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戰決勝階段,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論述,對於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堅忍不拔向著既定目標前進,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14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不同歷史時期,我們黨都根據人民意願和事業發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奮鬥目標,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奮鬥。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來詮釋中國現代化,明確提出到20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20世紀末要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黨的十三大提出經濟建設「三步走」戰略。黨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戰略進一步具體化。經過不懈努力,到20世紀末,我國勝利實現「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目標。黨的十六大作出「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的判斷,並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到今年的奮鬥目標,要求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在黨的十六大以後10年發展成就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作出新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並居於引領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並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力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奮力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加強美麗中國建設,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紮實邁進。
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奮鬥目標,要求全黨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重要更難做到的是「全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強調「全面」,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系統思考和整體謀劃。
全面小康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就能更好推動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民生問題是影響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突出因素,發展不全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表現在不同社會群體的民生保障方面。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全面小康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全面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不僅要縮小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和增長速度的差距,而且要縮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礎設施通達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差距較大,生產力發展水平層次多,不可能實現同一水平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就全國而言的,而不是每個地區每個人都達到同一水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既堅持一定標準,又防止好高騖遠。
既緊盯今年這一重要時間節點,又立足於打基礎謀長遠見成效。
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
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時跨本世紀頭20年的奮鬥歷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氣向終點線衝刺的歷史時刻。」黨的十九大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明確規劃和部署,強調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預判風險所在是防範風險的前提,把握風險走向是謀求戰略主動的關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改革的關鍵階段問題的顯現階段矛盾的多發階段,必須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著力破解各種矛盾和問題,堅持標本兼治,注重完善體制機制,防範化解風險。加強風險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能力,有效防範「黑天鵝」「灰犀牛」。防止外部風險演化為內部風險,防止經濟金融風險演化為政治社會風險,防止個體風險演化為系統性風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環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也不是社會主義。」在領導脫貧攻堅的實踐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這就是到今年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脫貧攻堅的基本方略,這就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指引脫貧攻堅的前進方向,在脫貧攻堅初期,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加強頂層設計,提供製度保障。
在脫貧攻堅中期,要求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加強作風建設和能力建設,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數字脫貧虛假脫貧。
在脫貧攻堅後期,強調防止脫貧摘帽後鬆勁懈怠,做到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把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擺到更加重要位置。
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保護生態環境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體現,是人民群眾的共有財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求我們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彰顯人類社會邁向文明進步繁榮發展的中國智慧和中國貢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實現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消除絕對貧困的偉大壯舉。千百年來,豐衣足食一直是人民群眾的追求和願望。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逐步啟動大規模有計劃有組織的扶貧開發,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減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歷史性地得到解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邁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第一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些重要論述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階段性目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具有重要歷史地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於順利開啟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承上啟下的重大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開闢人類社會走向現代化的嶄新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強調「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是走「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結出的豐碩成果,為人類社會走向現代化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14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不同歷史時期,我們黨都根據人民意願和事業發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奮鬥目標,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奮鬥。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來詮釋中國現代化,明確提出到20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20世紀末要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黨的十三大提出經濟建設「三步走」戰略。黨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戰略進一步具體化。經過不懈努力,到20世紀末,我國勝利實現「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目標。黨的十六大作出「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的判斷,並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到今年的奮鬥目標,要求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在黨的十六大以後10年發展成就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作出新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並居於引領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並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力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奮力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加強美麗中國建設,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紮實邁進。
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奮鬥目標,要求全黨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重要更難做到的是「全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強調「全面」,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系統思考和整體謀劃。
全面小康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就能更好推動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民生問題是影響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突出因素,發展不全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表現在不同社會群體的民生保障方面。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全面小康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全面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不僅要縮小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和增長速度的差距,而且要縮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礎設施通達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差距較大,生產力發展水平層次多,不可能實現同一水平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就全國而言的,而不是每個地區每個人都達到同一水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既堅持一定標準,又防止好高騖遠。
既緊盯今年這一重要時間節點,又立足於打基礎謀長遠見成效。
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
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時跨本世紀頭20年的奮鬥歷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氣向終點線衝刺的歷史時刻。」黨的十九大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明確規劃和部署,強調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預判風險所在是防範風險的前提,把握風險走向是謀求戰略主動的關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改革的關鍵階段問題的顯現階段矛盾的多發階段,必須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著力破解各種矛盾和問題,堅持標本兼治,注重完善體制機制,防範化解風險。加強風險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能力,有效防範「黑天鵝」「灰犀牛」。防止外部風險演化為內部風險,防止經濟金融風險演化為政治社會風險,防止個體風險演化為系統性風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環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也不是社會主義。」在領導脫貧攻堅的實踐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這就是到今年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脫貧攻堅的基本方略,這就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指引脫貧攻堅的前進方向,在脫貧攻堅初期,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加強頂層設計,提供製度保障。
在脫貧攻堅中期,要求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加強作風建設和能力建設,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數字脫貧虛假脫貧。
在脫貧攻堅後期,強調防止脫貧摘帽後鬆勁懈怠,做到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把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擺到更加重要位置。
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保護生態環境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體現,是人民群眾的共有財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求我們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彰顯人類社會邁向文明進步繁榮發展的中國智慧和中國貢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實現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消除絕對貧困的偉大壯舉。千百年來,豐衣足食一直是人民群眾的追求和願望。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逐步啟動大規模有計劃有組織的扶貧開發,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減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歷史性地得到解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邁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第一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些重要論述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階段性目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具有重要歷史地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於順利開啟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承上啟下的重大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開闢人類社會走向現代化的嶄新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強調「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是走「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結出的豐碩成果,為人類社會走向現代化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