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尿毒綜合徵是以非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和急性腎功能衰竭三聯征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症候群,該病主要發生於嬰兒和兒童,近年來成人中的發病率有日益增加的趨勢。溶血性尿毒綜合徵和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在臨床表現和病因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二者均屬於血栓性微血管病。本病臨床上很少見,部分發生在病毒或細菌感染之後,發病之前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炎等前驅表現,部分是妊娠及產後的併發症。一般認為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是溶血性尿毒症的基本發病機制。溶血性尿毒症的病理改變主要是腎臟的血栓性壞死病變。典型的溶血性尿毒症病例有一先驅期,平均7日。此期出現非特異性胃腸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表現有噁心、嘔吐、腹脹、乏力等。先驅期過後,發生少尿,出現溶血、出血及腎功能衰竭三組主要的症狀和體徵。溶血性尿毒症的實驗室檢查異常包括:①呈中度或重度溶血性貧血,網織紅細胞明顯升高,骨髓顯示幼紅細胞顯著增生,血中間接膽紅素升高,尿中尿膽原增加;②血小板減少;③尿中出現蛋白、紅細胞,腎功能檢查示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④凝血酶時間延長,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增高等。溶血性尿毒症的治療主要針對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溶血及自發性出血採取治療措施。透析、抗凝治療、輸入洗滌的紅細胞等,血漿置換對本病療效較好。本病預後一般比較嚴重。存活的病例中有部分可能轉為慢性腎功能衰竭。
什麼是溶血性尿毒綜合徵[朗讀]
@sximn
頂0
加入收藏
相關問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