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電線桿建在農田裡」的消息引發熱議。
據媒體報道,有群眾不斷反映,南方電網廣東湛江供電局在建設輸電工程時,事先未經村民同意就動工修建,而且還占用了部分水稻田,影響農民種田,引發農民不滿。該工程線路全長12公里,共231個基杆塔。
對此有人認為,企業的這種做法侵害了農民權益,農民有權為自己權益發聲。
也有人認為,建設輸電工程符合公共利益,對於幾根電線桿子,農民不應斤斤計較、小題大做。究竟孰是孰非。
未經村民同意就占用基本農田。
記者日前在群眾不滿的太平鎮六禮村線路段看到,5個基杆塔矗立在水稻田中,每座塔基占用農田約4平方米。六禮村村民葉桂蓮反映,去年夏天,水稻快成熟時,當地供電局為了建工程,在未經她同意的情況下,施工車輛直接開車進了農田,不僅壓壞了水稻,還占用了一些農田建設基杆塔。
湛江供電局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承認,當時施工過程中為了趕進度,「邊施工、邊與群眾商談賠償協議」,但直到輸電線路投入使用後,仍有部分群眾未簽署占用地、青苗賠償協議。
村民質疑補償標準過低。
「在該線路建設過程中,並沒有徵地,只對群眾進行一次性青苗補償。」廣東電網湛江供電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根據湛江市2009年印發的《湛江電網建設綠色通道實施方案》,電力線路的杆、塔基礎用地,原則上不征地,只對杆、塔基礎用地做一次性補償。而根據湛江市人民政府2019年印發的《湛江市徵收土地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辦法》,其中水稻一畝地僅補償3000元。
一些村民對此並不認同,認為修建基杆塔後,相當於永久性失去了對這塊稻田的耕作,一畝地才補償幾千塊錢,算下來一平米幾塊錢,1個杆塔不過幾十塊錢。有村民直言,「外出打工幾天,就能掙回這錢,但被占用的稻田從此以後再也不能種糧了,甚至周圍一圈的田裡都受到影響。」這補償和村民的實際損失不成比例。
電桿種進田,農民惹不起。
一些村民還反映,水稻田裡「種上」電線桿塔後,影響了機械化耕作,收稻子的時候更麻煩了,多花錢還多費時間。「一天原本可以作業10多畝,現在只能完成幾畝」。一旦不小心損壞電線桿塔,農民損失就更大了。據報道,在江西某地,一農戶就因機械收割時不小心撞壞線杆「賠」了2萬多元。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些杆塔所在地的邊緣就是排水渠。有村民認為,電網線路在施工過程中,可以將基杆塔規避到田埂邊緣,做到少占農田乃至儘量不占農田。太平鎮供電所一名幹部反映,由於靠近排水溝的土地比較軟、容易下沉,有很多淤泥,為施工方便,第三方施工隊在打樁的過程中,將計劃線路調整到農田中,造成了占用更多農田的事實。
湛江供電局相關負責人也承認:「在施工過程中需要調整路線和範圍時,沒有跟村民進行事先溝通,稍微偏移了位置,占到了農田,引起了糾紛。」
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要梳理清楚個中原委,繞不開兩個基本問題。
一是電線桿建在農田裡是否符合政策要求,有無違規行為?據有關專家稱,由於輸電工程占耕地面積小,且不涉及土地性質變更,一般不用走征地程序,但需要給予農民一定的賠償。從政策合規層面來看,供電企業在農田建設電線桿並沒有觸碰政策紅線,然而,從其執行程序看,事先未經農民同意,就直接進入農田動工修建電力設施,則侵犯了農民對土地使用的知情權,違背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
二是電線桿建在農田裡,究竟會對農民造成哪些影響?對農民而言,自家地里一旦架起電線桿子,就意味著永久性失去對所占土地的耕作權,且線路下的生產活動也會受到限制。根據《電力設施保護條例》規定,不得在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區內堆放穀物、草料,不得種植可能危及電力設施安全的植物。此外,農田裡的電線桿還會給農民種田帶來麻煩。原本開闊的田疇,就因為插了幾根電線桿,導致農機作業時施展不開,影響效率不說,還可能觸碰電線桿,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電線桿建在農田裡,雖然不違規,但對農民造成的麻煩卻並不少。
釐清這兩個問題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電線桿建在農田裡,問題的癥結不只在於「建不建」,更在於「怎樣建」。報道中供電企業的一些做法有失妥當:在未經農戶同意的情況下,施工車輛直接開進農田,不僅壓壞了水稻,還占用了一些農田建設基杆塔;說是「邊施工邊談賠償」,但直到輸電線路投入使用後,仍有部分群眾未就占用土地和青苗賠償達成協議……這些做法明顯缺乏對農民意願和權益的充分尊重,有失妥當。
其實,大多數農民都是通情達理的,他們清楚電力設施建設的好處,並不反對修建電力設施,也並不是不能承受少量農田被占的損失,而是對於電力公司這種未經農民同意的行為方式不滿。至於批評農民「斤斤計較」的人,顯然是缺乏基本的同理心。針對媒體反映的這些問題,南方電網廣東公司日前發布聲明,稱對此「高度重視,立即成立聯合調查組,儘快查明情況。」
對於用電企業而言,要考慮農業生產的特殊性,在選址和施工時儘量選擇山地或田埂,最大限度避開永久基本農田。確實無法避開的情況下,要充分徵求農民意見,正視施工給農民帶來的困擾,拿出令農民滿意的補償方案。對於有關部門而言,要加強監督和管理,爭取拿出一個制度性的解決辦法,從農田占用到具體施工,再到補償的制定和發放等,都要有嚴格的規範程序,切實保障農民利益不受損。
電線桿建在農田裡,主要問題不僅在於農田,也在於不尊重農民意願。尊重農民意願是我們農村工作政策始終不變的一個基本準則,也應成為各行各業進入農村時自覺遵循的首要準則。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央視網)
據媒體報道,有群眾不斷反映,南方電網廣東湛江供電局在建設輸電工程時,事先未經村民同意就動工修建,而且還占用了部分水稻田,影響農民種田,引發農民不滿。該工程線路全長12公里,共231個基杆塔。
對此有人認為,企業的這種做法侵害了農民權益,農民有權為自己權益發聲。
也有人認為,建設輸電工程符合公共利益,對於幾根電線桿子,農民不應斤斤計較、小題大做。究竟孰是孰非。
未經村民同意就占用基本農田。
記者日前在群眾不滿的太平鎮六禮村線路段看到,5個基杆塔矗立在水稻田中,每座塔基占用農田約4平方米。六禮村村民葉桂蓮反映,去年夏天,水稻快成熟時,當地供電局為了建工程,在未經她同意的情況下,施工車輛直接開車進了農田,不僅壓壞了水稻,還占用了一些農田建設基杆塔。
湛江供電局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承認,當時施工過程中為了趕進度,「邊施工、邊與群眾商談賠償協議」,但直到輸電線路投入使用後,仍有部分群眾未簽署占用地、青苗賠償協議。
村民質疑補償標準過低。
「在該線路建設過程中,並沒有徵地,只對群眾進行一次性青苗補償。」廣東電網湛江供電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根據湛江市2009年印發的《湛江電網建設綠色通道實施方案》,電力線路的杆、塔基礎用地,原則上不征地,只對杆、塔基礎用地做一次性補償。而根據湛江市人民政府2019年印發的《湛江市徵收土地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辦法》,其中水稻一畝地僅補償3000元。
一些村民對此並不認同,認為修建基杆塔後,相當於永久性失去了對這塊稻田的耕作,一畝地才補償幾千塊錢,算下來一平米幾塊錢,1個杆塔不過幾十塊錢。有村民直言,「外出打工幾天,就能掙回這錢,但被占用的稻田從此以後再也不能種糧了,甚至周圍一圈的田裡都受到影響。」這補償和村民的實際損失不成比例。
電桿種進田,農民惹不起。
一些村民還反映,水稻田裡「種上」電線桿塔後,影響了機械化耕作,收稻子的時候更麻煩了,多花錢還多費時間。「一天原本可以作業10多畝,現在只能完成幾畝」。一旦不小心損壞電線桿塔,農民損失就更大了。據報道,在江西某地,一農戶就因機械收割時不小心撞壞線杆「賠」了2萬多元。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些杆塔所在地的邊緣就是排水渠。有村民認為,電網線路在施工過程中,可以將基杆塔規避到田埂邊緣,做到少占農田乃至儘量不占農田。太平鎮供電所一名幹部反映,由於靠近排水溝的土地比較軟、容易下沉,有很多淤泥,為施工方便,第三方施工隊在打樁的過程中,將計劃線路調整到農田中,造成了占用更多農田的事實。
湛江供電局相關負責人也承認:「在施工過程中需要調整路線和範圍時,沒有跟村民進行事先溝通,稍微偏移了位置,占到了農田,引起了糾紛。」
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要梳理清楚個中原委,繞不開兩個基本問題。
一是電線桿建在農田裡是否符合政策要求,有無違規行為?據有關專家稱,由於輸電工程占耕地面積小,且不涉及土地性質變更,一般不用走征地程序,但需要給予農民一定的賠償。從政策合規層面來看,供電企業在農田建設電線桿並沒有觸碰政策紅線,然而,從其執行程序看,事先未經農民同意,就直接進入農田動工修建電力設施,則侵犯了農民對土地使用的知情權,違背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
二是電線桿建在農田裡,究竟會對農民造成哪些影響?對農民而言,自家地里一旦架起電線桿子,就意味著永久性失去對所占土地的耕作權,且線路下的生產活動也會受到限制。根據《電力設施保護條例》規定,不得在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區內堆放穀物、草料,不得種植可能危及電力設施安全的植物。此外,農田裡的電線桿還會給農民種田帶來麻煩。原本開闊的田疇,就因為插了幾根電線桿,導致農機作業時施展不開,影響效率不說,還可能觸碰電線桿,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電線桿建在農田裡,雖然不違規,但對農民造成的麻煩卻並不少。
釐清這兩個問題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電線桿建在農田裡,問題的癥結不只在於「建不建」,更在於「怎樣建」。報道中供電企業的一些做法有失妥當:在未經農戶同意的情況下,施工車輛直接開進農田,不僅壓壞了水稻,還占用了一些農田建設基杆塔;說是「邊施工邊談賠償」,但直到輸電線路投入使用後,仍有部分群眾未就占用土地和青苗賠償達成協議……這些做法明顯缺乏對農民意願和權益的充分尊重,有失妥當。
其實,大多數農民都是通情達理的,他們清楚電力設施建設的好處,並不反對修建電力設施,也並不是不能承受少量農田被占的損失,而是對於電力公司這種未經農民同意的行為方式不滿。至於批評農民「斤斤計較」的人,顯然是缺乏基本的同理心。針對媒體反映的這些問題,南方電網廣東公司日前發布聲明,稱對此「高度重視,立即成立聯合調查組,儘快查明情況。」
對於用電企業而言,要考慮農業生產的特殊性,在選址和施工時儘量選擇山地或田埂,最大限度避開永久基本農田。確實無法避開的情況下,要充分徵求農民意見,正視施工給農民帶來的困擾,拿出令農民滿意的補償方案。對於有關部門而言,要加強監督和管理,爭取拿出一個制度性的解決辦法,從農田占用到具體施工,再到補償的制定和發放等,都要有嚴格的規範程序,切實保障農民利益不受損。
電線桿建在農田裡,主要問題不僅在於農田,也在於不尊重農民意願。尊重農民意願是我們農村工作政策始終不變的一個基本準則,也應成為各行各業進入農村時自覺遵循的首要準則。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