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研究和事實都證實,精神壓力對血壓有影響,只是影響的程度有大小之分,影響的時間有長短不同。大腦調節著人類的各種活動。當人體受到刺激時,大腦中樞就會作出相應的反饋。由於人們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人際關係等,決定了一個人接受事物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日常生活中,最能說明問題的是,人們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種種反應。臨床上常可以看到商海中失敗的生意人,突發心絞痛或者腦中風;每年的高考現場總有學生暈場,甚至不得不退出考場。這都是由於病人精神過度緊張,超過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導致的。從醫學的角度分析,人體處於緊張狀態時,大腦中樞會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類的物質,這類物質作用於心髒使心率加快;作用於外周血管使小動脈收縮,外周阻力增加,導致血壓升高,出現所謂血壓升高、手冰涼的臨床症狀;嚴重時可發生心血管事件。
最近國外有人研究發現,9~11歲的兒童,任性或頹喪的情緒因素與血壓水平偏高有明顯的相關性。另外,用詢問的方式了解社會因素對成人血壓的作用,發現高血壓患者心理緊張水平顯著高於血壓正常者。還有學者研究老年人是否有社會組織、社會支持等因素對其血壓的影響,發現得到社會支持的老人收縮壓明顯低於沒有得到社會支持的老人。也就是說,得到關懷的老人,心理壓力小,精神處於放鬆狀態,對維持正常的血壓有一定的作用。綜上所述,無論是在兒童、成人或老人,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消除精神壓力,對預防高血壓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最近國外有人研究發現,9~11歲的兒童,任性或頹喪的情緒因素與血壓水平偏高有明顯的相關性。另外,用詢問的方式了解社會因素對成人血壓的作用,發現高血壓患者心理緊張水平顯著高於血壓正常者。還有學者研究老年人是否有社會組織、社會支持等因素對其血壓的影響,發現得到社會支持的老人收縮壓明顯低於沒有得到社會支持的老人。也就是說,得到關懷的老人,心理壓力小,精神處於放鬆狀態,對維持正常的血壓有一定的作用。綜上所述,無論是在兒童、成人或老人,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消除精神壓力,對預防高血壓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