里的事情能主動找我反映,在學習上有時也能幫助同學,與同學的關係和睦多了。嘴上髒話,動手打人習慣明顯減少。一個半學期過去了,他現在的學習成績在明顯進步,他的行為習慣有時在班級里排名前三名?
案例分析與反思:象小李這類學生一個班級里肯定不止一個,作為一名班主任,如果不能很好處理好這類事情,那麼這類學生在班級里可能會越來越多,這樣下去的話勢必會影響到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和班級紀律。班級紀律是集體行動的保證,是必不可缺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培養一個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和自我約束,對於形成正確的健康的德育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可塑性」,只要找到突破口,能因材施教,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象我班小李如果直接在課堂上對他批評,他不但不會接受而且還會更吵鬧,這樣的話勢必會影響到班級里其他同學。為了能改變小李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我召開班幹部會議商討怎樣去解決這類問題?同時我也找一些與他關係比較好的同學了解情況,儘可能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
作為一名班主任,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應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通過象小李這位學生成功轉變過程,我覺的這三種方法比較有效:
方法一:抓住機會多表揚。當我們批評學生的一個缺點時不妨先表揚他的三個優點,這樣使學生在情感上比較容易接受批評,我們所要教育學生效果就能達到。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科曾經有這樣一句話:「用放大鏡看學生優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
方法二:開展學生互幫互助互比活動。每個班級里肯定會存在一些不良行為的學生,關鍵是如何使這些不良行為學生轉變過來,這對於班級的穩定是非常重要。在班級里讓學生找一個學習上和行為習慣差不多的同學進行比賽,每隔一個星期進行評比,每周評選出行為習慣和學習上進步最明顯前三名,對這些學生進行獎勵,同時也在班級里開展「一幫一」活動和「多幫一」活動。
方法三:積極與家長溝通,取得支持和配合。教師與家長建立共識與溝通默契後,不管對於教學活動、或教育責任的分擔等方面,都能得到更有效率的配合與幫助。平時多與家長多交流探討一些學生學習和行為習慣,可以從家長中了解學生優缺點,為自己以後與學生在交流時對學生多一份了解同時也能更好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為了更多了解學生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家學習情況,我給學生制定一份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家學習情況表,並要求家長簽字和寫建議。
通過這份學習調查表,我與家長在紙上進行了交流同時也了解了學生不在校學習這段時間學習動向,以便更全面了解學生。
作為班主任要用辨證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戴有色眼鏡看學生,相信「歲歲年年花相似,日日天天人不同」,破除心中固有的看法,每天要用新的眼光看問題。要學會用辨證的思想考慮問題,深入學生心理,研究學生心理,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類似小李的學生還很多,他們也正面臨著健康成長的溝溝坎坎,需要我們鼎立相助。我們要以一顆愛學生的心態投入到學生中去,用博大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而愛是一切事物的潤滑劑。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我們不但要教好書,而且也要育好人。
案例分析與反思:象小李這類學生一個班級里肯定不止一個,作為一名班主任,如果不能很好處理好這類事情,那麼這類學生在班級里可能會越來越多,這樣下去的話勢必會影響到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和班級紀律。班級紀律是集體行動的保證,是必不可缺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培養一個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和自我約束,對於形成正確的健康的德育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可塑性」,只要找到突破口,能因材施教,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象我班小李如果直接在課堂上對他批評,他不但不會接受而且還會更吵鬧,這樣的話勢必會影響到班級里其他同學。為了能改變小李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我召開班幹部會議商討怎樣去解決這類問題?同時我也找一些與他關係比較好的同學了解情況,儘可能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
作為一名班主任,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應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通過象小李這位學生成功轉變過程,我覺的這三種方法比較有效:
方法一:抓住機會多表揚。當我們批評學生的一個缺點時不妨先表揚他的三個優點,這樣使學生在情感上比較容易接受批評,我們所要教育學生效果就能達到。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科曾經有這樣一句話:「用放大鏡看學生優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
方法二:開展學生互幫互助互比活動。每個班級里肯定會存在一些不良行為的學生,關鍵是如何使這些不良行為學生轉變過來,這對於班級的穩定是非常重要。在班級里讓學生找一個學習上和行為習慣差不多的同學進行比賽,每隔一個星期進行評比,每周評選出行為習慣和學習上進步最明顯前三名,對這些學生進行獎勵,同時也在班級里開展「一幫一」活動和「多幫一」活動。
方法三:積極與家長溝通,取得支持和配合。教師與家長建立共識與溝通默契後,不管對於教學活動、或教育責任的分擔等方面,都能得到更有效率的配合與幫助。平時多與家長多交流探討一些學生學習和行為習慣,可以從家長中了解學生優缺點,為自己以後與學生在交流時對學生多一份了解同時也能更好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為了更多了解學生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家學習情況,我給學生制定一份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家學習情況表,並要求家長簽字和寫建議。
通過這份學習調查表,我與家長在紙上進行了交流同時也了解了學生不在校學習這段時間學習動向,以便更全面了解學生。
作為班主任要用辨證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戴有色眼鏡看學生,相信「歲歲年年花相似,日日天天人不同」,破除心中固有的看法,每天要用新的眼光看問題。要學會用辨證的思想考慮問題,深入學生心理,研究學生心理,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類似小李的學生還很多,他們也正面臨著健康成長的溝溝坎坎,需要我們鼎立相助。我們要以一顆愛學生的心態投入到學生中去,用博大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而愛是一切事物的潤滑劑。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我們不但要教好書,而且也要育好人。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