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的父親曾說:「劉亦菲想追郎朗被拒絕了,我兒這麼優秀,只有皇室公主才配得上他!」沒過多久劉亦菲通過媒體回應:「我根本不認識他,在我眼裡彈鋼琴跟彈棉花沒什麼區別。
郎朗在鋼琴界可謂是非常有分量的人,國際大獎拿到手軟,這樣的人物,自然是有很多人喜歡的。
但是郎朗父親的話語不僅貶低了劉亦菲,還給郎朗貼了一個「非皇室勿擾」的標籤,只能說,這眼光實在太高。
但劉亦菲表示自己和郎朗根本不認識,而且她並不覺得彈鋼琴有什麼高不可攀的,因此把彈鋼琴跟彈棉花做對比。
郎朗雖然很優秀,但是他的父親眼光實在太高,而且一副居高臨下的語氣,就像是貴族家庭一樣。
而劉亦菲並沒有郎朗是鋼琴大師就對他有特別的看法,只是覺得藝術各有各的好,並沒有覺得他有多麼高不可攀。
2006年這段爭議剛出來的時候,有記者專門問過劉亦菲當時的情況。她明確說兩人連面都沒見過,更別說託人牽線這回事。郎朗父親後來改口說「只是朋友開玩笑」,但這事確實讓不少人覺得他說話太飄。有懂行的算過,郎朗一年演出收入大概在1500萬左右,按他父親說那雙手值一億的說法,得彈六年多才能回本。
劉亦菲家底其實也不簡單,她父親當過大學教授,母親是舞蹈演員,家裡培養她學藝術的條件不比郎朗差。當年她拍《神鵰俠侶》的時候,劇組每天要拍12小時,根本沒時間搞那些風花雪月的事。倒是她回應那句「彈棉花」挺有意思,後來有老藝人說彈棉花講究的節奏感不比鋼琴簡單,這話在民間傳得挺廣。
這事過去十幾年了,現在看就是個家長護犢子鬧出的笑話。郎朗娶了德國姑娘吉娜,劉亦菲找了韓國男友,各自過得都挺好。要是當年真按郎朗父親的標準找對象,現在指不定鬧出什麼亂子。老一輩人有時候太把孩子當回事,反倒容易耽誤事,這話放哪都夠實在的。
就這麼說吧,欺負死刑犯,然後他又殺了你,那麼這就是個新案子,又得走程序,死刑犯的死刑說不定就會延遲,人家都已經是死刑犯了還會在乎手上再拉一個墊背的。
而且死刑犯都會被羈押在看守所里,並不是監獄,看守所屬於公安機關的內部機構,是辦案機關在對嫌疑人執行偵查強制措施的場所。
其實國家對於死刑犯的命看的是很重的,關乎到生命和法律的尊嚴,該死的時候絕不拖一秒,不該死的時候那就絕不會讓你輕易死。
每一個死刑犯都是看守所里的重點關注對象,所以對於那種管教、巡視的人來說更是意義重大,所以這些人早就在死刑犯進來之前就已經給各個牢里的人打好招呼了,不要讓他們輕易去招惹死刑犯。
女生找對象的四個階段,要找到優質男生,需在第一二階段完成。
1.強競爭力,18~23歲,年輕,有活力,追求感情認同。
2.有競爭力,24~27歲,追求目標認同。
3.弱競爭力,27~30歲,對標適配,匹配選擇範圍窄。
4.無競爭力,30~35歲。基本無對應條件男生匹配,只能差配。
體制內單位,大學老師是人情味最淡的一個群體。
隨隨便便一個大學,教職工總數至少是三四百往上,有的甚至數千人。名義上,大家都在一個單位上班,即便經常擦肩而過,可能因為不屬於同一個部門、同一個院系,所以連對方的名字都不知道。
有的時候,即便迎面走來,連個招呼都不打,更別說笑臉相迎了;有的時候,見了面,也不知道對方是學生,還是老師?有的時候開車行駛在路上,即便一前一後、一左一右,也不知道旁邊的司機是同事,最後看見車開進了學校才知道,「哦,他/她原來是同事啊,幸虧剛才沒有加塞」……。
因為人多,地盤大,沒有工作往來,沒有利益關係,所以就不容易產生聯繫。當然,這是一個客觀原因,最主觀的還是人情味淡薄。
朋友在一所大學工作,他的同事就非常冷漠,即便在同一個部門、同一個辦公室,上班下班都不會打個招呼,好像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各干各的事,絕對不會去操心別人的事。最多就是開會的時候一起去、一起回,就連去食堂吃飯也是各自單蹦躂,沒有幾個人會組團去。
男女同居在命理學上被稱為小婚,其實相當於已經結婚了,是有過事實婚姻的人,只是沒扯證、舉行儀式罷了。
同居的男女分手之後,已經相當於離過一次婚了。經歷過一次失敗的感情了,如果再婚,事實上已經屬於二婚。(公開同居超過半年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