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視身後之事,而帝王更是如此,不僅會為自己陪葬無數珍寶,同時為了防盜也是極盡能事,流行於秦漢時期的「黃腸題湊」墓,就是令盜墓者最為痛恨的一種類型。這是為何。
(一)什麼叫「黃腸題湊」?
看到這四個字是不是有點懵,沒關係我們一個字一個字來解釋:
「黃」就是大家知道的顏色黃色;「腸」形容柏木形狀像一節節腸子。
所以「黃腸」兩字連用之後,就既說明了其顏色也說明了其形狀。
「題」有頭的意思,這裡指柏木一端;「湊」就是柏木的頭都湊在一起向內。
所以「題湊」就是說木頭的一端都向著內部壘砌。
「黃腸題湊」之名,出自於《漢書·霍光傳》之中,蘇林的注中這樣說:
「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向內,故曰題湊」
說了半天可以把它簡單理解為:全部用黃柏木、向心壘砌成的一個大木箱(槨結構),而「黃腸題湊」裡面的話裝的才是是墓主人的棺材。
所以總的來看,「黃腸題湊」具有兩點基本特徵:
一個是層層疊壘、向上平鋪,極少使用榫卯;
其二,就是木頭方向和槨室垂直,從內側看的話四壁只能看見枋木端頭。
為什麼說「黃腸題湊」形制尊貴,不是一般人用的呢?首先,松柏本身就有「歲寒三友之」之稱,不僅有品行高潔的象徵,還有歲寒常青的寓意。另外,柏木這種木材本身質地堅密,而且還富含油脂,其耐腐蝕性能力特彆強,適合作為建造墓葬的材料?
(二)誰用過「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這種獨特的葬具,主要流行於秦漢時期,而能夠使用它的人,各個都是身份尊貴之人,實際上在更早的時候,《周禮》和《禮記》等都強調它是「天子之制」
1.秦代,秦公一號大墓
一號秦公大墓,有很多個歷史之最,比如最多的殉人數量、最早的墓碑實物,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以及最早的「天子之制」的黃腸題湊。
秦公一號大墓用的黃腸題湊,粗略估計的話,光消耗掉的木材就有202立方,其中包含有680多根千年以上的古柏,進而將秦景公的棺室之外圍成了一個大的木房子。
2.西漢,北京大葆台漢墓
大葆台漢墓的主人是漢武帝劉徹的孫子,漢宣帝時受封的廣陽頃王劉建。墓葬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甬道、外迴廊、「黃腸題湊」與前室、後室等部分組成。
而大葆台墓葬用的黃腸木數量也是漢墓之最,共計14000根「長條方木」壘起了外周南北長15.7m,東西寬10.8m。內周南北長13.9m,東西寬8.9m。保存最高處約為2.7m的「木牆」
也就是說,要建造這樣一個「黃腸題湊」,至少需要砍伐成千上萬根柏木構成的森林,這還不包括後期削皮、壘砌所耗費的人力和物力。這麼看來,這玩意的確算得上是尊貴身份的象徵了。
(三)為何令盜墓賊恨?
也正因為「黃腸題湊」的墓主身份尊貴,所以這種高等級墓葬也經常被盜墓賊盯上,但是這也成為盜墓賊最為痛恨的一種墓葬形式。原因無他,他們面對這樣一個豪華大墓,經常會束手無策、空手而歸,甚至因此暴露身份而被抓。
為什麼「黃腸題湊」墓這麼難對付?說起來還是和它特殊的壘砌方式以及黃腸木本身的材質有關。以漢代的大葆台墓為例,其解剖示意圖就看得很清楚?
首先,題湊這種壘砌方式,使得整個墓葬連成緊密的整體,加上在黃腸題湊周圍,還有5~10cm厚的兩層木炭,以及40~70cm厚的白膏泥。這些東西在重力和潮濕的作用下,會發生形變和擠壓從而更加緻密。
其次,這些柏木堅硬且密度大,畢竟柏樹長20年才能增加10厘米多直徑,而一根黃腸木就有90厘米左右長,按照它垂直於墓室擺放的話,相當於在棺槨周圍壘起了一層90厘米、且歷經千年的老柏木牆。
正因為如此,有一夥盜墓賊在盜掘秦公一號大墓的時候就著了道。1986剛發現時,其中盜洞就有247個,但即便如此還是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原因說起來還是歸功於「黃腸題湊」的堅固耐用。
據說有一批盜墓賊,在確定墓室之後,用洛陽鏟等工具打出直徑約十厘米的深洞,直達黃腸題湊。然後他們向洞內填充炸藥至地面下兩米多,再用電池激活雷管進行爆破。但是在裡面連續工作了三四個晚上、勉強破壞一根黃腸題湊之後,就被巡邏的人發現了。而秦公一號大墓的黃腸題湊也因此出現在世人面前,也再次證明了其名不虛傳。
《後漢書》記皇帝喪葬禮儀雲;「司空擇土造穿。……油堤帳以覆坑。方石治黃腸題湊便房如禮。」
「黃腸題湊」另用者尊、盜者恨,究其原因正在於所選用木料之特殊以及壘砌方式之巧妙,但也正因為需要消耗巨量木材資源,到了東漢時期,即便是皇親國戚、上層社會也撐不住了,於是乎一種新的替代形式——用黃腸石來建造「黃腸題湊」墓開始成為新的選擇。
(一)什麼叫「黃腸題湊」?
看到這四個字是不是有點懵,沒關係我們一個字一個字來解釋:
「黃」就是大家知道的顏色黃色;「腸」形容柏木形狀像一節節腸子。
所以「黃腸」兩字連用之後,就既說明了其顏色也說明了其形狀。
「題」有頭的意思,這裡指柏木一端;「湊」就是柏木的頭都湊在一起向內。
所以「題湊」就是說木頭的一端都向著內部壘砌。
「黃腸題湊」之名,出自於《漢書·霍光傳》之中,蘇林的注中這樣說:
「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向內,故曰題湊」
說了半天可以把它簡單理解為:全部用黃柏木、向心壘砌成的一個大木箱(槨結構),而「黃腸題湊」裡面的話裝的才是是墓主人的棺材。
所以總的來看,「黃腸題湊」具有兩點基本特徵:
一個是層層疊壘、向上平鋪,極少使用榫卯;
其二,就是木頭方向和槨室垂直,從內側看的話四壁只能看見枋木端頭。
為什麼說「黃腸題湊」形制尊貴,不是一般人用的呢?首先,松柏本身就有「歲寒三友之」之稱,不僅有品行高潔的象徵,還有歲寒常青的寓意。另外,柏木這種木材本身質地堅密,而且還富含油脂,其耐腐蝕性能力特彆強,適合作為建造墓葬的材料?
(二)誰用過「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這種獨特的葬具,主要流行於秦漢時期,而能夠使用它的人,各個都是身份尊貴之人,實際上在更早的時候,《周禮》和《禮記》等都強調它是「天子之制」
1.秦代,秦公一號大墓
一號秦公大墓,有很多個歷史之最,比如最多的殉人數量、最早的墓碑實物,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以及最早的「天子之制」的黃腸題湊。
秦公一號大墓用的黃腸題湊,粗略估計的話,光消耗掉的木材就有202立方,其中包含有680多根千年以上的古柏,進而將秦景公的棺室之外圍成了一個大的木房子。
2.西漢,北京大葆台漢墓
大葆台漢墓的主人是漢武帝劉徹的孫子,漢宣帝時受封的廣陽頃王劉建。墓葬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甬道、外迴廊、「黃腸題湊」與前室、後室等部分組成。
而大葆台墓葬用的黃腸木數量也是漢墓之最,共計14000根「長條方木」壘起了外周南北長15.7m,東西寬10.8m。內周南北長13.9m,東西寬8.9m。保存最高處約為2.7m的「木牆」
也就是說,要建造這樣一個「黃腸題湊」,至少需要砍伐成千上萬根柏木構成的森林,這還不包括後期削皮、壘砌所耗費的人力和物力。這麼看來,這玩意的確算得上是尊貴身份的象徵了。
(三)為何令盜墓賊恨?
也正因為「黃腸題湊」的墓主身份尊貴,所以這種高等級墓葬也經常被盜墓賊盯上,但是這也成為盜墓賊最為痛恨的一種墓葬形式。原因無他,他們面對這樣一個豪華大墓,經常會束手無策、空手而歸,甚至因此暴露身份而被抓。
為什麼「黃腸題湊」墓這麼難對付?說起來還是和它特殊的壘砌方式以及黃腸木本身的材質有關。以漢代的大葆台墓為例,其解剖示意圖就看得很清楚?
首先,題湊這種壘砌方式,使得整個墓葬連成緊密的整體,加上在黃腸題湊周圍,還有5~10cm厚的兩層木炭,以及40~70cm厚的白膏泥。這些東西在重力和潮濕的作用下,會發生形變和擠壓從而更加緻密。
其次,這些柏木堅硬且密度大,畢竟柏樹長20年才能增加10厘米多直徑,而一根黃腸木就有90厘米左右長,按照它垂直於墓室擺放的話,相當於在棺槨周圍壘起了一層90厘米、且歷經千年的老柏木牆。
正因為如此,有一夥盜墓賊在盜掘秦公一號大墓的時候就著了道。1986剛發現時,其中盜洞就有247個,但即便如此還是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原因說起來還是歸功於「黃腸題湊」的堅固耐用。
據說有一批盜墓賊,在確定墓室之後,用洛陽鏟等工具打出直徑約十厘米的深洞,直達黃腸題湊。然後他們向洞內填充炸藥至地面下兩米多,再用電池激活雷管進行爆破。但是在裡面連續工作了三四個晚上、勉強破壞一根黃腸題湊之後,就被巡邏的人發現了。而秦公一號大墓的黃腸題湊也因此出現在世人面前,也再次證明了其名不虛傳。
《後漢書》記皇帝喪葬禮儀雲;「司空擇土造穿。……油堤帳以覆坑。方石治黃腸題湊便房如禮。」
「黃腸題湊」另用者尊、盜者恨,究其原因正在於所選用木料之特殊以及壘砌方式之巧妙,但也正因為需要消耗巨量木材資源,到了東漢時期,即便是皇親國戚、上層社會也撐不住了,於是乎一種新的替代形式——用黃腸石來建造「黃腸題湊」墓開始成為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