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儒生,自以為很有學問:諸子百家無所不通,天文。
地理無所不曉,可是寫起文章來,就是不被人賞識。因此,他心裡很。
不服氣。
有一次,他作了一篇文章,給村裡的一位當過翰林的名儒去批。
點。那翰林是個很風趣的人,看了他的文章後,一字沒改。只在卷。
後批了「高山打鼓,聞聲百里」八個字。那儒生見這溢美之詞,高興。
萬分,沾沾自喜地把批語給同村儒生們傳看。同村儒生們看了,都。
感到意外。因為文章並不佳,可翰林為什麼給他那麼好的評語呢?
因此大家就一起去問那位名儒:「尊師,『高山打鼓,聞聲百里』是什。
麼意思?」。
那翰林笑笑說:「你們仔細想想,打鼓發出的聲響是怎樣的?」。
「打鼓發出的聲音是卜嗵、卜嗵的。」那個儒生不加思索地回。
答。
那翰林又笑笑說:「卜嗵、卜嗵,也可念作不通,不通。」。
--出自:
綜合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