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年,大清帝國經過二百年的發展,雖然依舊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但早已是外強中乾。鴉片戰爭的失敗,是國外認識到,大清已經可以任人宰割,更使國人意識到,又一次改朝換代應該開始了。
大幕首先從遙遠的廣西開始。然而農民起義的結果最好的不過是建立一個新的封建王朝,何況領導人是一個拿上帝糊弄人的洪秀全。更何況大清二百年培養起了大量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將極力維持這一王朝的存在。在滿漢地主武裝的聯合鎮壓下,太平天國的失敗也就不足為怪了。然而這卻沉重打擊了清王朝,從此清朝的覆滅已不可避免,問題是如何建立新的國家。
清朝內部此時並不是一無是處,依舊有許多的忠君愛國之士試圖挽救王朝以及國家。救亡圖存的洋務運動開始了,大清帝國甚至出現了中興的局面。然而清王朝積弊已久,已經到了無法內部挽救的地步。甲午戰爭徹底揭穿了虛妄的中興之象。隨著最後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運動的失敗,清王朝的結束便近在眼前了。南方革命黨人登高一呼,清王朝分崩離析,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無數的歷史事實證明推翻舊王朝只是革命的一小步。重建新的國家才是革命的重頭戲。不知孫先生是否忽略了這一點。辛亥革命不過推翻了搖搖欲墜的封建王朝,把原本表面統一的國家變成軍閥割據的亂世。
國民黨人很快意識到了重建統一國家的重要性,組織了轟轟隆隆的北伐運動。最終新軍閥取代了舊軍閥,軍閥割據局面依舊。
一場新的、徹底的革命成了歷史的要求。共產黨於此時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從此成了中國革命的主角。
這是一場最為徹底革命,他將徹底改變中國的面貌。不同於辛亥革命,它將發動最下層的勞動人民,徹底打擊、消滅腐朽的官僚地主階級,重建社會;不同於農民起義,它的目的不是建立與前王朝相似的王朝,而是建立全新的國家。
百年革命到了最後的關頭,最終在毛主席的領導下,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建立了全新的共和國。然而此時卻是中華民族最衰弱的時候。
強大的清王朝無法有效的組織自己的力量,數次被西方列強的遠征軍打敗,共產黨卻組織極度衰弱的中國在朝鮮迫使世界第一帝國無奈停戰。這也算雪了百年國恥,然而此時最大的恥辱是國家的落後。
共和國建立後立即進行了大規模的發展建設,民族終於開始向前發展。
然而良好的局面持續了不過了十幾年,「」爆發了。不管如何,十年間,社會幾乎停滯。在世界飛速發展的時代,沒人負擔得起十年的耽擱,中華民族再次沉陷危機之中。
正像共和國的建立不能全歸功於毛主席一樣,十年「」也不能全歸過於他一人。然而他的離去卻為共和國的發展提供一個契機。新任的領導人雖結束了「」,然而在進一步改革面前卻逡巡不前。歷史要求有人站出來領導中華的發展,儘快走向民族復興。
鄧小平走了出了來,擔負起了這個歷史責任。中華民族迸發出了壓抑已久的創造力,迅猛發展,正式走上經濟復興之路。雖然三十年的發展,民族局面大有改進,但清末以來,我們落後太久太多,復興之路依舊漫長。小詩一首,或可以表達此時情形:
中華多盛世,今日最萎靡。
商周道德事,漢唐威遠夷。
宋元甲天下,明清亦承襲。
傷心今之日,萬事東由西。
縱向看,共和國空前強大;橫向看,卻幾乎是空前衰弱。就拿某些人最驕傲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說吧,現在不過與德英法等國相當,依舊落後於日本。與美國比,更是慘不忍睹,只有美國的幾分之一。按人平均就更不用說了,落後於世界大多數國家。中華五千年,何曾有過如此尷尬的時候?!更令人擔心的是,民族文化的消融。西學東漸,以及某些崇洋之人不懈努力,使的中華文明面對著嚴重的危機。這大概只有「五胡亂華」時可以比擬。一種壞的可能是中國繼續強大,但已經不再是中華文明下的中國。可以避免這種危局嗎?無能為力,只有拭目以待。
大幕首先從遙遠的廣西開始。然而農民起義的結果最好的不過是建立一個新的封建王朝,何況領導人是一個拿上帝糊弄人的洪秀全。更何況大清二百年培養起了大量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將極力維持這一王朝的存在。在滿漢地主武裝的聯合鎮壓下,太平天國的失敗也就不足為怪了。然而這卻沉重打擊了清王朝,從此清朝的覆滅已不可避免,問題是如何建立新的國家。
清朝內部此時並不是一無是處,依舊有許多的忠君愛國之士試圖挽救王朝以及國家。救亡圖存的洋務運動開始了,大清帝國甚至出現了中興的局面。然而清王朝積弊已久,已經到了無法內部挽救的地步。甲午戰爭徹底揭穿了虛妄的中興之象。隨著最後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運動的失敗,清王朝的結束便近在眼前了。南方革命黨人登高一呼,清王朝分崩離析,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無數的歷史事實證明推翻舊王朝只是革命的一小步。重建新的國家才是革命的重頭戲。不知孫先生是否忽略了這一點。辛亥革命不過推翻了搖搖欲墜的封建王朝,把原本表面統一的國家變成軍閥割據的亂世。
國民黨人很快意識到了重建統一國家的重要性,組織了轟轟隆隆的北伐運動。最終新軍閥取代了舊軍閥,軍閥割據局面依舊。
一場新的、徹底的革命成了歷史的要求。共產黨於此時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從此成了中國革命的主角。
這是一場最為徹底革命,他將徹底改變中國的面貌。不同於辛亥革命,它將發動最下層的勞動人民,徹底打擊、消滅腐朽的官僚地主階級,重建社會;不同於農民起義,它的目的不是建立與前王朝相似的王朝,而是建立全新的國家。
百年革命到了最後的關頭,最終在毛主席的領導下,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建立了全新的共和國。然而此時卻是中華民族最衰弱的時候。
強大的清王朝無法有效的組織自己的力量,數次被西方列強的遠征軍打敗,共產黨卻組織極度衰弱的中國在朝鮮迫使世界第一帝國無奈停戰。這也算雪了百年國恥,然而此時最大的恥辱是國家的落後。
共和國建立後立即進行了大規模的發展建設,民族終於開始向前發展。
然而良好的局面持續了不過了十幾年,「」爆發了。不管如何,十年間,社會幾乎停滯。在世界飛速發展的時代,沒人負擔得起十年的耽擱,中華民族再次沉陷危機之中。
正像共和國的建立不能全歸功於毛主席一樣,十年「」也不能全歸過於他一人。然而他的離去卻為共和國的發展提供一個契機。新任的領導人雖結束了「」,然而在進一步改革面前卻逡巡不前。歷史要求有人站出來領導中華的發展,儘快走向民族復興。
鄧小平走了出了來,擔負起了這個歷史責任。中華民族迸發出了壓抑已久的創造力,迅猛發展,正式走上經濟復興之路。雖然三十年的發展,民族局面大有改進,但清末以來,我們落後太久太多,復興之路依舊漫長。小詩一首,或可以表達此時情形:
中華多盛世,今日最萎靡。
商周道德事,漢唐威遠夷。
宋元甲天下,明清亦承襲。
傷心今之日,萬事東由西。
縱向看,共和國空前強大;橫向看,卻幾乎是空前衰弱。就拿某些人最驕傲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說吧,現在不過與德英法等國相當,依舊落後於日本。與美國比,更是慘不忍睹,只有美國的幾分之一。按人平均就更不用說了,落後於世界大多數國家。中華五千年,何曾有過如此尷尬的時候?!更令人擔心的是,民族文化的消融。西學東漸,以及某些崇洋之人不懈努力,使的中華文明面對著嚴重的危機。這大概只有「五胡亂華」時可以比擬。一種壞的可能是中國繼續強大,但已經不再是中華文明下的中國。可以避免這種危局嗎?無能為力,只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