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位「名人」,他就是擔任村黨支部委員的村官吳憲廷。吳憲廷今年51歲,在村大隊任職已近20年,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老白」。談起他,村裡人有說不完的話。
他是技術「導航儀」。
老白最早在村大隊做技術員,他的種植技術是全村數一數二的,誰家遇到技術問題都去找他諮詢。現在他依然負責農業技術站的工作,二十年如一日在每個種植季向全村廣播播種、殺蟲等知識。村民們送給他一個稱號:「導航儀」。
1984年白塔村開始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當時許多家庭沒有生產工具,農產收割時是個麻煩事。老白髮現了這個問題,於是在1985年,他第一個發起成立生產互助組,三人結對幫扶。他家有拖拉機,主動和無拖拉機的家庭結組,這樣在收割時解決了工具的大問題。這種方法既有利於生產,又和睦了關係,隨後在全村傳播開來,持續了10多年。
他是熱情的「攢忙達人」。
村裡人管結婚、喪葬叫「過事」,既然是事,就需要鄉親的幫忙,而吳憲廷就是這樣一個「攢忙達人」。從90年代開始至今,幾乎村裡所有人家過事他都去幫過忙。老白每次四五點鐘就早早起來,開著自家車去市區為村民義務採購。十多年前他是騎著三輪摩托去買菜,這些年條件好了,他就開著自己的麵包車忙前跑後。無論摩托車還是麵包車,滿載的是他對鄉親的醇厚情誼。
二十餘年的付出換來鄉親的認可,前一陣吳憲廷的小女兒大喜,全村人都來給他幫忙,好不熱鬧。老白激動地說:「給別人攢了20年忙,沒想到這次享受到大傢伙這麼高的待遇,以後我還會繼續給大夥辦好事,給鄉親們辦事,付出再多我也願意。」。
他尊親敬老的「大孝子」。
老白的孝也一直為村裡人稱道。他母親在世時,身體狀況欠佳,長期臥床,無法自主翻身。吳憲廷為了照顧母親,就和老人睡到一張床上。為了不讓母親長褥瘡,他每隔兩個小時就為老人翻身。即使要起早外出給別人幫忙,他都會在清晨出門2個多小時後,趕回家幫老人翻個身。村裡人提起老白,無不豎起大拇指,並且以他為榜樣,自己的後輩、子女。
老白的中國夢。
村委換屆選舉中,老白又一次高票當選,發表就職演講時,他就說了一句話:別的不多說了,鄉親們看我今後的行動吧。
私下裡問起他對「中國夢」的看法時,不善言辭地他難得打開了話匣子:家家戶戶都幸福,鄉里鄉親都和睦,我的夢沒那麼大,不過每個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小夢,就合成一個大大的中國夢了。
這就是老白,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層黨員的中國夢,他熱愛著自己的家,他傳遞著鄉情,就是千萬個他,共著築著中國夢。
他是技術「導航儀」。
老白最早在村大隊做技術員,他的種植技術是全村數一數二的,誰家遇到技術問題都去找他諮詢。現在他依然負責農業技術站的工作,二十年如一日在每個種植季向全村廣播播種、殺蟲等知識。村民們送給他一個稱號:「導航儀」。
1984年白塔村開始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當時許多家庭沒有生產工具,農產收割時是個麻煩事。老白髮現了這個問題,於是在1985年,他第一個發起成立生產互助組,三人結對幫扶。他家有拖拉機,主動和無拖拉機的家庭結組,這樣在收割時解決了工具的大問題。這種方法既有利於生產,又和睦了關係,隨後在全村傳播開來,持續了10多年。
他是熱情的「攢忙達人」。
村裡人管結婚、喪葬叫「過事」,既然是事,就需要鄉親的幫忙,而吳憲廷就是這樣一個「攢忙達人」。從90年代開始至今,幾乎村裡所有人家過事他都去幫過忙。老白每次四五點鐘就早早起來,開著自家車去市區為村民義務採購。十多年前他是騎著三輪摩托去買菜,這些年條件好了,他就開著自己的麵包車忙前跑後。無論摩托車還是麵包車,滿載的是他對鄉親的醇厚情誼。
二十餘年的付出換來鄉親的認可,前一陣吳憲廷的小女兒大喜,全村人都來給他幫忙,好不熱鬧。老白激動地說:「給別人攢了20年忙,沒想到這次享受到大傢伙這麼高的待遇,以後我還會繼續給大夥辦好事,給鄉親們辦事,付出再多我也願意。」。
他尊親敬老的「大孝子」。
老白的孝也一直為村裡人稱道。他母親在世時,身體狀況欠佳,長期臥床,無法自主翻身。吳憲廷為了照顧母親,就和老人睡到一張床上。為了不讓母親長褥瘡,他每隔兩個小時就為老人翻身。即使要起早外出給別人幫忙,他都會在清晨出門2個多小時後,趕回家幫老人翻個身。村裡人提起老白,無不豎起大拇指,並且以他為榜樣,自己的後輩、子女。
老白的中國夢。
村委換屆選舉中,老白又一次高票當選,發表就職演講時,他就說了一句話:別的不多說了,鄉親們看我今後的行動吧。
私下裡問起他對「中國夢」的看法時,不善言辭地他難得打開了話匣子:家家戶戶都幸福,鄉里鄉親都和睦,我的夢沒那麼大,不過每個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小夢,就合成一個大大的中國夢了。
這就是老白,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層黨員的中國夢,他熱愛著自己的家,他傳遞著鄉情,就是千萬個他,共著築著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