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一建軍節是讓無數國人沸騰的一天,在傍晚的奧運男子百米半決賽中,蘇炳添以9.83秒的成績獲得小組第一順利晉級決賽,並打破了亞洲紀錄,他也成為了首位闖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而在晚上的決賽中,蘇炳添以9.98秒的成績獲得第六名,再一次創造了歷史。
從2012年倫敦奧運會首次晉級男子百米半決賽到2015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闖入十秒大關;從2018年國際田聯世界挑戰賽追平亞洲紀錄到今年東京奧運會打破亞洲紀錄,馳騁決賽賽場,蘇炳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中國人第一次闖入奧運男子百米半決賽,第一次闖入十秒大關,第一次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中國速度」在他身上不斷刷新。
如果回顧一下蘇炳添的過去,我們很容易理解何為奧運精神。田徑圈公認短跑的黃金身高為1米80到1米85,只有1米72的他先天就不具備優勢,而32歲,在田徑賽道上也略顯「高齡」,但他還是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對專業運動員來說,每突破分毫都難如登天,他在社交賬號坦言,從9.99秒到9.91秒,這短短0.08秒的提升,他用了三年。正如飯要一口口吃,體育成績不可能一蹴而就,正是他日復一日地堅持和積累,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突破。
「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這幾個詞語不僅僅是奧運格言,更是人類文明的寫照。若是一直沉湎現狀,沒有突破,沒有對更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人類不可能有今天的燦爛文明。奧運會是體育賽事,但它的意義絕不局限於體育,奧運精神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對個人、民族、國家乃至全人類都意義非凡。
1932年7月30日,第十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男子100米賽道上,短跑選手劉長春成為中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比賽的運動員。從劉長春到蘇炳添,是一場跨越89年的奔跑,中國人終於昂首衝上奧運百米決賽跑道,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跨越89年的歷史,中國田徑已經從孑然一身到驚艷世界,這不僅是中國速度的突破,也是亞洲速度的崛起。
在過去,「黃種人不擅長短跑」之類的論調甚囂塵上,甚至我們有些人對此都深信不疑。這種「黃種人不擅長什麼」「中國人哪裡哪裡不行」的傲慢斷言,不僅是嚴重的刻板印象,更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對這種論調,譴責之外,實力是最好的駁斥,前有劉翔,後有蘇炳添,都是對「黃種人不擅長短跑」的有力回擊?
沒有什麼人是天生不行的。我們不「唯成績論」,是因為我們對奧運精神的深刻領悟,是因為我們邁向體育強國的自信從容,不代表我們不追求更好成績,更不代表可以被外人妄加斷言。一百年來我們取得的一個個偉大成就說明,外國人能做的,我們中國人一樣能做,甚至做得更好?
從2012年倫敦奧運會首次晉級男子百米半決賽到2015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闖入十秒大關;從2018年國際田聯世界挑戰賽追平亞洲紀錄到今年東京奧運會打破亞洲紀錄,馳騁決賽賽場,蘇炳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中國人第一次闖入奧運男子百米半決賽,第一次闖入十秒大關,第一次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中國速度」在他身上不斷刷新。
如果回顧一下蘇炳添的過去,我們很容易理解何為奧運精神。田徑圈公認短跑的黃金身高為1米80到1米85,只有1米72的他先天就不具備優勢,而32歲,在田徑賽道上也略顯「高齡」,但他還是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對專業運動員來說,每突破分毫都難如登天,他在社交賬號坦言,從9.99秒到9.91秒,這短短0.08秒的提升,他用了三年。正如飯要一口口吃,體育成績不可能一蹴而就,正是他日復一日地堅持和積累,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突破。
「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這幾個詞語不僅僅是奧運格言,更是人類文明的寫照。若是一直沉湎現狀,沒有突破,沒有對更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人類不可能有今天的燦爛文明。奧運會是體育賽事,但它的意義絕不局限於體育,奧運精神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對個人、民族、國家乃至全人類都意義非凡。
1932年7月30日,第十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男子100米賽道上,短跑選手劉長春成為中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比賽的運動員。從劉長春到蘇炳添,是一場跨越89年的奔跑,中國人終於昂首衝上奧運百米決賽跑道,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跨越89年的歷史,中國田徑已經從孑然一身到驚艷世界,這不僅是中國速度的突破,也是亞洲速度的崛起。
在過去,「黃種人不擅長短跑」之類的論調甚囂塵上,甚至我們有些人對此都深信不疑。這種「黃種人不擅長什麼」「中國人哪裡哪裡不行」的傲慢斷言,不僅是嚴重的刻板印象,更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對這種論調,譴責之外,實力是最好的駁斥,前有劉翔,後有蘇炳添,都是對「黃種人不擅長短跑」的有力回擊?
沒有什麼人是天生不行的。我們不「唯成績論」,是因為我們對奧運精神的深刻領悟,是因為我們邁向體育強國的自信從容,不代表我們不追求更好成績,更不代表可以被外人妄加斷言。一百年來我們取得的一個個偉大成就說明,外國人能做的,我們中國人一樣能做,甚至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