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幣值的穩定是一國貨幣區域化的重要保證。這裡的穩定要求不僅要在目前擁有穩定的幣值,而且在未來也能繼續保持穩定;不僅在國內由於本國物價穩定從而使貨幣擁有穩定的購買力,而且在國際外匯市場上的匯率也因為其良好的信譽而保持穩定。
1.通貨膨脹。
國內通貨膨脹率水平是衡量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指標,穩定的宏觀經濟要求一國經濟處於正常有序的狀態,沒有嚴重通貨膨脹,也不存在經濟緊縮和高失業率等問題。由於中國政府保持對宏觀經濟的調控能力,近10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了較低的通貨膨脹率,自2001年到2010年,各年度的通貨膨脹率分別是0.72%、-0.77%、1.66%、3.88%、1.62%、1.46%、5.86%、-0.70%、3.31%,與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的通貨膨脹率一直保持在一個較溫和的水平,波動的幅度也在經濟的承受能力範圍。這說明我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較高,中國經濟在日益一體化的亞洲地區發揮著穩定器的作用。
2.匯率水平。
匯率的大幅度波動極易導致投機行為,從而破壞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匯率波動與國際貨幣儲備的占比呈負相關,波動越大,安全性越小,則對這種貨幣的需求就越小。它的變化代表著本幣對外幣的升值或貶值壓力,關係到一國國際資產的收益率。因而,人們更願意持有一種具有升值趨勢的貨幣而不願持有貶值的貨幣。在現代金融體制下,只有那些具有穩定的內在價值的貨幣,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保障的貨幣,才能維持其地區性的購買力和投資力,才能堅定持有者持有該貨幣的信心。貨幣要依靠穩定的價值和良好的信用才能取勝。我國人民幣匯率機制不斷改進,由圖1可看出,2005年以前,人民幣匯率盯住美元不變;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籃子貨幣,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sdr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更靈活的人民幣匯率機制開始形成。自匯率制度改革以來認民幣始終保持幣值的穩定,匯率的波動被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穩中有升。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周邊多個國家先後發生金融危機,他們的貨幣均有不同程度的貶值,但是人民幣卻在各次金融危機中保持堅挺,使周邊國家和地區對人民幣的信心大大增強。特別是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初,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讓世界經濟進入困難時期,但是人民幣並沒有貶值,而實際有效匯率反而升值14.5%。人民幣匯率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中保持了基本穩定,對世界經濟復甦起到促進作用。與周邊國家的貨幣相比,人民幣是當之無愧的強勢貨幣,獲得了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廣泛認同,這成為人民幣亞洲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1.通貨膨脹。
國內通貨膨脹率水平是衡量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指標,穩定的宏觀經濟要求一國經濟處於正常有序的狀態,沒有嚴重通貨膨脹,也不存在經濟緊縮和高失業率等問題。由於中國政府保持對宏觀經濟的調控能力,近10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了較低的通貨膨脹率,自2001年到2010年,各年度的通貨膨脹率分別是0.72%、-0.77%、1.66%、3.88%、1.62%、1.46%、5.86%、-0.70%、3.31%,與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的通貨膨脹率一直保持在一個較溫和的水平,波動的幅度也在經濟的承受能力範圍。這說明我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較高,中國經濟在日益一體化的亞洲地區發揮著穩定器的作用。
2.匯率水平。
匯率的大幅度波動極易導致投機行為,從而破壞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匯率波動與國際貨幣儲備的占比呈負相關,波動越大,安全性越小,則對這種貨幣的需求就越小。它的變化代表著本幣對外幣的升值或貶值壓力,關係到一國國際資產的收益率。因而,人們更願意持有一種具有升值趨勢的貨幣而不願持有貶值的貨幣。在現代金融體制下,只有那些具有穩定的內在價值的貨幣,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保障的貨幣,才能維持其地區性的購買力和投資力,才能堅定持有者持有該貨幣的信心。貨幣要依靠穩定的價值和良好的信用才能取勝。我國人民幣匯率機制不斷改進,由圖1可看出,2005年以前,人民幣匯率盯住美元不變;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籃子貨幣,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sdr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更靈活的人民幣匯率機制開始形成。自匯率制度改革以來認民幣始終保持幣值的穩定,匯率的波動被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穩中有升。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周邊多個國家先後發生金融危機,他們的貨幣均有不同程度的貶值,但是人民幣卻在各次金融危機中保持堅挺,使周邊國家和地區對人民幣的信心大大增強。特別是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初,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讓世界經濟進入困難時期,但是人民幣並沒有貶值,而實際有效匯率反而升值14.5%。人民幣匯率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中保持了基本穩定,對世界經濟復甦起到促進作用。與周邊國家的貨幣相比,人民幣是當之無愧的強勢貨幣,獲得了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廣泛認同,這成為人民幣亞洲化的重要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