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班主任都覺得自己的工作量太大,事物煩瑣,如今的學生越來越難管理等,導致很多工作問題無從下手,從而使班主任慢慢地對工作失去了熱情。其實作為班主任在工作中只需要擺正心態,細心觀察,注重方法,落到實處就能做得更好。
一、工作中 找快樂
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有一句名言「教師如果對學生沒有熱情,絕不能成為好教師。但是教師對於學生的愛是一種帶有嚴格要求的愛。」有些教育者常抱怨作為老師總感覺自己老得快。每天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有聽話的、有叛逆的、有不按時完成作業的、有愛和老師頂嘴的……如果你每天都是帶著一種抗拒的心理工作,就根本無法體會作為老師的快樂。
有人說,與成人一起感受的是對方虛偽及冷漠,和孩子一起可以被他們的純真和快樂感染。從孩子身上可以讓我們找到自己小時候的樣子,這種快樂是什麼都換不回來的。作為教師,應該是在得到物質回報時也能讓自己的精神愉悅,只有在快樂的情緒中工作,才能讓工作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只有真正熱愛了教師這一份工作,才能被這種快樂所感染。記得有一次,我走在校園的路上,有幾個膽大又調皮的學生從背後蒙上我的雙眼,讓我猜猜他們是誰時,這種小「動作」能讓我感受來自學生的愛;還有當學生犯錯批評教育後,他轉身又親切地叫我「老師」時,這些小小的感動,也能成為我作為教師的快樂安慰劑?
二、讓說教 變行動
培根說過「習慣真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將說教變成行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有的班主任在學校布置了任務後均會安排得井井有條,之後自己在辦公室里做自己的事。結果就是有很多學生會偷懶,影響活動的質量與速度。這種做法是不可行的,每一次活動,班主任都要親自參與,特別是打掃衛生的任務,每到打掃衛生時間需要班主任要提前到教室,帶領學生一起開始打掃,親自負責一個區域。這樣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就很快被調動起來,特別是平時有些「小懶惰」的學生,也乾得非常起勁,打掃任務也能順利完成。這樣的做法不但拉近了學生與教師間的距離,而且行動的效果遠遠大於說教。
三、以寬容 待學生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愛的教育》中強調:「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班主任,需要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做到以寬容對待學生才是快樂工作的一味良藥。例如,有一天早上,我走進教室,發現地板上有很多小紙屑,講台上也還有前一天未清理的粉筆末。我非常生氣,一心想批評昨天值日的學生,剛想發脾氣又突然想到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於是我自己拿起了抹布開始擦拭,再把地板上的垃圾打掃乾淨。看到我的這些舉動,學生們將目光齊刷刷地看向值日生。從此以後,學生的值日工作都特別認真地完成。我到教室里巡視時,學生們都會自覺地檢查自己周圍的衛生,如果發現有紙屑都會主動撿起,班裡的衛生情況也就越來越好。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所以在對待學生時,要多些寬容多些愛,少一點批評,多一點鼓勵,少一點嚴肅,多一點微笑。只有學會了寬容與愛之後,在面對學生犯錯時才能用更平和的心態去解決問題,教育學生,讓教師與學生間的關係更融洽。
四、用幽默 解尷尬
德·恩格斯說過「幽默是具有智慧、教育和道德上優越的表現。」小學教師都非常優秀,他們不單教學效果顯著,而且還非常幽默風趣。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突發的或尷尬的事情,可以用幽默的語言或行為技巧去化解它。例如:有一次上課,我找不到黑板擦,正有些煩躁時,發現學生的目光都看到黑板的上方,還有一個調皮的男生露出了「壞壞」的笑,這時我完全可以用教具將黑板擦撮下來,但我沒有這樣做,而是在黑板上拍了一下,黑板擦就穩穩落到我的手中。藉此機會說:「智慧,永遠高於身高,是不是?」這時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巧妙地擺脫某種不期而至的窘困與尷尬,還營造了一個歡樂的課堂氣氛。
五、低起點 嚴要求
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嬌氣、玻璃心,這與父母的過於重視、溺愛有關,不習慣被人約束、管理。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新學期前就根據低起點、嚴要求的思路去制定一份計劃,將「小學生行為規範」「在校一日規」及「班規」等進行整理、分類,分層分次,逐條要求學生去落實。例如:剛開學時,我要求每一位學生要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表,準時上學。兩個星期後再培養學生隨手整理好自己的課桌椅,這個習慣養成後再提出各種小規定,如每節課課前做好課前準備、上課積極舉手發言等。要求學生逐一遵守規章制度,比起一下子遵守十幾條規章制度,操作起來容易,也方便落實,嚴格要求學生也容易接受。通過學生一步一步的提升,自然而然地養成了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教師是教育沃土上的掘寶人,只有在教育教學中經歷了各種酸甜苦辣後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幸福。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去和孩子們同享成長的快樂。
一、工作中 找快樂
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有一句名言「教師如果對學生沒有熱情,絕不能成為好教師。但是教師對於學生的愛是一種帶有嚴格要求的愛。」有些教育者常抱怨作為老師總感覺自己老得快。每天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有聽話的、有叛逆的、有不按時完成作業的、有愛和老師頂嘴的……如果你每天都是帶著一種抗拒的心理工作,就根本無法體會作為老師的快樂。
有人說,與成人一起感受的是對方虛偽及冷漠,和孩子一起可以被他們的純真和快樂感染。從孩子身上可以讓我們找到自己小時候的樣子,這種快樂是什麼都換不回來的。作為教師,應該是在得到物質回報時也能讓自己的精神愉悅,只有在快樂的情緒中工作,才能讓工作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只有真正熱愛了教師這一份工作,才能被這種快樂所感染。記得有一次,我走在校園的路上,有幾個膽大又調皮的學生從背後蒙上我的雙眼,讓我猜猜他們是誰時,這種小「動作」能讓我感受來自學生的愛;還有當學生犯錯批評教育後,他轉身又親切地叫我「老師」時,這些小小的感動,也能成為我作為教師的快樂安慰劑?
二、讓說教 變行動
培根說過「習慣真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將說教變成行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有的班主任在學校布置了任務後均會安排得井井有條,之後自己在辦公室里做自己的事。結果就是有很多學生會偷懶,影響活動的質量與速度。這種做法是不可行的,每一次活動,班主任都要親自參與,特別是打掃衛生的任務,每到打掃衛生時間需要班主任要提前到教室,帶領學生一起開始打掃,親自負責一個區域。這樣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就很快被調動起來,特別是平時有些「小懶惰」的學生,也乾得非常起勁,打掃任務也能順利完成。這樣的做法不但拉近了學生與教師間的距離,而且行動的效果遠遠大於說教。
三、以寬容 待學生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愛的教育》中強調:「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班主任,需要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做到以寬容對待學生才是快樂工作的一味良藥。例如,有一天早上,我走進教室,發現地板上有很多小紙屑,講台上也還有前一天未清理的粉筆末。我非常生氣,一心想批評昨天值日的學生,剛想發脾氣又突然想到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於是我自己拿起了抹布開始擦拭,再把地板上的垃圾打掃乾淨。看到我的這些舉動,學生們將目光齊刷刷地看向值日生。從此以後,學生的值日工作都特別認真地完成。我到教室里巡視時,學生們都會自覺地檢查自己周圍的衛生,如果發現有紙屑都會主動撿起,班裡的衛生情況也就越來越好。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所以在對待學生時,要多些寬容多些愛,少一點批評,多一點鼓勵,少一點嚴肅,多一點微笑。只有學會了寬容與愛之後,在面對學生犯錯時才能用更平和的心態去解決問題,教育學生,讓教師與學生間的關係更融洽。
四、用幽默 解尷尬
德·恩格斯說過「幽默是具有智慧、教育和道德上優越的表現。」小學教師都非常優秀,他們不單教學效果顯著,而且還非常幽默風趣。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突發的或尷尬的事情,可以用幽默的語言或行為技巧去化解它。例如:有一次上課,我找不到黑板擦,正有些煩躁時,發現學生的目光都看到黑板的上方,還有一個調皮的男生露出了「壞壞」的笑,這時我完全可以用教具將黑板擦撮下來,但我沒有這樣做,而是在黑板上拍了一下,黑板擦就穩穩落到我的手中。藉此機會說:「智慧,永遠高於身高,是不是?」這時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巧妙地擺脫某種不期而至的窘困與尷尬,還營造了一個歡樂的課堂氣氛。
五、低起點 嚴要求
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嬌氣、玻璃心,這與父母的過於重視、溺愛有關,不習慣被人約束、管理。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新學期前就根據低起點、嚴要求的思路去制定一份計劃,將「小學生行為規範」「在校一日規」及「班規」等進行整理、分類,分層分次,逐條要求學生去落實。例如:剛開學時,我要求每一位學生要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表,準時上學。兩個星期後再培養學生隨手整理好自己的課桌椅,這個習慣養成後再提出各種小規定,如每節課課前做好課前準備、上課積極舉手發言等。要求學生逐一遵守規章制度,比起一下子遵守十幾條規章制度,操作起來容易,也方便落實,嚴格要求學生也容易接受。通過學生一步一步的提升,自然而然地養成了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教師是教育沃土上的掘寶人,只有在教育教學中經歷了各種酸甜苦辣後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幸福。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去和孩子們同享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