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是一座以維吾爾族為主要居民的古老城市,民族特色濃郁,是一個中西亞文化交融的城市。在整個新疆地區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因此服飾、飲食、禮儀、婚俗、喪葬等均受宗教影響。
歌舞之鄉:喀什被稱為「歌舞之鄉」,一千年前喀什歌舞就傳到了中原,隋唐時代,喀什的音樂和舞蹈譽滿長安。現在,喀什的民族歌舞更是獨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樂舞藝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歌善舞是維吾爾族人的天性,他們無論男女老幼,情之所動,興之所至,都會翩翩起舞,引吭高歌。維吾爾族舞蹈有的質樸短小,富有鄉土氣息;有的規模宏大,具有現代色彩;有的以粗獷豪放、鮮明跳躍見長,有的以濃郁雍容、深沉悠長顯勝。馳名中外的維吾爾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集維吾爾音樂之大成,是維吾爾樂舞藝術的稀世瑰寶。維吾爾舞蹈有流行廣泛、自由多變的「喀什賽乃姆」,還有「刀郎舞」、「薩瑪舞」及「麥西來甫」等。
服飾:維吾爾族的服飾多樣而美觀,具有獨特的風格。男子多在襯衣外面穿右衽斜領、無紐扣、長及膝蓋的「袷袢」(長袍),腰系方形長帶,帶中可存放零星物件,隨用隨取。婦女喜穿色彩鮮艷、有領無衽、從頭上套著穿的衣裙。男女老幼都喜戴繡工精緻的四楞小花帽,愛穿長統皮靴,有時靴外還加套鞋。婦女喜戴耳環、手鐲、項鍊、戒指等裝飾品。圍花色頭巾,講究畫眉、染指。未婚少女梳有七八條或十多條小辮,以長為美。宗教職業者多用長的白布纏頭。 飲食:飲食方面,以麵食為主。日常食品有烤饢、拉麵、抓飯、包子、湯麵、曲曲等。喜食牛肉及馬、駝、雞、鴨、魚肉。瓜果是維吾爾族群眾生活中的必需品。還喜歡喝奶茶和紅茶,喜好飲酒。
居住:維吾爾人居住的房屋,一般為土木結構的平頂方形平房,上開天窗,房頂可做曬台或乘涼。維吾爾人喜簇居,村落中,溝渠縱橫,果木成蔭。住宅多自成院 落,院內宅旁遍植花草,栽培桃、杏、梨、葡萄、無花果等。室內砌土坑,牆上掛壁毯,還開有大小不等的壁櫥,飾以各種花紋圖案。
禮儀:維吾爾族是一個熱情好客。崇尚禮儀的民族。家裡來了客人,即使過去素不相識,也能熱情接待。親友相見,握手問候。鄰居間注意和睦相處,互相幫助,誰家有了紅白喜事,鄰里們爭相協助。維吾爾族對於禁忌非常嚴格。飲食方面禁食豬肉、驢肉及其他自死的牲畜,禁食一切動物的血。忌戶外著短褲。住宅大門忌朝西開。坐下時,要求跪坐,禁忌雙 腿直伸、腳底朝天。接受物質品或奉茶請喝時,要用雙手,禁忌單手。未經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動用他人物品。禁止攜帶污濁之物質進入墓地和清真寺。維吾爾人家作客,飯前飯後要洗手,只限三下,洗後用毛巾擦乾,不能亂用。吃饢時,應將饢掰成碎塊,不要囫圇啃。進餐時,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要隨便到鍋灶前面去,不要讓飯屑落地。共盤吃飯時,不要將已抓起的飯菜再放入盤中。餐畢,等主人收拾餐具後方可離席。如有長者作「都瓦」時,不要東張西望或站起來。維吾爾族的家庭一般為小家庭,成員包括祖孫三代以內的直系親屬。獨子不分家。多子女的家庭,子女長大成婚後,即與父母分居,另立門戶。父母常把幼子留在身邊,作為養老送終的依靠。維吾爾族的親屬範圍比較狹窄,親屬稱謂只在祖孫三代直系血親之間才有。同輩間,比自己年長的男性稱「阿喀」(哥哥),女性稱「阿恰」(姐姐);比自己年幼的男性稱「弗噶木」(弟弟),女性稱「森格勒木」( 妹妹)。維吾爾人的名字一般由本名加父名組成,簡稱時可以省略父名。
婚俗:維吾爾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過去男女結婚多由父母包辦,現在仍有包辦,但受新時代影響自由戀愛日逐增多。在生育方面,家中生了男孩特別高興,但對女孩也不歧視。小孩40天後在家中舉行起名儀式,第二天進行剃頭和洗禮。男孩滿 7 歲時要行割禮(割去陰莖前的包皮),這被視為家中一大喜事,張羅得十分熱鬧,親朋好友都前來慶賀。維吾爾人的婚配過程,一般要經過說媒、訂婚、結婚等程序。結婚一般先在天高氣爽、牛羊肥壯、瓜果豐盛的秋季,通常男女雙方都要大宴賓客,席間有歌舞、音樂、祝酒歌等。婚禮分兩天舉行。儀式由阿訇主持,念經畢,將兩塊干饢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以示同甘共苦,白頭到老。
喪葬:維吾爾族實行土葬、快葬,一般晨亡午葬,晚亡次日晨葬,停屍不超過一天。喪葬儀式按伊斯蘭教規進行。入殮前,請阿訇為死者凈身,然後纏以白布,將屍體移入「吉那孜」(抬屍木架),由親友抬到清真寺舉行殯禮,旋即抬往墳地,葬入墓穴,地面用土堆成魚脊形墳堆,一般,死者面朝西方(麥加方向),講求「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極少有隨葬品。
歌舞之鄉:喀什被稱為「歌舞之鄉」,一千年前喀什歌舞就傳到了中原,隋唐時代,喀什的音樂和舞蹈譽滿長安。現在,喀什的民族歌舞更是獨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樂舞藝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歌善舞是維吾爾族人的天性,他們無論男女老幼,情之所動,興之所至,都會翩翩起舞,引吭高歌。維吾爾族舞蹈有的質樸短小,富有鄉土氣息;有的規模宏大,具有現代色彩;有的以粗獷豪放、鮮明跳躍見長,有的以濃郁雍容、深沉悠長顯勝。馳名中外的維吾爾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集維吾爾音樂之大成,是維吾爾樂舞藝術的稀世瑰寶。維吾爾舞蹈有流行廣泛、自由多變的「喀什賽乃姆」,還有「刀郎舞」、「薩瑪舞」及「麥西來甫」等。
服飾:維吾爾族的服飾多樣而美觀,具有獨特的風格。男子多在襯衣外面穿右衽斜領、無紐扣、長及膝蓋的「袷袢」(長袍),腰系方形長帶,帶中可存放零星物件,隨用隨取。婦女喜穿色彩鮮艷、有領無衽、從頭上套著穿的衣裙。男女老幼都喜戴繡工精緻的四楞小花帽,愛穿長統皮靴,有時靴外還加套鞋。婦女喜戴耳環、手鐲、項鍊、戒指等裝飾品。圍花色頭巾,講究畫眉、染指。未婚少女梳有七八條或十多條小辮,以長為美。宗教職業者多用長的白布纏頭。 飲食:飲食方面,以麵食為主。日常食品有烤饢、拉麵、抓飯、包子、湯麵、曲曲等。喜食牛肉及馬、駝、雞、鴨、魚肉。瓜果是維吾爾族群眾生活中的必需品。還喜歡喝奶茶和紅茶,喜好飲酒。
居住:維吾爾人居住的房屋,一般為土木結構的平頂方形平房,上開天窗,房頂可做曬台或乘涼。維吾爾人喜簇居,村落中,溝渠縱橫,果木成蔭。住宅多自成院 落,院內宅旁遍植花草,栽培桃、杏、梨、葡萄、無花果等。室內砌土坑,牆上掛壁毯,還開有大小不等的壁櫥,飾以各種花紋圖案。
禮儀:維吾爾族是一個熱情好客。崇尚禮儀的民族。家裡來了客人,即使過去素不相識,也能熱情接待。親友相見,握手問候。鄰居間注意和睦相處,互相幫助,誰家有了紅白喜事,鄰里們爭相協助。維吾爾族對於禁忌非常嚴格。飲食方面禁食豬肉、驢肉及其他自死的牲畜,禁食一切動物的血。忌戶外著短褲。住宅大門忌朝西開。坐下時,要求跪坐,禁忌雙 腿直伸、腳底朝天。接受物質品或奉茶請喝時,要用雙手,禁忌單手。未經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動用他人物品。禁止攜帶污濁之物質進入墓地和清真寺。維吾爾人家作客,飯前飯後要洗手,只限三下,洗後用毛巾擦乾,不能亂用。吃饢時,應將饢掰成碎塊,不要囫圇啃。進餐時,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要隨便到鍋灶前面去,不要讓飯屑落地。共盤吃飯時,不要將已抓起的飯菜再放入盤中。餐畢,等主人收拾餐具後方可離席。如有長者作「都瓦」時,不要東張西望或站起來。維吾爾族的家庭一般為小家庭,成員包括祖孫三代以內的直系親屬。獨子不分家。多子女的家庭,子女長大成婚後,即與父母分居,另立門戶。父母常把幼子留在身邊,作為養老送終的依靠。維吾爾族的親屬範圍比較狹窄,親屬稱謂只在祖孫三代直系血親之間才有。同輩間,比自己年長的男性稱「阿喀」(哥哥),女性稱「阿恰」(姐姐);比自己年幼的男性稱「弗噶木」(弟弟),女性稱「森格勒木」( 妹妹)。維吾爾人的名字一般由本名加父名組成,簡稱時可以省略父名。
婚俗:維吾爾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過去男女結婚多由父母包辦,現在仍有包辦,但受新時代影響自由戀愛日逐增多。在生育方面,家中生了男孩特別高興,但對女孩也不歧視。小孩40天後在家中舉行起名儀式,第二天進行剃頭和洗禮。男孩滿 7 歲時要行割禮(割去陰莖前的包皮),這被視為家中一大喜事,張羅得十分熱鬧,親朋好友都前來慶賀。維吾爾人的婚配過程,一般要經過說媒、訂婚、結婚等程序。結婚一般先在天高氣爽、牛羊肥壯、瓜果豐盛的秋季,通常男女雙方都要大宴賓客,席間有歌舞、音樂、祝酒歌等。婚禮分兩天舉行。儀式由阿訇主持,念經畢,將兩塊干饢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以示同甘共苦,白頭到老。
喪葬:維吾爾族實行土葬、快葬,一般晨亡午葬,晚亡次日晨葬,停屍不超過一天。喪葬儀式按伊斯蘭教規進行。入殮前,請阿訇為死者凈身,然後纏以白布,將屍體移入「吉那孜」(抬屍木架),由親友抬到清真寺舉行殯禮,旋即抬往墳地,葬入墓穴,地面用土堆成魚脊形墳堆,一般,死者面朝西方(麥加方向),講求「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極少有隨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