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昌祖籍廣東番禺縣,作為清軍海軍將領,在1894年的甲午海戰中抗日殉國,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悲歌。在黃海大戰中,他指揮致遠號奮勇殺敵,重創了日軍主力艦船吉野號,隨後在日軍的圍攻下彈盡糧絕,在無法突圍的情況下,號召士兵跟日寇同歸於盡,是一名真正的抗日英雄。
據說,鄧世昌犧牲後,其母經常拿著他遺留在家中的兩個單筒望遠鏡教誨子孫說,要繼承遺志,精忠報國。在其精神影響下,鄧家後代發憤圖強,精忠報國。鄧世昌有三個兒子五個女兒,其長子名叫鄧浩洪,在父親陣亡後承襲了其海軍職務,供職於廣東水師,直到1947年在廣州去世。次子鄧浩洋不幸英年早逝,三子鄧浩干,曾供職於民國海軍部,在1960年春天去世。
另外,鄧世昌長女名叫鄧秀媛,二女鄧秀嬋嫁給了南陽海軍艦長葉富的兒子葉說周為妻。三女鄧秀娟,四女鄧秀婷,五女鄧秀海。在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這7位生活在廣州的後人中有6位投筆從戎,五位從黃埔軍校畢業,他們始終銘記國讎家恨,走在抗戰的道路上。1994年鄧世昌紀念館在廣州鄧氏宗祠建成,並對外開放。其宗祠是鄧世昌為國捐軀後建立的,至今人們還完好的保護著。鄧世昌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精神不但激勵著他的後人還激烈著今天的人們,並且永遠傳承下去。
據說,鄧世昌犧牲後,其母經常拿著他遺留在家中的兩個單筒望遠鏡教誨子孫說,要繼承遺志,精忠報國。在其精神影響下,鄧家後代發憤圖強,精忠報國。鄧世昌有三個兒子五個女兒,其長子名叫鄧浩洪,在父親陣亡後承襲了其海軍職務,供職於廣東水師,直到1947年在廣州去世。次子鄧浩洋不幸英年早逝,三子鄧浩干,曾供職於民國海軍部,在1960年春天去世。
另外,鄧世昌長女名叫鄧秀媛,二女鄧秀嬋嫁給了南陽海軍艦長葉富的兒子葉說周為妻。三女鄧秀娟,四女鄧秀婷,五女鄧秀海。在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這7位生活在廣州的後人中有6位投筆從戎,五位從黃埔軍校畢業,他們始終銘記國讎家恨,走在抗戰的道路上。1994年鄧世昌紀念館在廣州鄧氏宗祠建成,並對外開放。其宗祠是鄧世昌為國捐軀後建立的,至今人們還完好的保護著。鄧世昌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精神不但激勵著他的後人還激烈著今天的人們,並且永遠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