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供車,是指國外汽車廠商根據中國消費者需開發生產的車型。所謂的特供,通常是跨國車企針對中國市場研發、只在中國銷售的車型。
汽車廠商在外國生產的車型(特別是「全球車型」)更適合當地市場,到了中國難免水土不服,因此他們要入鄉隨俗因地制宜,比如,中國的道路條件要比德國顛簸很多,於是大眾就把賣到中國的汽車的懸架舒適性做的越來越好;中國的傳統觀念是以大為美而不是追求小而精,於是豐田就把自己產品里最大個的賣到中國;中國並不全是美國那樣的直路而且油價比較貴,於是通用福特就把賣到中國的汽車做的操控好、排量小,但是尺寸依舊大。
除了對車型的重新調校,有些廠商覺得還是不夠徹底,就乾脆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產品,於是就出現了"中國特供車"。中國特供車的由來基本有以下原因:
一、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了;但如果按人均擁有來算的話,離已開發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增量空間比較大。
二、中國人對於車的需求有些特殊,比如追求大、省油、好看等等。那麼他們就要研究中國人喜歡什麼樣的車,中國人買車都有什麼"特殊需求"了?
三、如果想更大地占領市場份額,與其在原有車型上改來改去,最直接的就是推出一款專門針對中國客戶的車型。
於是,就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很多特供車型:大眾寶來、大眾朗逸、福特福睿斯、現代名圖、本田皓影、本田凌派、別克威朗、豐田雷凌等等,這些特供車都是銷量榜上的紅人。他們可能不是什麼絕對的好車,不全都是"良心車"。但是一定是能夠滿足我們購車的某種特殊需求的。這個從它們的熱銷就可以看出來?
既然是特供車,有優點同時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優點:"特供車"一般都是主機廠明確了解中國消費者需求後,有針對性設計的產品,所以更能滿足普通消費者的需求,而消費者不在意的方面一般不怎麼下工夫,所以成本能很好的控制下來,"價格便宜量又足"是最直觀的體現,比如福睿斯會比福克斯要便宜。缺點:一般"特供車"都不是完全獨立研發的,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有的是採用老舊平台的拉皮產品(如朗逸來自第四代高爾夫的pq35平台),有的是由其他市場上車型改進而來(如名圖來自歐洲版現代i40)。"中國特供車"在機械水平方面還是趕不上"全球車型",因為"全球車型"有廠家更大的投入,出現一些設計層面的低級問題的可能性也較低,比如皓影的a柱安全性不如cr-v
最後,希望國內汽車行業標準儘快拉齊國際的先進標準,讓想「作弊」的車企沒有試錯空間。
汽車廠商在外國生產的車型(特別是「全球車型」)更適合當地市場,到了中國難免水土不服,因此他們要入鄉隨俗因地制宜,比如,中國的道路條件要比德國顛簸很多,於是大眾就把賣到中國的汽車的懸架舒適性做的越來越好;中國的傳統觀念是以大為美而不是追求小而精,於是豐田就把自己產品里最大個的賣到中國;中國並不全是美國那樣的直路而且油價比較貴,於是通用福特就把賣到中國的汽車做的操控好、排量小,但是尺寸依舊大。
除了對車型的重新調校,有些廠商覺得還是不夠徹底,就乾脆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產品,於是就出現了"中國特供車"。中國特供車的由來基本有以下原因:
一、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了;但如果按人均擁有來算的話,離已開發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增量空間比較大。
二、中國人對於車的需求有些特殊,比如追求大、省油、好看等等。那麼他們就要研究中國人喜歡什麼樣的車,中國人買車都有什麼"特殊需求"了?
三、如果想更大地占領市場份額,與其在原有車型上改來改去,最直接的就是推出一款專門針對中國客戶的車型。
於是,就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很多特供車型:大眾寶來、大眾朗逸、福特福睿斯、現代名圖、本田皓影、本田凌派、別克威朗、豐田雷凌等等,這些特供車都是銷量榜上的紅人。他們可能不是什麼絕對的好車,不全都是"良心車"。但是一定是能夠滿足我們購車的某種特殊需求的。這個從它們的熱銷就可以看出來?
既然是特供車,有優點同時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優點:"特供車"一般都是主機廠明確了解中國消費者需求後,有針對性設計的產品,所以更能滿足普通消費者的需求,而消費者不在意的方面一般不怎麼下工夫,所以成本能很好的控制下來,"價格便宜量又足"是最直觀的體現,比如福睿斯會比福克斯要便宜。缺點:一般"特供車"都不是完全獨立研發的,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有的是採用老舊平台的拉皮產品(如朗逸來自第四代高爾夫的pq35平台),有的是由其他市場上車型改進而來(如名圖來自歐洲版現代i40)。"中國特供車"在機械水平方面還是趕不上"全球車型",因為"全球車型"有廠家更大的投入,出現一些設計層面的低級問題的可能性也較低,比如皓影的a柱安全性不如cr-v
最後,希望國內汽車行業標準儘快拉齊國際的先進標準,讓想「作弊」的車企沒有試錯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