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推拿視頻教程
視頻標題:高能手速全身推拿按摩 酸爽解壓 深圳探店。
視頻作者:施利tv
視頻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34y147nq
全身推拿步驟教學
一、中醫按摩的歷史發展
在我國按摩流派很多,還分道家和醫家。其實從治病救人的角度上講,都是一種醫術。按摩始於遠古。有史書記載的是,我國隋代即列按摩官醫,設立了按摩科。到了唐代盛及一時,在宋代停滯不前,到了明代又被重視,把它列為中醫十三科之一,並向治療兒疾方向發展。明代真的很牛,還出了不少名醫,象李時珍、繆希雍等人。在重文輕武的宋代,停止不前。至清代,隨《醫宗金鑒》的編寫,反而有不少按摩專著相繼問世,使按摩技術得以傳播發展。
二、中醫按摩特點
1、診斷:望、聞、問、切。八綱辯證,臟腑辨證。(內容過多省略)。重點:如果某人發病,那麼對應十二經運行時間,就清楚他是那個臟腑出了問題。然後對應這個經絡按摩或用藥,都能收到治療效果。
2、治病原則:急則治標,緩則治本;虛則補之,實則泄之;虛中夾實,先補後瀉;實中挾虛,先瀉後補。注意應隨症施用。
(在虛中夾實,先補後瀉,的治療方法,與金代名醫劉河間,用藥物治療病人相同。當時,他遇到一個身體非常虛的病人,而治療這個病人得用瀉法。如果此時,劉河間上來就給病人用瀉下法,那麼這個病人,很可能就交代在這了。那麼劉河間是怎麼做的呢?他是先用熟黃牛肉,補這個病人的脾胃,等這個病人身體素質上來了,他才給這個病人用的瀉下之藥,將病人的病治好了。這樣做有個好處,叫去邪而不傷正。所以,有些醫生治療疾病的思路和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在按摩的時候借鑑。)。
3、取穴方法:循經取穴,選穴治療。分為取阿是穴,遠部取穴,近處取穴,局部取穴,遠近配穴。
三、按摩手法的訓練
1、練手腕法:
1)、穿腕:以左右手上下如交叉狀,手指若攫取物狀。上邊手順下邊手的食指邊向下轉,下邊的手隨即翻上來,往下轉,互相如梭狀,分叉穿換。這樣練習可使指、腕、肘、手臂的力量增強,運轉靈活。
2)、拷腕:兩人面向內對立,互相伸出左手或右手,兩手相交,彎曲食、小、四指,互相扣腕後外側,互相較勁。這樣練習,可增加腕臂各部的力量。
2、掌力練法:
1)、擰棍:兩人面向內對立,互相伸出左手或右手,用圓滑的木棍(棍長一尺多,直徑一寸)一條,各握木棍一端,握緊握牢,兩人同時用力向內往下擰轉。這樣練習可增加掌力。
《練習要點》:穿腕式是單人練習法,拷腕式和擰棍式是雙人練習法,必須合作。雙方慢慢地用力,慢慢的增加力量,不要突然用猛力,以防止對方的筋被挫傷。力量大的,應照顧力量小的。
3、手指練習法:
1)、將自己的右手食、中指和無名指(或左手),按在自己大腿的肌肉肥厚處,向左旋轉,力量均勻,不要忽輕忽重。初練時不要用力,手指有酸痛感,仍繼續鍛鍊。堅持練習日久,手指酸痛感即可減輕。
《練習要點》:手指按住部位,不可移動。
2)、將自己雙手放在桌子上,有節奏的依次從拇指到小指,來回有節奏的彈奏,如此反覆,以練習手指的控制力和靈活性。
4、手敏感性練習。
1)、紙下放一針,用手去摸感針的位置、大小。後逐漸在針上加紙。以此練習手感。
推拿按摩入門手法(精華篇)
腰酸背痛腿抽筋,是一句老話,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通常如果遇到一位懂推拿按摩的朋友,不管您有什麼疼痛,有他在您基本上就可以好好享受了。
推拿治病,尤其是對內、婦科疾病的推拿治療,經絡學說更具有指導意義。推拿時主要是根據某一經絡或某一臟腑的病變,而在病變的附近或按經脈循行部位上取穴,通過手法刺激,以調整經絡氣血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如太陽頭痛取風池;陽明頭痛取合谷;胃脘痛取足三里;心痛取內關等。由此可見,經絡腧穴對指導推拿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推拿時主要是根據某一經絡或某一臟腑的病變。
人體的經絡系統是由經脈和絡脈兩大部分組成。其中較為粗大的,分布較深且縱行的主要幹線,稱為「經」,亦稱「經脈」。而較為細小的,經的分支,深淺部均存在,網絡於經脈間的稱為「絡」,亦稱「絡脈」
其中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以及附屬於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有別絡、浮絡、孫絡之分。十二經脈(統稱正經)和奇經八脈(統稱奇經)是經絡的主要部分(若十二經脈加任、督二脈即為十四經脈)
《黃帝內經》里說:「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經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按摩主要是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以協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使機能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
在推拿按摩中的技巧。
1.撫摸觸痛點
觸疼痛點和壓痛部位。患者主訴某一部位疼痛,很難反映出其病變部位的具體情況,必須依靠觸診,並要反覆觸摸,才能了解清楚。在觸診時應分清主要痛點和次要痛點,在治療過程中主要痛點和次要痛點會相互轉化,應反覆觸摸,及時把握關鍵所在,才能正確地指導臨床的治療。
壓痛的範圍、部位、程度如何,可用來鑑別是傷筋還是傷骨。壓痛明顯而尖銳者,多為骨折;壓痛較輕,範圍廣泛者,多為傷筋。
2.尋找摸腫脹
腫脹較硬,膚色青紫者,為新鮮損傷;損傷日久,瘀血凝滯不化,亦可腫脹而硬。腫脹較軟,青紫帶黃者,為陳舊損傷;新鮮損傷溢於脈外之血,瘀於皮下或由里及表,亦可腫脹而軟。需根據病史結合損傷的深淺、演化,進行診斷。
3.撫摸畸形
觸摸患部出現的高凸、凹陷等畸形,可以判斷骨折和脫位的性質、位置、移位情況,以及骨折復位是否平整。
4.摸找異常活動腫脹。
四肢長管狀骨損傷,不能活動的部位而有異常活動,表示有骨折存在。已經確定的骨折患者,斷端仍有異常活動,表示骨折尚未連接。各關節出現的異常活動,多表示相應韌帶的完全斷裂。
有了以上四點,相信您對推拿按摩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
今天整理給大家一套平時最常用的推拿手法,一點都不難,效果卻大大的好,大人寶寶都適用哦!一起學起來吧。
1、直推法
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指腹,在皮膚上做單方向的直線運動。此法多用於線性穴位的操作,如開天門、清天河水等,有通絡散結的作用。
節奏:輕快
2、旋推法
用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摩運動,此法多用於手指螺紋面,如補脾經、補腎經,能通和臟腑。
節奏:輕快
3、分推法
雙手拇指指腹放在特定穴位,然後向兩旁推開,分推的力度和位置要對稱,同時速度均一。多用於坎宮、胸、腹、背,在各操作部位向左右方向推動,稱為分推額陰陽、手陰陽、胸陰陽、腹陰陽、背陰陽,有平衡陰陽、通利氣血的作用。
節奏:輕快
4、摩法
以手掌、大魚際或掌根輕貼皮膚,柔和緩慢地做圓形軌跡運動,力度較輕,不帶動深層組織,所謂皮動肉不動。摩法很輕柔,感覺舒適,常用於胸腹、脅肋等部位,有寬胸理氣、通調胃腸的功能,還能助眠哦。
節奏:緩慢
5、運法
用拇指指腹放在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圓形或弧形運動,就像劃圓圈一樣。動作要流暢,不要突然轉折或中斷運動軌跡。此法多用於掌心的內八卦,有寬胸利膈、理氣化痰的功效。
節奏:輕快
6、擦法
用手掌緊貼皮膚做直線往返摩擦,使接觸面產生一定熱量而變得暖和,如擦脊柱、擦肺俞,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的功效。
節奏:較快,以溫熱為度。
7、按法
指按法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掌按法用掌根,輕輕著力按住皮膚,停放數秒,放鬆,再按。著力要先輕後重,由淺入深。按法可單獨使用,或與揉法結合使用,成為復合手法;按法或按揉法適用於全身穴位,如按揉足三里、按天突等。此法刺激較強,頻率如同指針,如果按摩部位是在上半身,可隨著呼吸來把握節奏,呼氣時向下輕按,吸氣時把手放鬆。
節奏:緩慢
8、揉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或者手掌大魚際或掌根,吸定於特定穴位,然後以環形軌跡運動。注意操作時不要在體表移動,要帶動深層皮膚組織迴旋運動。揉法可使用在穴位上,甚至面部和全身各部位,如中脘、背俞穴、肚臍等,能寬胸理氣、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節奏:輕快
9、掃法
手掌輕輕地放在皮膚上,然後以同一方向緩慢地勻速移動。掃法十分舒適,可以讓施術對象放鬆並收斂心神。
節奏:輕柔緩慢
10、搗法
屈曲食指或中指,以第一指間關節的背面敲擊穴位,快起快落,節奏感強。搗法多用於點狀穴位,如小天心,可以清熱、寧心、安神。
節奏:輕快
11、拍法
五指併攏,手掌微微彎曲成杯狀,輕拍皮膚。注意要放輕力度,同時以掌杯而非整個手掌行拍法,發出的聲音是悶響聲而非清脆的拍打聲。這個手法多用在背部,在咳嗽有痰時使用。
節奏:較快(40~60次/分鐘)。
12、振法
蓄力於掌,令掌、指及前臂產生較快的振動波,使受術部位有震動感。可舒筋活絡、鎮痛止癢。用在肚臍或皮膚瘙癢處,可以激發經氣,鎮靜止癢。
節奏:輕快
13、拿法
捏而提起為之拿,是用拇指和其餘四指捏住並同時提揉特定部位。動作要緩和,有連貫性。拿法刺激較強,多用於身體肌肉較豐厚的組織,如肩部、大腿或上臂,如拿肩井、拿風池、拿承山,不但可疏通經絡、發汗解表,也是有效的放鬆手法。
節奏:緩慢
14、捏脊
兩手拇指置於脊柱兩側,從下腰尾骨最低點開始,以拇指與食中二指捏拿脊旁皮膚,從下向上往前推進,直到肩部為止,然後回到起點再重新開始。前推與捏拿的時間和力度要配合得宜,捏拿太緊,對方會感覺疼痛,手指也不容易向前捻動;捏拿太輕則不易提起皮膚。重複5~9遍。最後一遍操作時,每三次捏拿上提一次,以增強對相關穴位的刺激,此法能通調臟腑,強健身體。注意皮膚發紅是氣之所至的正常反應,無需擔心,但切勿用力重壓脊柱。
視頻標題:高能手速全身推拿按摩 酸爽解壓 深圳探店。
視頻作者:施利tv
視頻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34y147nq
全身推拿步驟教學
一、中醫按摩的歷史發展
在我國按摩流派很多,還分道家和醫家。其實從治病救人的角度上講,都是一種醫術。按摩始於遠古。有史書記載的是,我國隋代即列按摩官醫,設立了按摩科。到了唐代盛及一時,在宋代停滯不前,到了明代又被重視,把它列為中醫十三科之一,並向治療兒疾方向發展。明代真的很牛,還出了不少名醫,象李時珍、繆希雍等人。在重文輕武的宋代,停止不前。至清代,隨《醫宗金鑒》的編寫,反而有不少按摩專著相繼問世,使按摩技術得以傳播發展。
二、中醫按摩特點
1、診斷:望、聞、問、切。八綱辯證,臟腑辨證。(內容過多省略)。重點:如果某人發病,那麼對應十二經運行時間,就清楚他是那個臟腑出了問題。然後對應這個經絡按摩或用藥,都能收到治療效果。
2、治病原則:急則治標,緩則治本;虛則補之,實則泄之;虛中夾實,先補後瀉;實中挾虛,先瀉後補。注意應隨症施用。
(在虛中夾實,先補後瀉,的治療方法,與金代名醫劉河間,用藥物治療病人相同。當時,他遇到一個身體非常虛的病人,而治療這個病人得用瀉法。如果此時,劉河間上來就給病人用瀉下法,那麼這個病人,很可能就交代在這了。那麼劉河間是怎麼做的呢?他是先用熟黃牛肉,補這個病人的脾胃,等這個病人身體素質上來了,他才給這個病人用的瀉下之藥,將病人的病治好了。這樣做有個好處,叫去邪而不傷正。所以,有些醫生治療疾病的思路和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在按摩的時候借鑑。)。
3、取穴方法:循經取穴,選穴治療。分為取阿是穴,遠部取穴,近處取穴,局部取穴,遠近配穴。
三、按摩手法的訓練
1、練手腕法:
1)、穿腕:以左右手上下如交叉狀,手指若攫取物狀。上邊手順下邊手的食指邊向下轉,下邊的手隨即翻上來,往下轉,互相如梭狀,分叉穿換。這樣練習可使指、腕、肘、手臂的力量增強,運轉靈活。
2)、拷腕:兩人面向內對立,互相伸出左手或右手,兩手相交,彎曲食、小、四指,互相扣腕後外側,互相較勁。這樣練習,可增加腕臂各部的力量。
2、掌力練法:
1)、擰棍:兩人面向內對立,互相伸出左手或右手,用圓滑的木棍(棍長一尺多,直徑一寸)一條,各握木棍一端,握緊握牢,兩人同時用力向內往下擰轉。這樣練習可增加掌力。
《練習要點》:穿腕式是單人練習法,拷腕式和擰棍式是雙人練習法,必須合作。雙方慢慢地用力,慢慢的增加力量,不要突然用猛力,以防止對方的筋被挫傷。力量大的,應照顧力量小的。
3、手指練習法:
1)、將自己的右手食、中指和無名指(或左手),按在自己大腿的肌肉肥厚處,向左旋轉,力量均勻,不要忽輕忽重。初練時不要用力,手指有酸痛感,仍繼續鍛鍊。堅持練習日久,手指酸痛感即可減輕。
《練習要點》:手指按住部位,不可移動。
2)、將自己雙手放在桌子上,有節奏的依次從拇指到小指,來回有節奏的彈奏,如此反覆,以練習手指的控制力和靈活性。
4、手敏感性練習。
1)、紙下放一針,用手去摸感針的位置、大小。後逐漸在針上加紙。以此練習手感。
推拿按摩入門手法(精華篇)
腰酸背痛腿抽筋,是一句老話,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通常如果遇到一位懂推拿按摩的朋友,不管您有什麼疼痛,有他在您基本上就可以好好享受了。
推拿治病,尤其是對內、婦科疾病的推拿治療,經絡學說更具有指導意義。推拿時主要是根據某一經絡或某一臟腑的病變,而在病變的附近或按經脈循行部位上取穴,通過手法刺激,以調整經絡氣血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如太陽頭痛取風池;陽明頭痛取合谷;胃脘痛取足三里;心痛取內關等。由此可見,經絡腧穴對指導推拿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推拿時主要是根據某一經絡或某一臟腑的病變。
人體的經絡系統是由經脈和絡脈兩大部分組成。其中較為粗大的,分布較深且縱行的主要幹線,稱為「經」,亦稱「經脈」。而較為細小的,經的分支,深淺部均存在,網絡於經脈間的稱為「絡」,亦稱「絡脈」
其中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以及附屬於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有別絡、浮絡、孫絡之分。十二經脈(統稱正經)和奇經八脈(統稱奇經)是經絡的主要部分(若十二經脈加任、督二脈即為十四經脈)
《黃帝內經》里說:「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經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按摩主要是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以協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使機能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
在推拿按摩中的技巧。
1.撫摸觸痛點
觸疼痛點和壓痛部位。患者主訴某一部位疼痛,很難反映出其病變部位的具體情況,必須依靠觸診,並要反覆觸摸,才能了解清楚。在觸診時應分清主要痛點和次要痛點,在治療過程中主要痛點和次要痛點會相互轉化,應反覆觸摸,及時把握關鍵所在,才能正確地指導臨床的治療。
壓痛的範圍、部位、程度如何,可用來鑑別是傷筋還是傷骨。壓痛明顯而尖銳者,多為骨折;壓痛較輕,範圍廣泛者,多為傷筋。
2.尋找摸腫脹
腫脹較硬,膚色青紫者,為新鮮損傷;損傷日久,瘀血凝滯不化,亦可腫脹而硬。腫脹較軟,青紫帶黃者,為陳舊損傷;新鮮損傷溢於脈外之血,瘀於皮下或由里及表,亦可腫脹而軟。需根據病史結合損傷的深淺、演化,進行診斷。
3.撫摸畸形
觸摸患部出現的高凸、凹陷等畸形,可以判斷骨折和脫位的性質、位置、移位情況,以及骨折復位是否平整。
4.摸找異常活動腫脹。
四肢長管狀骨損傷,不能活動的部位而有異常活動,表示有骨折存在。已經確定的骨折患者,斷端仍有異常活動,表示骨折尚未連接。各關節出現的異常活動,多表示相應韌帶的完全斷裂。
有了以上四點,相信您對推拿按摩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
今天整理給大家一套平時最常用的推拿手法,一點都不難,效果卻大大的好,大人寶寶都適用哦!一起學起來吧。
1、直推法
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指腹,在皮膚上做單方向的直線運動。此法多用於線性穴位的操作,如開天門、清天河水等,有通絡散結的作用。
節奏:輕快
2、旋推法
用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摩運動,此法多用於手指螺紋面,如補脾經、補腎經,能通和臟腑。
節奏:輕快
3、分推法
雙手拇指指腹放在特定穴位,然後向兩旁推開,分推的力度和位置要對稱,同時速度均一。多用於坎宮、胸、腹、背,在各操作部位向左右方向推動,稱為分推額陰陽、手陰陽、胸陰陽、腹陰陽、背陰陽,有平衡陰陽、通利氣血的作用。
節奏:輕快
4、摩法
以手掌、大魚際或掌根輕貼皮膚,柔和緩慢地做圓形軌跡運動,力度較輕,不帶動深層組織,所謂皮動肉不動。摩法很輕柔,感覺舒適,常用於胸腹、脅肋等部位,有寬胸理氣、通調胃腸的功能,還能助眠哦。
節奏:緩慢
5、運法
用拇指指腹放在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圓形或弧形運動,就像劃圓圈一樣。動作要流暢,不要突然轉折或中斷運動軌跡。此法多用於掌心的內八卦,有寬胸利膈、理氣化痰的功效。
節奏:輕快
6、擦法
用手掌緊貼皮膚做直線往返摩擦,使接觸面產生一定熱量而變得暖和,如擦脊柱、擦肺俞,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的功效。
節奏:較快,以溫熱為度。
7、按法
指按法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掌按法用掌根,輕輕著力按住皮膚,停放數秒,放鬆,再按。著力要先輕後重,由淺入深。按法可單獨使用,或與揉法結合使用,成為復合手法;按法或按揉法適用於全身穴位,如按揉足三里、按天突等。此法刺激較強,頻率如同指針,如果按摩部位是在上半身,可隨著呼吸來把握節奏,呼氣時向下輕按,吸氣時把手放鬆。
節奏:緩慢
8、揉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或者手掌大魚際或掌根,吸定於特定穴位,然後以環形軌跡運動。注意操作時不要在體表移動,要帶動深層皮膚組織迴旋運動。揉法可使用在穴位上,甚至面部和全身各部位,如中脘、背俞穴、肚臍等,能寬胸理氣、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節奏:輕快
9、掃法
手掌輕輕地放在皮膚上,然後以同一方向緩慢地勻速移動。掃法十分舒適,可以讓施術對象放鬆並收斂心神。
節奏:輕柔緩慢
10、搗法
屈曲食指或中指,以第一指間關節的背面敲擊穴位,快起快落,節奏感強。搗法多用於點狀穴位,如小天心,可以清熱、寧心、安神。
節奏:輕快
11、拍法
五指併攏,手掌微微彎曲成杯狀,輕拍皮膚。注意要放輕力度,同時以掌杯而非整個手掌行拍法,發出的聲音是悶響聲而非清脆的拍打聲。這個手法多用在背部,在咳嗽有痰時使用。
節奏:較快(40~60次/分鐘)。
12、振法
蓄力於掌,令掌、指及前臂產生較快的振動波,使受術部位有震動感。可舒筋活絡、鎮痛止癢。用在肚臍或皮膚瘙癢處,可以激發經氣,鎮靜止癢。
節奏:輕快
13、拿法
捏而提起為之拿,是用拇指和其餘四指捏住並同時提揉特定部位。動作要緩和,有連貫性。拿法刺激較強,多用於身體肌肉較豐厚的組織,如肩部、大腿或上臂,如拿肩井、拿風池、拿承山,不但可疏通經絡、發汗解表,也是有效的放鬆手法。
節奏:緩慢
14、捏脊
兩手拇指置於脊柱兩側,從下腰尾骨最低點開始,以拇指與食中二指捏拿脊旁皮膚,從下向上往前推進,直到肩部為止,然後回到起點再重新開始。前推與捏拿的時間和力度要配合得宜,捏拿太緊,對方會感覺疼痛,手指也不容易向前捻動;捏拿太輕則不易提起皮膚。重複5~9遍。最後一遍操作時,每三次捏拿上提一次,以增強對相關穴位的刺激,此法能通調臟腑,強健身體。注意皮膚發紅是氣之所至的正常反應,無需擔心,但切勿用力重壓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