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駭人聽聞的案件,即使已經過去數年,回想起來也令人後怕和感慨,在刑事案件中有許多案件都和心理障礙疾病脫不了干係,有些案子經常被拿來用在我們的心理分析中,下面這則案例就和典型的戀母情結有關。畸形的戀母情結到底有多可怕?看完這個案例你就明白了。
2005年4月10日,雲南省鳳慶縣公安局接到報警電話,發現有多名中年婦女被姦殺的案例,而犯罪嫌疑人僅僅是一名18歲的少年,他叫茶文平,有人好奇茶文平為什麼要將目標定為中年婦女,其實這和他的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可以說是他童年時期的母親缺位密切相關,那麼母親缺位為什麼會導致人心理扭曲?
茶平文出生在雲南省的一個小縣城裡,他的父親常年酗酒、脾氣暴躁,在茶文平小的時候經常對其和母親施暴,這導致他的媽媽忍無可忍,在茶文平11歲那年選擇離開這個家庭。
而年幼的茶文平每天期盼著母親的歸來,但同時又抱怨母親無情,所以對母親是又愛又恨,這樣的日子無疑是煎熬的。
他就在這種激烈的心理鬥爭中長大,逐漸形成了對中年婦女的畸形認識——一方面極度渴望與中年女人發生關係,另一方面又覺得「這個年紀的女人都不是好東西」
終於在一次受僱殺人的機會中,茶文憑在殺人的過程中體會到了這種奇異的快感,並開始了萬劫不復之路。
![畸形的戀母情結到底有多可怕]()
茶文平最終悲慘結果的根源在於他畸形的戀母情景,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亦譯俄狄浦斯情結。
是心理學中精神分析學派用語。源於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俄狄浦斯(oedip-us)無意中殺父娶母的神話故事。戀母情結的雖然來源於父母,但並不是現實的父母,而是父母的意象。
從弗洛伊德的角度來說,每個男孩生來就有戀母情結。3-6歲出現的戀母情結是第一戀母情結,男孩出於「本我」對母親無條件依賴,如果這個時候母愛欠缺,孩子就會心靈滯後,戀母情節也會延後。
![畸形的戀母情結到底有多可怕]()
茶文平從小和母親遭受父親的毒打,母親給的這份愛與其說是「無條件的」不如說是「微弱」的,因為母親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沒有能力去保護幼小的茶文平,給予他心靈的滋養,很多時候,母子倆更多是相互「憐惜」的關係。
進入青春期後開始第二戀母情結,這個時候母親卻拋下孩子遠走高飛了,曾經相依為命的母親如今卻這樣對待自己,茶文平的內心無疑是怨恨的,他不願意相信母親會「拋棄」自己的事實,於是一邊期待著一邊憧憬著母親的愛,可是她又怎麼能回來呢?
即使回來了,她也是一個反需要孩子照顧的母親,按理來說,第二戀母情結的對象不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而是父母的替代者,如家庭之外的女性長者、父母的朋友、自己的女老師。
![畸形的戀母情結到底有多可怕]()
於是茶文平的內心對這些女性長者的感覺悄悄發生了變化,他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淡化戀母情結,將性慾望投射在同齡女性上。
相反,他將自己對母親的複雜情感投射在年紀與母親相仿的中年婦女身上,一方面極度渴望與她們發生性關係,彌補感情的缺失,另一方面又覺得「這個年紀的女人都不是好東西」。這種又愛又恨的感情才是茶文平犯罪的心理根源。
在心理領域上,戀母情結是最基本也是最早發生的人際關係,長大以後的各種人際關係都會受到戀母情結的影響。可以說,戀母情結是後來各種人際關係的雛形。
![畸形的戀母情結到底有多可怕]()
茶文平 的戀母情結沒有順利過度到同齡女性身上,而集中在中年婦女上,這其實就是一種母愛的 過度補償。
如果說茶文平的戀母情結是必然,這股「殺意」和「恨意」卻絕不是偶然,茶文平的家庭教育中,父親才是讓他走上犯罪道路的罪魁禍首:對女性施暴的男人往往不會從心底里尊重女性。
茶文平從小目睹了父親對母親的毆打,雖然幼小的他曾拚命想要保護母親,但是父親耳濡目染的夫妻相處之道,讓他潛意思里相信:女性就是男性的附庸品,是不值得尊重的,更何況茶文平自身有被父親虐待的經歷,母親的離開讓他更加相信女性是「忘恩負義」的,沒有一個「好東西」
![畸形的戀母情結到底有多可怕]()
種種跡象表明,即使茶文平沒有殺人犯法,他依舊會和父親的一樣,變成一個徹頭徹底的虐待女性的「家暴男」。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雙方都對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任何一方的缺失和教育不當都會給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有句話叫作地球上本沒有仇恨,但人們因愛生恨;地獄中本沒有憤怒,只有一個受了嘲弄的嬰兒——所有的恨皆來源於愛。
就像我們現在很多人「恨」原生家庭的教育不當,根源還是因為我們愛著父母對父母有期待,可是像茶文平這樣的孩子已經沒有機會了,這股恨意徹徹底底地毀了他自己。
![畸形的戀母情結到底有多可怕]()
有的時候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害是不可避免的,但慶幸的是我們當中大部分人收穫的愛意是遠遠大於恨的,我們沒有必要為了不夠完美的家庭而懊惱,因為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大部分人比茶文平要幸運得多,有些人即使活著也在一生中治癒著童年,而我們卻有機會化解怨恨,擁抱愛意,所以,不要再怨恨你的父母了,帶著恨意生活,走不出童年的陰影,給自己,給未來家庭,帶來的,只能是災難。
2005年4月10日,雲南省鳳慶縣公安局接到報警電話,發現有多名中年婦女被姦殺的案例,而犯罪嫌疑人僅僅是一名18歲的少年,他叫茶文平,有人好奇茶文平為什麼要將目標定為中年婦女,其實這和他的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可以說是他童年時期的母親缺位密切相關,那麼母親缺位為什麼會導致人心理扭曲?
茶平文出生在雲南省的一個小縣城裡,他的父親常年酗酒、脾氣暴躁,在茶文平小的時候經常對其和母親施暴,這導致他的媽媽忍無可忍,在茶文平11歲那年選擇離開這個家庭。
而年幼的茶文平每天期盼著母親的歸來,但同時又抱怨母親無情,所以對母親是又愛又恨,這樣的日子無疑是煎熬的。
他就在這種激烈的心理鬥爭中長大,逐漸形成了對中年婦女的畸形認識——一方面極度渴望與中年女人發生關係,另一方面又覺得「這個年紀的女人都不是好東西」
終於在一次受僱殺人的機會中,茶文憑在殺人的過程中體會到了這種奇異的快感,並開始了萬劫不復之路。

茶文平最終悲慘結果的根源在於他畸形的戀母情景,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亦譯俄狄浦斯情結。
是心理學中精神分析學派用語。源於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俄狄浦斯(oedip-us)無意中殺父娶母的神話故事。戀母情結的雖然來源於父母,但並不是現實的父母,而是父母的意象。
從弗洛伊德的角度來說,每個男孩生來就有戀母情結。3-6歲出現的戀母情結是第一戀母情結,男孩出於「本我」對母親無條件依賴,如果這個時候母愛欠缺,孩子就會心靈滯後,戀母情節也會延後。

茶文平從小和母親遭受父親的毒打,母親給的這份愛與其說是「無條件的」不如說是「微弱」的,因為母親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沒有能力去保護幼小的茶文平,給予他心靈的滋養,很多時候,母子倆更多是相互「憐惜」的關係。
進入青春期後開始第二戀母情結,這個時候母親卻拋下孩子遠走高飛了,曾經相依為命的母親如今卻這樣對待自己,茶文平的內心無疑是怨恨的,他不願意相信母親會「拋棄」自己的事實,於是一邊期待著一邊憧憬著母親的愛,可是她又怎麼能回來呢?
即使回來了,她也是一個反需要孩子照顧的母親,按理來說,第二戀母情結的對象不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而是父母的替代者,如家庭之外的女性長者、父母的朋友、自己的女老師。

於是茶文平的內心對這些女性長者的感覺悄悄發生了變化,他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淡化戀母情結,將性慾望投射在同齡女性上。
相反,他將自己對母親的複雜情感投射在年紀與母親相仿的中年婦女身上,一方面極度渴望與她們發生性關係,彌補感情的缺失,另一方面又覺得「這個年紀的女人都不是好東西」。這種又愛又恨的感情才是茶文平犯罪的心理根源。
在心理領域上,戀母情結是最基本也是最早發生的人際關係,長大以後的各種人際關係都會受到戀母情結的影響。可以說,戀母情結是後來各種人際關係的雛形。

茶文平 的戀母情結沒有順利過度到同齡女性身上,而集中在中年婦女上,這其實就是一種母愛的 過度補償。
如果說茶文平的戀母情結是必然,這股「殺意」和「恨意」卻絕不是偶然,茶文平的家庭教育中,父親才是讓他走上犯罪道路的罪魁禍首:對女性施暴的男人往往不會從心底里尊重女性。
茶文平從小目睹了父親對母親的毆打,雖然幼小的他曾拚命想要保護母親,但是父親耳濡目染的夫妻相處之道,讓他潛意思里相信:女性就是男性的附庸品,是不值得尊重的,更何況茶文平自身有被父親虐待的經歷,母親的離開讓他更加相信女性是「忘恩負義」的,沒有一個「好東西」

種種跡象表明,即使茶文平沒有殺人犯法,他依舊會和父親的一樣,變成一個徹頭徹底的虐待女性的「家暴男」。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雙方都對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任何一方的缺失和教育不當都會給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有句話叫作地球上本沒有仇恨,但人們因愛生恨;地獄中本沒有憤怒,只有一個受了嘲弄的嬰兒——所有的恨皆來源於愛。
就像我們現在很多人「恨」原生家庭的教育不當,根源還是因為我們愛著父母對父母有期待,可是像茶文平這樣的孩子已經沒有機會了,這股恨意徹徹底底地毀了他自己。

有的時候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害是不可避免的,但慶幸的是我們當中大部分人收穫的愛意是遠遠大於恨的,我們沒有必要為了不夠完美的家庭而懊惱,因為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大部分人比茶文平要幸運得多,有些人即使活著也在一生中治癒著童年,而我們卻有機會化解怨恨,擁抱愛意,所以,不要再怨恨你的父母了,帶著恨意生活,走不出童年的陰影,給自己,給未來家庭,帶來的,只能是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