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是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和活動的載體,它與廣大共青團員保持著最直接、最廣泛的聯繫,是對高職院校共青團員進行思想教育、組織教育、能力教育和理論教育的基本單位,是團組織進行日常工作的最終落實點和支撐點。加強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具有非凡的戰略意義。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需要堅持四個原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原則,堅持先進性與群眾性統一原則,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抓好基層團組織建設原則。
[關鍵詞]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團組織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34-0081-02。
一、新時期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的意義
目前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大多數是共青團員,其中一些還將要成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和黨員,這就決定了高職院校的團組織工作在學生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工作是保持共青團員先進性的要求。其次,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工作是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最後,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渠道。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專業文化素質直接關係到祖國未來的建設和發展方向。因此,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自身,幫助班級的共青團員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增強班級共青團員的政治敏感度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共產主義事業後繼有人,才能讓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永葆青春與活力。
二、新時期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的現狀及突出問題
(一)社會環境變遷與網絡時代來臨對新時期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變遷,以及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各種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社會發展的階段性、階層性特徵都在高職院校有所體現。高職院校廣大共青團員在經濟利益多元化的影響下出現新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觀念,與此同時,共青團員的思想呈現出反權威、庸俗化、功利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高職院校共青團員獲得信息的渠道發生了本質變化,網絡不僅是他們獲得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他們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但是由於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其負面信息對共青團員的影響不容小覷,它將社會的浮躁心理帶入共青團員的生活,降低了共青團員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導致其真實自我的迷失和自我約束力的下降,引發共青團員道德水準失衡,甚至動搖了他們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這些都為新時期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帶來了巨大阻力和挑戰。
(二)發展團員重數量而輕質量。
由於一些中學對發展團員工作不夠重視,導致出現團員數量不斷擴大而質量卻不斷下降的現象。一些中學為完成任務、達成指標,一味追求團員數量的增加和共青團隊伍的壯大,忽略了對擬發展團員質量的嚴格把關和培養,甚至把那些沒有受過團組織基本知識教育、素質偏低的學生也納入團組織當中,以至於出現部分學生入團動機不純,團性修養不夠的問題,這些學生是難以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的。這樣的做法雖然完成了指標,達到了發展團員數量的目的,卻影響了日後團組織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高職院校班級團幹部的選配存在困難、素質存在差距。
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個人教育背景和經歷不同導致個體素質存在差異,導致不同班級團幹部的素質參差不齊,班級團幹部的選配在客觀上存在一定困難。有些班級團幹部號召力不夠,有些班級團幹部工作經驗不夠豐富,有些班級團幹部工作方法不得當:有些班級團幹部在開展工作時不能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僅僅徵求班級幹部及小部分人的意見;有些班級團幹部安排組織工作時不能調動全班團員的積極性而僅僅由團支部的幾個人來完成工作,這樣不但不能保證工作完成的質量,更會導致班級團組織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削弱班級團組織的影響力。
三、新時期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的原則
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原則。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要用黨的基本路線統一思想和行動,用黨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來指引廣大團員,堅持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使黨的基本路線在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
第二,堅持先進性與群眾性統一原則。教育、引導高職院校廣大共青團員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發揮團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廣泛團結在校學生,與在校學生保持密切的聯繫。
第三,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民主集中制是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的組織原則。要充分發揚民主,增強班級團組織的組織活力,切實保障團員的民主權利。要實行正確的集中,加強組織性和紀律性,保證班級團組織的決議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
第四,堅持抓好基層團組織建設原則。班級團組織是高職院校團的一切工作的基礎。高職院校團組織的領導機關要確立班級團組織第一的觀念,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深入班級團組織,服務班級團組織,不斷增強班級團組織活力。
四、新時期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的方法與途徑
(一)加大網絡監控力度,營造良好的環境。
加強媒體正麵價值觀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網絡監管,利用網絡打造良好的學習平台;加強對高職院校廣大共青團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旗幟鮮明地學習黨和團的路線方針政策。重視班級團組織「思想陣地」的地位,豐富班級團組織思想教育的內容,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思想的蔓延,增強高職院校廣大共青團員抵制的能力,提高共青團員自我約束能力和道德水準。
(二)加強班級團組織制度建設。
班級團組織制度建設是班級團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班級團組織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組織建設的前提,是促進團建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的重要保證。因此要建立健全班級團組織內部制度:明確班級團幹部的職責分工;明確團員的權利和義務;制定班級團組織生活制度,確定活動次數和活動主題,詳細記錄班級團組織活動情況;登記團員基本情況和獎懲情況;制定團員推優工作制度;認真做好活動總結和期末總結;建立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制度。以制度為保障,促進各項班級團組織工作順利展開。
(三)加強團幹部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團組織工作是在教師團幹部的統一部署和指導下,在學生團幹部積極配合和認真落實下開展起來的。因此,教師和學生團幹部在高職院校團務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為此要加強高職院校團務工作的隊伍建設:一方面加強教師團幹部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其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為從事團務工作的教師定崗定級,使之享受相應級別的待遇,穩固教師團幹部隊伍;設立相應機制,打通晉升通道,促進教師團幹部發展。另一方面加強學生團幹部隊伍建設。認真篩選、吸收優秀人才組成學生團幹部隊伍,組織學習,提高學生團幹部思想認識和理論水平,提升其工作能力。
為此,高職院校共青團要以班級團組織為基礎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相關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根據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的特點,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的職能,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努力為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為國家培養青年人才,團結帶領廣大青年,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劉靜,孟威.高校團員意識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湖州師範學院學報,2006(3)。
[2]張淼.高校學生黨建與團建工作機制構建趨向[j].理論界,2008(10)。
[3]葉建國.高校基層班團組織建設的探討[j].高教與經濟,2007(3)。
[4]趙建平.論加強高校基層團支部的建設[j].麗水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1(12)。
[關鍵詞]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團組織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34-0081-02。
一、新時期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的意義
目前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大多數是共青團員,其中一些還將要成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和黨員,這就決定了高職院校的團組織工作在學生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工作是保持共青團員先進性的要求。其次,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工作是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最後,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渠道。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專業文化素質直接關係到祖國未來的建設和發展方向。因此,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自身,幫助班級的共青團員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增強班級共青團員的政治敏感度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共產主義事業後繼有人,才能讓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永葆青春與活力。
二、新時期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的現狀及突出問題
(一)社會環境變遷與網絡時代來臨對新時期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變遷,以及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各種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社會發展的階段性、階層性特徵都在高職院校有所體現。高職院校廣大共青團員在經濟利益多元化的影響下出現新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觀念,與此同時,共青團員的思想呈現出反權威、庸俗化、功利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高職院校共青團員獲得信息的渠道發生了本質變化,網絡不僅是他們獲得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他們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但是由於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其負面信息對共青團員的影響不容小覷,它將社會的浮躁心理帶入共青團員的生活,降低了共青團員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導致其真實自我的迷失和自我約束力的下降,引發共青團員道德水準失衡,甚至動搖了他們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這些都為新時期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帶來了巨大阻力和挑戰。
(二)發展團員重數量而輕質量。
由於一些中學對發展團員工作不夠重視,導致出現團員數量不斷擴大而質量卻不斷下降的現象。一些中學為完成任務、達成指標,一味追求團員數量的增加和共青團隊伍的壯大,忽略了對擬發展團員質量的嚴格把關和培養,甚至把那些沒有受過團組織基本知識教育、素質偏低的學生也納入團組織當中,以至於出現部分學生入團動機不純,團性修養不夠的問題,這些學生是難以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的。這樣的做法雖然完成了指標,達到了發展團員數量的目的,卻影響了日後團組織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高職院校班級團幹部的選配存在困難、素質存在差距。
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個人教育背景和經歷不同導致個體素質存在差異,導致不同班級團幹部的素質參差不齊,班級團幹部的選配在客觀上存在一定困難。有些班級團幹部號召力不夠,有些班級團幹部工作經驗不夠豐富,有些班級團幹部工作方法不得當:有些班級團幹部在開展工作時不能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僅僅徵求班級幹部及小部分人的意見;有些班級團幹部安排組織工作時不能調動全班團員的積極性而僅僅由團支部的幾個人來完成工作,這樣不但不能保證工作完成的質量,更會導致班級團組織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削弱班級團組織的影響力。
三、新時期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的原則
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原則。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要用黨的基本路線統一思想和行動,用黨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來指引廣大團員,堅持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使黨的基本路線在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
第二,堅持先進性與群眾性統一原則。教育、引導高職院校廣大共青團員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發揮團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廣泛團結在校學生,與在校學生保持密切的聯繫。
第三,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民主集中制是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的組織原則。要充分發揚民主,增強班級團組織的組織活力,切實保障團員的民主權利。要實行正確的集中,加強組織性和紀律性,保證班級團組織的決議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
第四,堅持抓好基層團組織建設原則。班級團組織是高職院校團的一切工作的基礎。高職院校團組織的領導機關要確立班級團組織第一的觀念,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深入班級團組織,服務班級團組織,不斷增強班級團組織活力。
四、新時期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建設的方法與途徑
(一)加大網絡監控力度,營造良好的環境。
加強媒體正麵價值觀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網絡監管,利用網絡打造良好的學習平台;加強對高職院校廣大共青團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旗幟鮮明地學習黨和團的路線方針政策。重視班級團組織「思想陣地」的地位,豐富班級團組織思想教育的內容,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思想的蔓延,增強高職院校廣大共青團員抵制的能力,提高共青團員自我約束能力和道德水準。
(二)加強班級團組織制度建設。
班級團組織制度建設是班級團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班級團組織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組織建設的前提,是促進團建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的重要保證。因此要建立健全班級團組織內部制度:明確班級團幹部的職責分工;明確團員的權利和義務;制定班級團組織生活制度,確定活動次數和活動主題,詳細記錄班級團組織活動情況;登記團員基本情況和獎懲情況;制定團員推優工作制度;認真做好活動總結和期末總結;建立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制度。以制度為保障,促進各項班級團組織工作順利展開。
(三)加強團幹部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團組織工作是在教師團幹部的統一部署和指導下,在學生團幹部積極配合和認真落實下開展起來的。因此,教師和學生團幹部在高職院校團務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為此要加強高職院校團務工作的隊伍建設:一方面加強教師團幹部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其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為從事團務工作的教師定崗定級,使之享受相應級別的待遇,穩固教師團幹部隊伍;設立相應機制,打通晉升通道,促進教師團幹部發展。另一方面加強學生團幹部隊伍建設。認真篩選、吸收優秀人才組成學生團幹部隊伍,組織學習,提高學生團幹部思想認識和理論水平,提升其工作能力。
為此,高職院校共青團要以班級團組織為基礎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相關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根據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的特點,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班級團組織的職能,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努力為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為國家培養青年人才,團結帶領廣大青年,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劉靜,孟威.高校團員意識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湖州師範學院學報,2006(3)。
[2]張淼.高校學生黨建與團建工作機制構建趨向[j].理論界,2008(10)。
[3]葉建國.高校基層班團組織建設的探討[j].高教與經濟,2007(3)。
[4]趙建平.論加強高校基層團支部的建設[j].麗水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