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從興安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紀念館參觀回來已百日有餘,可這句話縈繞在我腦海里久久不散,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復。在湘江邊參觀「紅色足跡」,我被紅軍將士為黨和人民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所感染,被他們「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所震撼。
在敵我條件對比懸殊的情況下,國民黨自以為湘江圍剿戰是一個牢不可破的囚籠,英勇的紅軍將士卻成功粉碎了敵人看似必勝的計劃,成功渡江。紅軍將士是如何做到的。
靠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已連破國民黨3道封鎖線的紅軍抵達湘江邊時已成疲憊之師,數倍於己的敵軍又占據湘江有利地形擺出一副圍剿決戰的架勢。在危難面前,紅軍將士們堅信千條路,萬條路,跟著共產黨走才有出路,只要跟著共產黨走,就一定能打勝仗,農民就一定能翻身當主人,為了勝利無不表現出無我的戰鬥精神,英勇奮戰。
「快走!快走!快突圍!」浮橋上,沒有工事的依託,沒有飛機大炮的掩護,英勇的紅軍不畏艱辛,以執著的革命信念,前仆後繼用血肉之軀築起屏障、墊起浮橋,任憑敵軍一次又一次的轟炸,浮橋一次又一次斷了又連。他們以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壓制住饑寒和恐懼,在槍林彈雨下出色地完成了架橋任務。
靠的是鐵的紀律。在小小的山頭上,紅5師死守陣地奮戰3晝夜不退半步阻擋敵軍;紅34師為完成護衛任務堅持到了最後的一兵一卒,也沒有人做逃兵;身負重傷的將士在療傷過程中堅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而是用身上值錢的東西拿出來交換……。他們時刻把紀律挺在前面,寧肯為共產主義獻身也不願做逃兵,寧肯戰死沙場也不踩底線不跨紅線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用紀律的力量築起了一面面銅牆鐵壁,攔住敵人,為大部隊搶渡爭取了時間。
靠的是榜樣的精神。陳樹湘負傷被俘,他以斷腸明志的方式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面對蜂擁而至的敵人,身負重傷的紅五團政委易蕩平,寧肯自盡也不願拖累戰友;危急關頭為保陣地視死如歸的耿飈拔刀衝進敵軍拼殺……這場渡江戰役還有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關鍵時刻捨生忘死,衝鋒在前,用寶貴生命踐行了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弘揚了榜樣的精神!激發出了一股催人奮進的力量。
在興安縣革命紀念碑下,面對黨旗,面對長眠於該地的烈士們,我每跟讀一句入黨誓詞,腦海里就跳出一個熟悉的身影,是心中裝著人民卻沒裝自己的縣委書記焦裕祿;是把青春獻給扶貧事業的基層幹部黃文秀;是年過花甲的戰「疫」先鋒鍾南山……。
他們都是我們熟悉的先進典型人物,和許許多多的革命先烈們一樣堅守初心結合崗位英勇奮戰,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終生,爭做新時代黨和人民的優秀戰士。
興安之行,我接受了「紅色精神」的洗禮,被紅軍將士為革命勝利擦亮「初心」底色,用實際行動踐行對黨和人民忠誠的意志所征服。
「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壓艙石」,是克服困難的偉大力量,只有堅定不移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對照身邊的優秀黨員幹部,強烈的對比照出了自己的不足。
抽調到紀檢監察機關協助開展宣傳工作快半年了,每當看到同事們在媒體報刊上發表的一篇篇信息稿件時,每當看到武鳴區在南寧市紀檢監察新聞信息工作通報排行榜上又前進一位時,同事們白天忙業務晚上加班加點寫稿改稿的場景就呈現在我的眼前。深知這些成績的背後都是辛勤的付出,自己也暗暗下決心要以他們為榜樣,但總因文字功底不夠等而遲遲難以下筆。
領導多次鼓勵我、開導我,自己似乎還是擺脫不了「本領恐慌」的窘境。現在想起來,我的這點困難在許許多多的優秀黨員面前簡直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說到底還是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夠堅定,導致攻堅克難乏力。
每段歷史,每個典型,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我想,當我再次遇到困難時或迷茫時,都可以從榜樣的身上汲取力量,戰勝困難,找到前進的道路。
從興安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紀念館參觀回來已百日有餘,可這句話縈繞在我腦海里久久不散,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復。在湘江邊參觀「紅色足跡」,我被紅軍將士為黨和人民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所感染,被他們「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所震撼。
在敵我條件對比懸殊的情況下,國民黨自以為湘江圍剿戰是一個牢不可破的囚籠,英勇的紅軍將士卻成功粉碎了敵人看似必勝的計劃,成功渡江。紅軍將士是如何做到的。
靠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已連破國民黨3道封鎖線的紅軍抵達湘江邊時已成疲憊之師,數倍於己的敵軍又占據湘江有利地形擺出一副圍剿決戰的架勢。在危難面前,紅軍將士們堅信千條路,萬條路,跟著共產黨走才有出路,只要跟著共產黨走,就一定能打勝仗,農民就一定能翻身當主人,為了勝利無不表現出無我的戰鬥精神,英勇奮戰。
「快走!快走!快突圍!」浮橋上,沒有工事的依託,沒有飛機大炮的掩護,英勇的紅軍不畏艱辛,以執著的革命信念,前仆後繼用血肉之軀築起屏障、墊起浮橋,任憑敵軍一次又一次的轟炸,浮橋一次又一次斷了又連。他們以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壓制住饑寒和恐懼,在槍林彈雨下出色地完成了架橋任務。
靠的是鐵的紀律。在小小的山頭上,紅5師死守陣地奮戰3晝夜不退半步阻擋敵軍;紅34師為完成護衛任務堅持到了最後的一兵一卒,也沒有人做逃兵;身負重傷的將士在療傷過程中堅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而是用身上值錢的東西拿出來交換……。他們時刻把紀律挺在前面,寧肯為共產主義獻身也不願做逃兵,寧肯戰死沙場也不踩底線不跨紅線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用紀律的力量築起了一面面銅牆鐵壁,攔住敵人,為大部隊搶渡爭取了時間。
靠的是榜樣的精神。陳樹湘負傷被俘,他以斷腸明志的方式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面對蜂擁而至的敵人,身負重傷的紅五團政委易蕩平,寧肯自盡也不願拖累戰友;危急關頭為保陣地視死如歸的耿飈拔刀衝進敵軍拼殺……這場渡江戰役還有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關鍵時刻捨生忘死,衝鋒在前,用寶貴生命踐行了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弘揚了榜樣的精神!激發出了一股催人奮進的力量。
在興安縣革命紀念碑下,面對黨旗,面對長眠於該地的烈士們,我每跟讀一句入黨誓詞,腦海里就跳出一個熟悉的身影,是心中裝著人民卻沒裝自己的縣委書記焦裕祿;是把青春獻給扶貧事業的基層幹部黃文秀;是年過花甲的戰「疫」先鋒鍾南山……。
他們都是我們熟悉的先進典型人物,和許許多多的革命先烈們一樣堅守初心結合崗位英勇奮戰,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終生,爭做新時代黨和人民的優秀戰士。
興安之行,我接受了「紅色精神」的洗禮,被紅軍將士為革命勝利擦亮「初心」底色,用實際行動踐行對黨和人民忠誠的意志所征服。
「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壓艙石」,是克服困難的偉大力量,只有堅定不移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對照身邊的優秀黨員幹部,強烈的對比照出了自己的不足。
抽調到紀檢監察機關協助開展宣傳工作快半年了,每當看到同事們在媒體報刊上發表的一篇篇信息稿件時,每當看到武鳴區在南寧市紀檢監察新聞信息工作通報排行榜上又前進一位時,同事們白天忙業務晚上加班加點寫稿改稿的場景就呈現在我的眼前。深知這些成績的背後都是辛勤的付出,自己也暗暗下決心要以他們為榜樣,但總因文字功底不夠等而遲遲難以下筆。
領導多次鼓勵我、開導我,自己似乎還是擺脫不了「本領恐慌」的窘境。現在想起來,我的這點困難在許許多多的優秀黨員面前簡直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說到底還是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夠堅定,導致攻堅克難乏力。
每段歷史,每個典型,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我想,當我再次遇到困難時或迷茫時,都可以從榜樣的身上汲取力量,戰勝困難,找到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