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為了很好地擔負起執政興國的歷史使命,黨根據形勢和任務的需要,針對黨員隊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努力保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
黨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性地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在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隨後又帶領人民發憤圖強,掀起建設社會主義熱潮,開始了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儘管面臨著重重困難和嚴峻考驗,諸如西方國家的軍事威脅和封鎖禁運,中蘇關係破裂後蘇聯施加的巨大壓力,以及國內發生的嚴重自然災害與經濟困難,但黨和國家都挺過來了,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黨的作風好,黨群關係好,全社會有凝聚力。雷鋒、焦裕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邁誓言,以大寨和紅旗渠為代表的改造山河的壯舉,集中展示了黨和人民的精神風貌。在艱辛探索與實踐中,我國雖經歷曲折,包括「文化大革命」那樣的嚴重曲折,但依然取得偉大建設成就。黨的作風建設雖有起伏,但依然多有建樹,發揮了重要作用,並為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深刻啟示。
新時代加強作風建設,必須繼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寶貴經驗,牢牢抓住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這個根本,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始終做到為民盡責。樹牢正確的政績觀,真抓實幹,不圖虛名、不務虛功,把實事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讓工作成效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得到群眾的認可。要堅持人民需要的目標導向,始終做到為民謀利。全面補齊拉長民生短板,寓改作風於為民謀利、解民之憂中,使群眾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要堅持人民滿意的尺度標準,始終做到為民服務。切實以群眾滿意為最高標準,把群眾不滿意的地方作為改進作風的發力點,全力打通服務的最後一個環節,以實際行動取信於民。要堅持人民立場的工作方式,始終做到為民擔當。主動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多沉下去調研,掌握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
歷史不停向前,夢想時刻召喚。我們身處一個催人奮進的新時代,雖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要跨越萬水千山,與基層群眾砥礪奮進,決戰決勝十四五,共同書寫出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弘揚偉大精神接力奮鬥啟新程。
專題學習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史,再次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探索前進所經受的曲折考驗和取得的光輝成就,特別對這一歷史時期形成的偉大精神感觸頗深。如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這些精神是我們黨不斷成長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基因密碼,迫切需要傳承弘揚。
在弘揚黨的偉大精神中堅定理想信念。這一系列偉大精神,其核心都源於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和平年代沒有硝煙戰火,但同樣有考驗、有犧牲,缺了理想信念這個「鈣」,同樣會敗下陣來。我省是紅色資源大省,要用好這些寶貴精神財富,以堅定的革命立場、百鍊成鋼的革命精神把紅色江山代代傳下去。
在弘揚黨的偉大精神中樹牢為民宗旨。什麼是中國共產黨,就是天底下對老百姓最好的黨。河南作為發展中的人口大省,在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領域還有短板。我們要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家人的事情來辦,有那種慢一拍就寢食難安的緊迫感,辦不好就羞愧難當的責任感,全心全意地把他們的每一件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辦好?
在弘揚黨的偉大精神中銳意改革創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緊迫性、艱巨性、重要性,和改革開放之初沒有什麼兩樣。我們要堅持思想再解放一些,膽子再大一些,深入推進國企改革、「放管服」改革、人才創新發展等重要領域的改革,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集中力量打造航空港區、自貿試驗區等國家戰略平台,在中西部創新高地建設上實現更大躍升?
在弘揚黨的偉大精神中永葆奮鬥本色。共產黨之所以嚇不倒、壓不垮,靠的就是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我們的發展到了中流擊水、不進則退的關鍵時刻,必須拿出「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英雄氣概和「戰天鬥地」的拚命精神,走好更艱辛的奮鬥之路。
在弘揚黨的偉大精神中錘鍊鬥爭意志。自我革命、自我鬥爭精神,是把黨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當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依然存在,弄虛作假、表面文章、政績工程還沒有完全禁絕,傷害群眾感情、損害群眾利益的事件還有發生。我們要拿出刮骨療毒的鬥爭精神,堅持從嚴管黨治黨,引導黨員幹部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上。
接受考驗勇開新局。
根據黨史學習教育安排,專題學習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深刻領會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探索前進所經受的曲折考驗和取得的光輝成就,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在中國勝利的必然性,深入理解社會主義在中國實踐的長期性和曲折前進的規律,感悟頗深。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擔負起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新政權的重任。全國各族人民革命熱情高漲,廣大工農勞動群眾以翻身做主人的嶄新面貌,在戰爭廢墟上重建家園,恢復生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3年的努力,比較徹底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遺留的任務,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恢復了國民經濟。隨著恢復時期的結束,黨及時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全面過渡到了社會主義社會,開展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局黨總支在指導各支部學習這一階段歷史時,要著重引導黨員幹部領會在百廢俱興的新中國,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搞建設的昂揚激情,領會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的鋼鐵意志,把握黨提出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理解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和條件,從這段黨史學習中獲取我們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下一步,我們要團結局機關幹部職工,切實增強整體xx隊伍的戰鬥力,做到彙報溝通及時、信息資訊同頻、處理問題更成熟,堅定當下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開展xxx工作的決心和信心,在充分認識開展xx工作艱巨性和複雜性的同時,我們仍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仍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開創我們工作的新局面。
改天換地: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完成興國大業。
從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是異常艱難和複雜的。由於長期戰爭,國內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國民黨殘餘伺機破壞,美國對我國進行威脅。
1950年6月25日,美國入侵朝鮮,同時派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遭到嚴重安全威脅。經過充分討論和全面衡量,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新中國站穩了腳跟。正像後來鄧小平同志所說的那樣,新中國的成立,「中國取得了一個資格:人們不敢輕視我們」。
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開始大規模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的成就。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我們很快有了中國歷史上的無數個第一。生產出第一輛汽車、第一台拖拉機,自行研製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先後爆炸成功,自行研製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自行研製第一艘核潛艇順利下水,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秈型雜交水稻等。經過20多年的奮鬥,初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全黨保持了良好精神狀態,全社會形成了良好社會風氣,進而轉化為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強大力量。大慶工人王進喜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鐵人精神給全國人民帶來了難忘的印象、記憶和感動,激勵和鼓舞全國人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河南林縣人民用簡陋的工具,劈開太行山的重巒疊嶂,引漳河水入林縣,建成「人造天河」紅旗渠的事跡,就是這時全國人民奮發圖強的一個縮影。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中華民族真正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黨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性地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在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隨後又帶領人民發憤圖強,掀起建設社會主義熱潮,開始了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儘管面臨著重重困難和嚴峻考驗,諸如西方國家的軍事威脅和封鎖禁運,中蘇關係破裂後蘇聯施加的巨大壓力,以及國內發生的嚴重自然災害與經濟困難,但黨和國家都挺過來了,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黨的作風好,黨群關係好,全社會有凝聚力。雷鋒、焦裕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邁誓言,以大寨和紅旗渠為代表的改造山河的壯舉,集中展示了黨和人民的精神風貌。在艱辛探索與實踐中,我國雖經歷曲折,包括「文化大革命」那樣的嚴重曲折,但依然取得偉大建設成就。黨的作風建設雖有起伏,但依然多有建樹,發揮了重要作用,並為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深刻啟示。
新時代加強作風建設,必須繼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寶貴經驗,牢牢抓住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這個根本,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始終做到為民盡責。樹牢正確的政績觀,真抓實幹,不圖虛名、不務虛功,把實事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讓工作成效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得到群眾的認可。要堅持人民需要的目標導向,始終做到為民謀利。全面補齊拉長民生短板,寓改作風於為民謀利、解民之憂中,使群眾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要堅持人民滿意的尺度標準,始終做到為民服務。切實以群眾滿意為最高標準,把群眾不滿意的地方作為改進作風的發力點,全力打通服務的最後一個環節,以實際行動取信於民。要堅持人民立場的工作方式,始終做到為民擔當。主動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多沉下去調研,掌握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
歷史不停向前,夢想時刻召喚。我們身處一個催人奮進的新時代,雖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要跨越萬水千山,與基層群眾砥礪奮進,決戰決勝十四五,共同書寫出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弘揚偉大精神接力奮鬥啟新程。
專題學習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史,再次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探索前進所經受的曲折考驗和取得的光輝成就,特別對這一歷史時期形成的偉大精神感觸頗深。如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這些精神是我們黨不斷成長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基因密碼,迫切需要傳承弘揚。
在弘揚黨的偉大精神中堅定理想信念。這一系列偉大精神,其核心都源於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和平年代沒有硝煙戰火,但同樣有考驗、有犧牲,缺了理想信念這個「鈣」,同樣會敗下陣來。我省是紅色資源大省,要用好這些寶貴精神財富,以堅定的革命立場、百鍊成鋼的革命精神把紅色江山代代傳下去。
在弘揚黨的偉大精神中樹牢為民宗旨。什麼是中國共產黨,就是天底下對老百姓最好的黨。河南作為發展中的人口大省,在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領域還有短板。我們要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家人的事情來辦,有那種慢一拍就寢食難安的緊迫感,辦不好就羞愧難當的責任感,全心全意地把他們的每一件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辦好?
在弘揚黨的偉大精神中銳意改革創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緊迫性、艱巨性、重要性,和改革開放之初沒有什麼兩樣。我們要堅持思想再解放一些,膽子再大一些,深入推進國企改革、「放管服」改革、人才創新發展等重要領域的改革,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集中力量打造航空港區、自貿試驗區等國家戰略平台,在中西部創新高地建設上實現更大躍升?
在弘揚黨的偉大精神中永葆奮鬥本色。共產黨之所以嚇不倒、壓不垮,靠的就是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我們的發展到了中流擊水、不進則退的關鍵時刻,必須拿出「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英雄氣概和「戰天鬥地」的拚命精神,走好更艱辛的奮鬥之路。
在弘揚黨的偉大精神中錘鍊鬥爭意志。自我革命、自我鬥爭精神,是把黨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當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依然存在,弄虛作假、表面文章、政績工程還沒有完全禁絕,傷害群眾感情、損害群眾利益的事件還有發生。我們要拿出刮骨療毒的鬥爭精神,堅持從嚴管黨治黨,引導黨員幹部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上。
接受考驗勇開新局。
根據黨史學習教育安排,專題學習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深刻領會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探索前進所經受的曲折考驗和取得的光輝成就,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在中國勝利的必然性,深入理解社會主義在中國實踐的長期性和曲折前進的規律,感悟頗深。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擔負起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新政權的重任。全國各族人民革命熱情高漲,廣大工農勞動群眾以翻身做主人的嶄新面貌,在戰爭廢墟上重建家園,恢復生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3年的努力,比較徹底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遺留的任務,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恢復了國民經濟。隨著恢復時期的結束,黨及時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全面過渡到了社會主義社會,開展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局黨總支在指導各支部學習這一階段歷史時,要著重引導黨員幹部領會在百廢俱興的新中國,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搞建設的昂揚激情,領會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的鋼鐵意志,把握黨提出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理解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和條件,從這段黨史學習中獲取我們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下一步,我們要團結局機關幹部職工,切實增強整體xx隊伍的戰鬥力,做到彙報溝通及時、信息資訊同頻、處理問題更成熟,堅定當下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開展xxx工作的決心和信心,在充分認識開展xx工作艱巨性和複雜性的同時,我們仍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仍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開創我們工作的新局面。
改天換地: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完成興國大業。
從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是異常艱難和複雜的。由於長期戰爭,國內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國民黨殘餘伺機破壞,美國對我國進行威脅。
1950年6月25日,美國入侵朝鮮,同時派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遭到嚴重安全威脅。經過充分討論和全面衡量,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新中國站穩了腳跟。正像後來鄧小平同志所說的那樣,新中國的成立,「中國取得了一個資格:人們不敢輕視我們」。
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開始大規模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的成就。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我們很快有了中國歷史上的無數個第一。生產出第一輛汽車、第一台拖拉機,自行研製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先後爆炸成功,自行研製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自行研製第一艘核潛艇順利下水,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秈型雜交水稻等。經過20多年的奮鬥,初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全黨保持了良好精神狀態,全社會形成了良好社會風氣,進而轉化為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強大力量。大慶工人王進喜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鐵人精神給全國人民帶來了難忘的印象、記憶和感動,激勵和鼓舞全國人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河南林縣人民用簡陋的工具,劈開太行山的重巒疊嶂,引漳河水入林縣,建成「人造天河」紅旗渠的事跡,就是這時全國人民奮發圖強的一個縮影。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中華民族真正站起來的偉大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