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移植後造血重建。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後造血重建,即中性粒細胞>0.5×109/l所需天數為15~23天,血小板>20×109/l所需天數為17~25天,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後造血重建快於骨髓移植,分別提前3~4天及6~7天。
(2)理論上外周血中t淋巴細胞的含量是骨髓的10倍,預期移植後發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生率會明顯增加,但實際應用中未發現二種移植物在移植後發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有明顯的差別。然而有報告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發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較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增多,但也有報告二種移植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生率相近。
(3)二種移植的移植相關死亡率、白血病復發率、長期無病生存率均無明顯區別,但有報告在白血病未緩解時移植,則外周血造血幹細胞來源優於骨髓。
(4)移植後免疫重建。由於移植前的預處理(強烈的化療、放療)在摧毀患者的造血系統的同時,也摧毀了免疫系統,因此移植後免疫系統也有重建的過程。根據研究報告,部分活性免疫細胞(主要是各種t淋巴細胞)的重建在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快於骨髓移植,其他部分活性免疫細胞的重建二者無明顯區別。
總之,二種移植各有利弊,總體療效大體相同。目前已有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移植,即同時在一供體分別取骨髓及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混合後輸注。當然採取造血幹細胞的總量是相同的,僅是半數取於外周血,另半數取於骨髓。這樣做對供者無疑將增加負擔,既要抽骨髓,又要經動員後行血細胞分離機分離,費用也會隨之增加。此種方法的效果正在觀察之中。
(2)理論上外周血中t淋巴細胞的含量是骨髓的10倍,預期移植後發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生率會明顯增加,但實際應用中未發現二種移植物在移植後發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有明顯的差別。然而有報告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發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較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增多,但也有報告二種移植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生率相近。
(3)二種移植的移植相關死亡率、白血病復發率、長期無病生存率均無明顯區別,但有報告在白血病未緩解時移植,則外周血造血幹細胞來源優於骨髓。
(4)移植後免疫重建。由於移植前的預處理(強烈的化療、放療)在摧毀患者的造血系統的同時,也摧毀了免疫系統,因此移植後免疫系統也有重建的過程。根據研究報告,部分活性免疫細胞(主要是各種t淋巴細胞)的重建在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快於骨髓移植,其他部分活性免疫細胞的重建二者無明顯區別。
總之,二種移植各有利弊,總體療效大體相同。目前已有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移植,即同時在一供體分別取骨髓及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混合後輸注。當然採取造血幹細胞的總量是相同的,僅是半數取於外周血,另半數取於骨髓。這樣做對供者無疑將增加負擔,既要抽骨髓,又要經動員後行血細胞分離機分離,費用也會隨之增加。此種方法的效果正在觀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