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醫學名稱為面神經麻痹,面癱多久能恢復與病情嚴重程度、患者基本狀況、治療是否及時等多種因素有關。發現面神經麻痹應立即治療,急性期儘早藥物干預,通常在起病後的1~2周開始恢復,約80%患者可在數周或1~2月內恢復。
面癱醫學名稱為面神經麻痹,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最常見的原因為病毒性感染,治療包括對因治療、對症治療和康復治療。對於特發性面神經麻痹而言,急性期早期積極治療,約80%患者可在數周或1~2月內恢復,1周內味覺恢復提示預後良好。不完全性面神經麻痹1~2月內可恢復或痊癒,完全性面癱需2~8個月甚至1年時間恢復,且常遺留後遺症。早期針對病因的干預可以有效保存和恢復面神經的功能。目前臨床上的治療主要是使用激素治療控制局部炎症,抗病毒藥物控制病毒感染,同時應用維生素b₁和維生素b₁₂等神經營養因子可促進面神經修復。紅外線療法、超短波電療法、微波療法和雷射療法等物理治療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環,促進神經電活動,延緩肌肉萎縮。針灸和中醫藥對面癱的恢復有一定作用,可在中醫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注意面部保暖、外出帶圍巾、口罩、帽子,避免風直接吹面部。長時間沒有恢復或恢復不良的患者可以進行面神經減壓術或改道術來促進面神經恢復,必要時可進行神經移植術來幫助恢復面部表情。
面癱醫學名稱為面神經麻痹,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最常見的原因為病毒性感染,治療包括對因治療、對症治療和康復治療。對於特發性面神經麻痹而言,急性期早期積極治療,約80%患者可在數周或1~2月內恢復,1周內味覺恢復提示預後良好。不完全性面神經麻痹1~2月內可恢復或痊癒,完全性面癱需2~8個月甚至1年時間恢復,且常遺留後遺症。早期針對病因的干預可以有效保存和恢復面神經的功能。目前臨床上的治療主要是使用激素治療控制局部炎症,抗病毒藥物控制病毒感染,同時應用維生素b₁和維生素b₁₂等神經營養因子可促進面神經修復。紅外線療法、超短波電療法、微波療法和雷射療法等物理治療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環,促進神經電活動,延緩肌肉萎縮。針灸和中醫藥對面癱的恢復有一定作用,可在中醫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注意面部保暖、外出帶圍巾、口罩、帽子,避免風直接吹面部。長時間沒有恢復或恢復不良的患者可以進行面神經減壓術或改道術來促進面神經恢復,必要時可進行神經移植術來幫助恢復面部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