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限制士紳權力。
入關之初第一件就是在打擊士紳,後來又通過攤丁入畝,來控制紳權,在同光軍興以前,地方上的士紳不像前朝一樣,將賦稅全部轉移到平民身上。在限制紳權的同時又在縣下設置,由巡檢、縣丞、典使這些官員分防地方,處理民事問題。在這方面,有本書叫《皇權不下縣?》(胡恆著)可以參閱。
2、宗室問題
清朝除了鐵帽子王,所有的王都要降等世襲。另一方面又把宗室全圈在北京,少部分留在奉天一帶。這樣他們在京里犯事,皇帝馬上就能知道。清實錄里就有砸烤地瓜攤子、調戲婦女被發配回老家的宗室,有意思的是調戲婦女那位化名「趙四」……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趙四。
3、解決蒙古問題。
有可能成為成吉思汗第二的噶爾丹被康熙打敗,准部在乾隆時被徹底消滅。至於其餘的蒙古諸部,清朝實行盟旗制,這個真掃聽的話,比實錄上的還有意思。
4、收復新疆
乾隆時收復新疆,左文襄公二收新疆。在新疆設省之後,雖然近代有某些問題,但其最高統治者一直是由內地派出,包括盛世才這王八蛋。
5、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實質上就是在加大實控區的範圍,從雍正時開始,一直到晚清都在進行。通過對舊有土司制度進行改革,加強了中央對於西南邊疆的控制。
6、實現中央王朝對於土蕃的控制。
太敏感了,不多講。對一個地區實現有效控制,標誌有三:駐紮軍隊、官員任免、徵收賦稅,是否有過有效控制,就看是不是滿足三條之中的兩條。乾隆朝的金瓶搖簽,本質上是實現了「官員任免」。設駐紮大臣及軍隊,這個一百度就知道了。
7、武人地位提高。
康熙時武將也如文官一樣丁憂,這樣使他們可以盡人子的孝道。而且武人也可以擔任文職,如岳鍾琪、楊遇春都當過總督,晚清朝青江浦提督加加部左侍郎銜,相當於一個巡撫;董福祥加過尚書銜。而且武人的僕人屬於可以授官的良民,這等於間接使武人地位提了一個檔次。但武人確實多數文化素質差些,所以沒有改變民間重文輕武的觀念。
8、朝鮮問題
李氏朝鮮一直有對遼東半島的野心,明中後期,開始使用胡藩體制招撫女真諸部。在薩爾滸之戰時,出工不出力並與後金答達默契,根本沒有想到當年明朝給他們的復國之情。當時李朝就是吃白眼狼。清朝兩次進入朝鮮,晚清朝在那邊設置租界,把他們太上皇帶到過中國。在甲午之前,朝鮮一直沒有對遼東半島有不軌行為。
入關之初第一件就是在打擊士紳,後來又通過攤丁入畝,來控制紳權,在同光軍興以前,地方上的士紳不像前朝一樣,將賦稅全部轉移到平民身上。在限制紳權的同時又在縣下設置,由巡檢、縣丞、典使這些官員分防地方,處理民事問題。在這方面,有本書叫《皇權不下縣?》(胡恆著)可以參閱。
2、宗室問題
清朝除了鐵帽子王,所有的王都要降等世襲。另一方面又把宗室全圈在北京,少部分留在奉天一帶。這樣他們在京里犯事,皇帝馬上就能知道。清實錄里就有砸烤地瓜攤子、調戲婦女被發配回老家的宗室,有意思的是調戲婦女那位化名「趙四」……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趙四。
3、解決蒙古問題。
有可能成為成吉思汗第二的噶爾丹被康熙打敗,准部在乾隆時被徹底消滅。至於其餘的蒙古諸部,清朝實行盟旗制,這個真掃聽的話,比實錄上的還有意思。
4、收復新疆
乾隆時收復新疆,左文襄公二收新疆。在新疆設省之後,雖然近代有某些問題,但其最高統治者一直是由內地派出,包括盛世才這王八蛋。
5、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實質上就是在加大實控區的範圍,從雍正時開始,一直到晚清都在進行。通過對舊有土司制度進行改革,加強了中央對於西南邊疆的控制。
6、實現中央王朝對於土蕃的控制。
太敏感了,不多講。對一個地區實現有效控制,標誌有三:駐紮軍隊、官員任免、徵收賦稅,是否有過有效控制,就看是不是滿足三條之中的兩條。乾隆朝的金瓶搖簽,本質上是實現了「官員任免」。設駐紮大臣及軍隊,這個一百度就知道了。
7、武人地位提高。
康熙時武將也如文官一樣丁憂,這樣使他們可以盡人子的孝道。而且武人也可以擔任文職,如岳鍾琪、楊遇春都當過總督,晚清朝青江浦提督加加部左侍郎銜,相當於一個巡撫;董福祥加過尚書銜。而且武人的僕人屬於可以授官的良民,這等於間接使武人地位提了一個檔次。但武人確實多數文化素質差些,所以沒有改變民間重文輕武的觀念。
8、朝鮮問題
李氏朝鮮一直有對遼東半島的野心,明中後期,開始使用胡藩體制招撫女真諸部。在薩爾滸之戰時,出工不出力並與後金答達默契,根本沒有想到當年明朝給他們的復國之情。當時李朝就是吃白眼狼。清朝兩次進入朝鮮,晚清朝在那邊設置租界,把他們太上皇帶到過中國。在甲午之前,朝鮮一直沒有對遼東半島有不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