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組織安排,我於2014年1月調到野馬川特色農產品加工工業園區工作,具體主抓征地拆遷和聯繫、協調、服務企業工作。回顧這短暫的三年,感受很深,感觸很多,本人從原來的鄉鎮基層工作轉為綜合管理、協調、服務事務,面臨一個新的工作環境,自己能夠較快調整工作角色和心理狀態,適應新要求。在縣委、政府的分管領導和園區管委會的直接領導下,和同事們保持一團合氣,緊緊圍繞發展第一要務,勤奮工作,開拓創新,努力抓好自己的分管工作,抓出成效,為促進園區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現就本人三年來學習和工作總結如下:
一、狠抓學習,增強黨性,努力實現個人修養有新的提高
1、堅持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十七大、十八大報告精神,認真領會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縣委、政府關於加快園區建設的意見精神,不斷加強政治、理論、法律法規、科學管理及外界園區建設經驗的學習,努力提升個人的工作能力、創新能力和管理服務水平。
2、改造思想,加強修養,努力提升思想境界和個人素質。積極改造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不斷深化「加快園區發展,造福城鄉人民」的工作理念,努力為產業園區的政治穩定、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秉承「厚德載物、嚴緊求實」的工作理念,不斷加強品德修養,堅持高調做人、低調做事,積極投身於產業園區建設,為實現園區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二、注重宣傳引導,攻堅克難,努力使征地拆遷工作取得實效。
(一)加強宣傳、營造建設園區的氛圍。建設產業園區在我縣是1。
一個新的話題,一項新的工作,很多群眾乃至一些幹部職工都不知道什麼是產業、什麼是園區,更不知道為什麼要建產業園區,怎麼建設產業園區?為此,我們大力宣傳工業強省、工業強市、工業強縣戰略以及縣委、政府關於加快建設產業園區建設的意見,宣傳《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讓群眾普遍對園區建設有初步認識,鼓勵群眾積極關心、支持、投身於園區建設,以實際行動自覺繳出自己的承包土地發展園區,在全縣上下形成建設園區、發展園區的氛圍和合力?
(二)攻堅克難,打好征地工作的攻堅仗。
野馬川特色農產品加工工業園區為保證園區,以農特產品加工和輕工業品加工為主,屬勞動密集型園區,用地面積較大,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用地,現已累計征地1479畝,涉及11個村48個村民組1833戶農戶。由於野馬川屬人多地少的農業大鎮,征地難度特別大,尤其是部分年齡較大的農民與土地有與生俱來的感情,根本不願意拿出土地來支持園區建設;同時由於園區用地是多次丈量徵用,在徵用時正逢土地新老補償標準交替時期,群眾反映征地標準過低,同地不同價等現象,也給園區征地造成阻力;還有些是村、組之間的土地糾紛,農戶之間、父子之間的調地糾紛,也給征地工作帶來諸多困難。為此,征地工作組不辭辛勞,分赴村、組召開群眾會,廣泛宣傳《土地管理法》、園區建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好處等,有時找一些村頭寨老參與做工作;有時利用親情、友情做耐心細緻的工作;對一些矛盾糾紛的農戶,為化解群眾矛盾,不分白天黑夜地進村入戶調查處理,最大限度地求得這些群眾的支持和理解,自覺繳出土地支持園區建設。通過努力,到目前為止,僅有5戶農戶還未辦理征地手續。
(三)措施有力,使拆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為使園區和特色小城鎮建設融為一體,為了園區的平場填方取得實效,需挖大佛寺的土石填方,將此處作為失地農民安置新區,然而大佛寺山上已葬200多座墳墓,為使遷墳工作迅速順利,縣人民政府。
制定了切實有效的獎勵措施,園區對墳主作宣傳和動員,並作深入細緻的調查核實工作,經過努力,30天內搬除了大佛寺山上的211座墳墓。同時園區內有一個合法採石場,由於該採石場與園區企業不能並存,為此園區邀約國土局、安監局、發改局等部門對採石場核算、評估,合理合法給予補償,將採石場取締,確保企業落地。
三、最大限度管理好、服務好企業,築牢赫章招商引資的形象。
幫助企業實施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企業辦理相關手續,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用工糾紛、勞資糾紛等。定期不定期到企業指導、服務,關心他們的生產、生活問題,對企業真正實現「保姆式」的服務,通過熱忱服務,使他們對建設、生產、成長更有信心和決心。
四、嚴於律己、求真務實,情系企業和百姓
自己既是征地拆遷的戰鬥員,又是企業的管理服務員,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領會政策,把握原則,公道正派,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做耐心細緻的解釋,對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的事項採取心與心的交談,不迴避矛盾和問題,不加重企業負擔,隨時為企業排憂解難。
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努力方向。
儘管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離園區的發展要求和人民的要求相差甚遠,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①極少數農戶刻意找理由不願拿出土地支持園區建設;②對企業提出的如資金不足、缺乏技術人才等問題愛莫能助;③自己缺乏企業市場營銷知識,對企業指導不夠;④有時自己工作信心不足,決心不大,有觀望態度。在今後工作中,我將通過學習、自省、誠懇接受批評,努力改正,為園區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一、狠抓學習,增強黨性,努力實現個人修養有新的提高
1、堅持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十七大、十八大報告精神,認真領會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縣委、政府關於加快園區建設的意見精神,不斷加強政治、理論、法律法規、科學管理及外界園區建設經驗的學習,努力提升個人的工作能力、創新能力和管理服務水平。
2、改造思想,加強修養,努力提升思想境界和個人素質。積極改造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不斷深化「加快園區發展,造福城鄉人民」的工作理念,努力為產業園區的政治穩定、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秉承「厚德載物、嚴緊求實」的工作理念,不斷加強品德修養,堅持高調做人、低調做事,積極投身於產業園區建設,為實現園區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二、注重宣傳引導,攻堅克難,努力使征地拆遷工作取得實效。
(一)加強宣傳、營造建設園區的氛圍。建設產業園區在我縣是1。
一個新的話題,一項新的工作,很多群眾乃至一些幹部職工都不知道什麼是產業、什麼是園區,更不知道為什麼要建產業園區,怎麼建設產業園區?為此,我們大力宣傳工業強省、工業強市、工業強縣戰略以及縣委、政府關於加快建設產業園區建設的意見,宣傳《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讓群眾普遍對園區建設有初步認識,鼓勵群眾積極關心、支持、投身於園區建設,以實際行動自覺繳出自己的承包土地發展園區,在全縣上下形成建設園區、發展園區的氛圍和合力?
(二)攻堅克難,打好征地工作的攻堅仗。
野馬川特色農產品加工工業園區為保證園區,以農特產品加工和輕工業品加工為主,屬勞動密集型園區,用地面積較大,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用地,現已累計征地1479畝,涉及11個村48個村民組1833戶農戶。由於野馬川屬人多地少的農業大鎮,征地難度特別大,尤其是部分年齡較大的農民與土地有與生俱來的感情,根本不願意拿出土地來支持園區建設;同時由於園區用地是多次丈量徵用,在徵用時正逢土地新老補償標準交替時期,群眾反映征地標準過低,同地不同價等現象,也給園區征地造成阻力;還有些是村、組之間的土地糾紛,農戶之間、父子之間的調地糾紛,也給征地工作帶來諸多困難。為此,征地工作組不辭辛勞,分赴村、組召開群眾會,廣泛宣傳《土地管理法》、園區建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好處等,有時找一些村頭寨老參與做工作;有時利用親情、友情做耐心細緻的工作;對一些矛盾糾紛的農戶,為化解群眾矛盾,不分白天黑夜地進村入戶調查處理,最大限度地求得這些群眾的支持和理解,自覺繳出土地支持園區建設。通過努力,到目前為止,僅有5戶農戶還未辦理征地手續。
(三)措施有力,使拆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為使園區和特色小城鎮建設融為一體,為了園區的平場填方取得實效,需挖大佛寺的土石填方,將此處作為失地農民安置新區,然而大佛寺山上已葬200多座墳墓,為使遷墳工作迅速順利,縣人民政府。
制定了切實有效的獎勵措施,園區對墳主作宣傳和動員,並作深入細緻的調查核實工作,經過努力,30天內搬除了大佛寺山上的211座墳墓。同時園區內有一個合法採石場,由於該採石場與園區企業不能並存,為此園區邀約國土局、安監局、發改局等部門對採石場核算、評估,合理合法給予補償,將採石場取締,確保企業落地。
三、最大限度管理好、服務好企業,築牢赫章招商引資的形象。
幫助企業實施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企業辦理相關手續,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用工糾紛、勞資糾紛等。定期不定期到企業指導、服務,關心他們的生產、生活問題,對企業真正實現「保姆式」的服務,通過熱忱服務,使他們對建設、生產、成長更有信心和決心。
四、嚴於律己、求真務實,情系企業和百姓
自己既是征地拆遷的戰鬥員,又是企業的管理服務員,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領會政策,把握原則,公道正派,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做耐心細緻的解釋,對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的事項採取心與心的交談,不迴避矛盾和問題,不加重企業負擔,隨時為企業排憂解難。
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努力方向。
儘管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離園區的發展要求和人民的要求相差甚遠,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①極少數農戶刻意找理由不願拿出土地支持園區建設;②對企業提出的如資金不足、缺乏技術人才等問題愛莫能助;③自己缺乏企業市場營銷知識,對企業指導不夠;④有時自己工作信心不足,決心不大,有觀望態度。在今後工作中,我將通過學習、自省、誠懇接受批評,努力改正,為園區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