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31日,在徵得陳雲、李先念同意後,鄧小平找李鵬、姚依林進行了一次長談,這次談話的核心內容之一是選什麼樣的人進中央領導班子?
鄧小平深知選人重於泰山。他結合自身經歷講了一段黨史,他說:從毛劉周朱開始,中國共產黨才真正形成了一個穩定成熟的領導集體。以前的領導都是很不穩定,也很不成熟的。從陳獨秀起,一直到遵義會議,沒有一屆是真正成熟的。在這中間有一段時間,說是要強調工人階級領導,就勉強拉工人來當領導。我們黨的歷史上,真正形成成熟的領導,是從毛劉周朱這一代開始。那麼,開放後,怎樣選出「成熟」的領導人和領導集體呢?鄧小平在這次談話中講了五條標準。
選者。改革大業不半途而廢,改革巨輪順利航行,必須選堅定的改革者。其一,選改革者是最重要的一條。鄧小平說:「新的中央領導機構要使人民感到面貌一新,感到是一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班子。這是最重要的一條。這是向人民亮相啊!人民是看實際的。」其二,選改革者是大局。鄧小平指出:「有一個新的改革的面貌,是確定新班子成員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不是九分九,而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我們要看到這個大局。」其三,不選改革者就會經常鬧事,就會永無寧日。鄧小平強調:「如果我們擺一個陣容,使人民感到是一個僵化的班子,保守的班子,或者人民認為是個平平庸庸體現不出中國前途的班子,將來鬧事的情形就還會很多很多,那就真正永無寧日。」。
鄧小平強調選改革者是因為只有改革才能救中國、發展中國、強盛中國,決定改革大業的成敗在於改革者、在於改革者在改革歷史進程中大有所為。
選開放者。放眼世界搞改革,打開國門搞建設,選開放者同樣決定中國命運。鄧小平交待了兩點:一是不許關門,封閉就會造成災難。鄧小平說:「關門可不行啊,中國不可能再回到過去那種封閉時代。那種封閉的方式也造成了災難啊,例如『文化大革命』。在那種狀態下,經濟不可能發展,人民生活不可能改善,國家力量也不可能增強。現在世界的發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在變化,特別是科學技術,追都難追上。」二是要幹起來,大開放。鄧小平指出:「一個好班子,搞改革開放的班子,就要明白地做幾件開放的事情。凡是遇到機會就不要丟,就是要堅持,要幹起來,要體現改革開放,大開放。」選開放者,鄧小平進一步設想:我們要再造幾個「香港」,就是說要開放,不能收,要比過去更開放。不開放就發展不起來。我們本錢少,但可以通過開放,增加就業,搞稅收,利用地皮得點錢,帶動發展各行各業,增加收入,獲得益處。
鄧小平強調選開放者是因為開放才能走向世界、走向現代化、走向民族復興。
選實幹者。實幹興邦,威信來自干實事、干成實事。選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幹者,特別是把在改革開放中干出實績的人選進中央領導班子是鄧小平一貫的用人標準。他指出:「一個是組成具有改革開放形象的中央領導班子,使人民放心,這是取信於民的第一條。第二條是真正干出實績,來取信於民。」鄧小平還考慮一個更深層次的長遠問題,即新當選的中央領導人和新組建的中央領導班子,怎樣在較短時間內樹立威信,鄧小平深知靠老同志的威望和提攜都不是長久之計。他的辦法和出路就是「實幹」,鄧小平說:「新的領導機構應該做幾件改革開放的事情給大家看。三個月內,半年內,形象就可以樹立起來了。」他還交待說:「新的領導班子一經建立了威信,我堅決退出,不干擾你們的事。」總之,「取信於民,要干出實績」。
鄧小平強調選實幹者是由黨的中心任務、黨的階段任務、黨的歷史任務所決定的。
選公認者。鄧小平說:「我誠懇地希望,在選人的問題上,要注意社會公論,不能感情用事。要用政治家的風度來處理這個問題。」公認,鄧小平強調:「使黨內信得過,人民信得過。」鄧小平用「誠懇」二字講「公認」和兩個「信得過」,怎樣識別公認者和信得過者。在這次談話中,他提出四條原則:一要在改革開放方面做出實績。二要在四項基本原則方面堅定不移。三要在反腐敗方面動真格的。四要在團結方面不搞小圈子。
鄧小平強調選公認者是由黨的性質、人民的願望、社會的穩定所決定的。
選人「三要」。一是「要拋棄一切成見,尋找人民相信是堅持改革路線的人」。二是「要拋棄個人恩怨來選人,反對過自己的人也要用」。三是「考慮人的角度,也要深化,這也是一種改革,是思想上的改革,思想上的解放」。鄧小平講的「三要」,核心是用堅持和敢於改革的人,在這個前提下摒棄個人私見,以黨的大業為重,放寬視野選人。也就是說,在深化改革用人思路和方式中選「准」人。
鄧小平強調「三要」是由黨的新老交替、黨長期執政、執政有力所決定的。
在改革開放時代選黨的中央領導人,鄧小平特彆強調兩點:其一,「進入新的政治局、處特別是會的人,要從改革開放這個角度選」。其二,「我們現在就是要選人民公認是堅持改革開放路線並有政績的人,大膽地將他們放進新的領導機構里,要使人民感到我們真心實意要搞改革開放」。
總之,選改革者、開放者、實幹者、公認者以及「三要」思路是鄧小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最終取得勝利的歷史時期的主要用人原則和標準。
鄧小平最後明確講:「我請你們把我的話帶給將要在新的領導機構裡面工作的每一個同志。這就算是我的政治交待。」鄧小平關於怎樣選好中央領導人的五條標準集中體現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組成一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集體》一文中。
鄧小平深知選人重於泰山。他結合自身經歷講了一段黨史,他說:從毛劉周朱開始,中國共產黨才真正形成了一個穩定成熟的領導集體。以前的領導都是很不穩定,也很不成熟的。從陳獨秀起,一直到遵義會議,沒有一屆是真正成熟的。在這中間有一段時間,說是要強調工人階級領導,就勉強拉工人來當領導。我們黨的歷史上,真正形成成熟的領導,是從毛劉周朱這一代開始。那麼,開放後,怎樣選出「成熟」的領導人和領導集體呢?鄧小平在這次談話中講了五條標準。
選者。改革大業不半途而廢,改革巨輪順利航行,必須選堅定的改革者。其一,選改革者是最重要的一條。鄧小平說:「新的中央領導機構要使人民感到面貌一新,感到是一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班子。這是最重要的一條。這是向人民亮相啊!人民是看實際的。」其二,選改革者是大局。鄧小平指出:「有一個新的改革的面貌,是確定新班子成員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不是九分九,而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我們要看到這個大局。」其三,不選改革者就會經常鬧事,就會永無寧日。鄧小平強調:「如果我們擺一個陣容,使人民感到是一個僵化的班子,保守的班子,或者人民認為是個平平庸庸體現不出中國前途的班子,將來鬧事的情形就還會很多很多,那就真正永無寧日。」。
鄧小平強調選改革者是因為只有改革才能救中國、發展中國、強盛中國,決定改革大業的成敗在於改革者、在於改革者在改革歷史進程中大有所為。
選開放者。放眼世界搞改革,打開國門搞建設,選開放者同樣決定中國命運。鄧小平交待了兩點:一是不許關門,封閉就會造成災難。鄧小平說:「關門可不行啊,中國不可能再回到過去那種封閉時代。那種封閉的方式也造成了災難啊,例如『文化大革命』。在那種狀態下,經濟不可能發展,人民生活不可能改善,國家力量也不可能增強。現在世界的發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在變化,特別是科學技術,追都難追上。」二是要幹起來,大開放。鄧小平指出:「一個好班子,搞改革開放的班子,就要明白地做幾件開放的事情。凡是遇到機會就不要丟,就是要堅持,要幹起來,要體現改革開放,大開放。」選開放者,鄧小平進一步設想:我們要再造幾個「香港」,就是說要開放,不能收,要比過去更開放。不開放就發展不起來。我們本錢少,但可以通過開放,增加就業,搞稅收,利用地皮得點錢,帶動發展各行各業,增加收入,獲得益處。
鄧小平強調選開放者是因為開放才能走向世界、走向現代化、走向民族復興。
選實幹者。實幹興邦,威信來自干實事、干成實事。選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幹者,特別是把在改革開放中干出實績的人選進中央領導班子是鄧小平一貫的用人標準。他指出:「一個是組成具有改革開放形象的中央領導班子,使人民放心,這是取信於民的第一條。第二條是真正干出實績,來取信於民。」鄧小平還考慮一個更深層次的長遠問題,即新當選的中央領導人和新組建的中央領導班子,怎樣在較短時間內樹立威信,鄧小平深知靠老同志的威望和提攜都不是長久之計。他的辦法和出路就是「實幹」,鄧小平說:「新的領導機構應該做幾件改革開放的事情給大家看。三個月內,半年內,形象就可以樹立起來了。」他還交待說:「新的領導班子一經建立了威信,我堅決退出,不干擾你們的事。」總之,「取信於民,要干出實績」。
鄧小平強調選實幹者是由黨的中心任務、黨的階段任務、黨的歷史任務所決定的。
選公認者。鄧小平說:「我誠懇地希望,在選人的問題上,要注意社會公論,不能感情用事。要用政治家的風度來處理這個問題。」公認,鄧小平強調:「使黨內信得過,人民信得過。」鄧小平用「誠懇」二字講「公認」和兩個「信得過」,怎樣識別公認者和信得過者。在這次談話中,他提出四條原則:一要在改革開放方面做出實績。二要在四項基本原則方面堅定不移。三要在反腐敗方面動真格的。四要在團結方面不搞小圈子。
鄧小平強調選公認者是由黨的性質、人民的願望、社會的穩定所決定的。
選人「三要」。一是「要拋棄一切成見,尋找人民相信是堅持改革路線的人」。二是「要拋棄個人恩怨來選人,反對過自己的人也要用」。三是「考慮人的角度,也要深化,這也是一種改革,是思想上的改革,思想上的解放」。鄧小平講的「三要」,核心是用堅持和敢於改革的人,在這個前提下摒棄個人私見,以黨的大業為重,放寬視野選人。也就是說,在深化改革用人思路和方式中選「准」人。
鄧小平強調「三要」是由黨的新老交替、黨長期執政、執政有力所決定的。
在改革開放時代選黨的中央領導人,鄧小平特彆強調兩點:其一,「進入新的政治局、處特別是會的人,要從改革開放這個角度選」。其二,「我們現在就是要選人民公認是堅持改革開放路線並有政績的人,大膽地將他們放進新的領導機構里,要使人民感到我們真心實意要搞改革開放」。
總之,選改革者、開放者、實幹者、公認者以及「三要」思路是鄧小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最終取得勝利的歷史時期的主要用人原則和標準。
鄧小平最後明確講:「我請你們把我的話帶給將要在新的領導機構裡面工作的每一個同志。這就算是我的政治交待。」鄧小平關於怎樣選好中央領導人的五條標準集中體現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組成一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集體》一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