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各黨支部開展了學習黨史活動。通過學習,讓心靈受到一次洗禮,更深刻的了解黨的使命和宗旨。
日月經天,江河緯地。90年的光輝歷程,62載的執政實踐,貫穿著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體現著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創建之初的步履維艱,革命戰爭的嚴峻考驗,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改革開放的偉大創新,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最根本的,就在於我們黨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和實踐品質,在於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始終走在時代潮流的前列。
重溫黨的光輝歷程,不僅讓我們更加了解黨的理論和歷史知識,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也引導我們深入思考、探索真理,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與優良作風,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細讀中國共產黨黨史,那耳熟能詳的歷史片斷猶如電影一樣在我們的腦海中回放。曾幾時,神州大地陷於水深火熱之中,是中國共產黨用生命,用鮮血拯救了她。在深感當今穩定而繁榮的社會局面來之不易的同時,也深深地體會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從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出「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的揭竿而起,到李闖王浴血奮戰殺入京城建立短暫的「輝煌」王朝;這前後1800年的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無數次的農民起義,但其結果只是朝代的更替,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而作為社會最低層的勞苦大眾其地位也沒有絲毫的變化,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受盡了剝削與奴役。
以「有田同耕,有飯同食,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為奮鬥目標的太平天國起義,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馬克思在《論中國》一文中稱其為:「東方革命的曙光」;一直到孫x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元,推動了歷史的前進。但這兩次影響深遠的近代史上的革命,都缺乏其徹底性,勞苦大眾沒有分享到「革命」的成果。
中國改天換地、開創新紀元的任務留給了中國共產黨。五四運動以後,在中國大地上廣泛傳播的馬克思主義,通過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此後,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新民主主義而鬥爭的過程中,經歷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從此不再受侵略和欺凌,人民從此不再受剝削和奴役,中華民族發展的新紀元就此開啟;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這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經歷了舊中國的滅亡、新中國的誕生,中國人民深深認識到,中國之所以能擺脫最悲慘的境遇,向著光明的前途實現偉大的歷史轉變,就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建黨90年來,我國相繼實現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性轉變,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從長期奮鬥歷程中得到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
歷史是轉逝而去的今天,而今天將會成為明天的歷史。在學習黨史的過程中,也看到了黨不斷與時俱進的過程,從1921年全國黨員53人到現在的8000萬,90年的歷史見證了黨的成長與壯大;從勢單力薄到眾志成城,黨領導人民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和歷史性的飛躍,成為世界不可或缺的力量!時代賦予了我們歷史使命。因此,我們必須認清形勢,堅定信念。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走在時代的前列,繼承和發揚我黨的光榮傳統,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二、國弱無外交,落後必挨打
縱觀中國歷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直至新中國誕生,便在外敵的槍炮下,開始「割地賠銀」。沙皇俄國奪走了我國大片土地,日本霸占x,x和x分別淪為英國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在中國的領土上發生了世上罕見的日俄戰爭。一個優先發明了火藥的民族,卻被用自己發明的火藥打開了大門,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資源被掠奪,尊嚴被踐踏。這頁頁歷史足以說明一個真理:國家落後就要挨打。
辛亥革命後的三十年,中國陷入了長期的內亂與外辱:南北對峙,北伐戰爭,國共分裂,中日戰爭。那段時期,城頭變換大王旗,但是沒有一個中國政府有能力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歷史再一次證明:弱國無外交。
例如,1945年2月,在討論如何結束對日作戰及二戰後利益分配、勢力範圍劃分的雅爾達會議上,為換取蘇聯對日作戰,美英毫不猶豫的出賣了中國的利益,承認「蒙古共和國」為合法政府,並向中國施壓迫使中國放棄對蒙古主權。這是典型的「弱國無外交」的實例。
歷史從新中國成立開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過去列強瓜分中國,侵略中國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新中國成立之後,面對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的封鎖,新中國沒有屈服。在以美國為首的聯軍侵略朝鮮,旨在以此為跳板,進而侵略新中國的時候,新中國果敢地出兵參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此後,美國又發動了越南戰爭,要保家衛國,必禦敵門外。新中國再一次果敢投入,以弱勝強。這份勇敢與豪氣,贏得了全世界愛好和平國家的讚譽,紛紛與我國建交。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成為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剛剛誕生的新中國打破了「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的局面。
中國共產黨引領著曾經飽受列強入侵,硝煙四起的祖國一步步走來,每個時期的勝利都來之不易。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這在歷史上也是一偉大創舉,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在社會主義體制下大搞市場經濟,又是一次破天荒的壯舉,推動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今天中國繁榮穩定的社會局面與國際局勢的動盪形成鮮明對比!去年中國的gdp相當於全球gdp的8.5%,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又重新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這說明只有強盛的祖國,人民才會幸福。
近幾年,中國發生了一些令世人關注的大事,如抗擊「非典」,罕見的冰雪、洪澇乾旱災害,汶川x大地震,利比亞大撤退等,中國政府在短時間內迅捷反應,同心協力,眾志成城,拯災民於水火,救兒女於危難。我們深感當今祖國的強盛、中國共產黨的偉大。
當前,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種種困難,但是只有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傳承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繼續保持不斷創新的勇氣,保持發展的不竭動力,努力前進,開拓創新,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一定會大踏步前進,一個更加富裕強盛的中國必將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三、黨的先進性始終貫穿於黨的建設之中
回顧黨的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黨的不同歷史發展時期,黨的先進性始終貫穿於黨的建設之中。
在戰爭年代,我們黨用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科學理論——毛澤東思想推進黨的建設,開闢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當時黨員的先進性表現為:始終站在革命鬥爭的第一線,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直至革命鬥爭的最後勝利。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把馬列主義同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結合起來,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黨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這期間黨員的先進性表現為:始終走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最前沿,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昂揚的鬥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率先示範,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團結帶領全國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七大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提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這是黨在新時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實踐,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先進性的體現。
歷史仍在延續,我們不過生活在傳統與未來的交際處,我們不但是過去歷史的延續,也正在創造著未來的歷史。一部厚重而不平凡的黨史,就是先輩們輝煌的記憶。而作為一名黨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將如何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做一名合格的黨員呢?
首先,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更加堅定共產主義信仰,保持先進性。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大潮中,樹立和堅定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注重學習,努力實踐,時刻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其次,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注重調研,關注群眾的利益,切實解決民生問題,構建和諧大環境。正像周恩來總理所說「我們共產黨人鬧革命決不是為了做官,而是要為人民服務,要做人民的勤務員。」。
再次,要以不斷銳意創新的精神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去。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臨的困難和壓力很大,矛盾也很尖銳,作為共產黨員,應該立足本職工作崗位,兢兢業業,克己奉公,奉獻自己的光和熱;並不斷創新,改進自身不足,發揮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更大貢獻。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2021年學史明理心得體會12篇[朗讀]
學黨史要敢於「比一比」。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2月20日,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在x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會上指出,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黨員幹部在黨史學習中,要敢於「比一比」。
「比一比」,要習慣拿今日之我和昨日之我比,學史一日,當有一日之進。學如逆水行舟,「一篙鬆勁退千尋」。黨史學習要按照總書記要求,「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就要勤和自己「比一比」「較較勁」。「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對黨史的學習,黨員幹部尤其要不等不靠,要「先學一步、先行一步」。要注重夯實根基,堅持原原本本讀原著、原文學,不斷創新方式和方法;要堅持從權威媒體中學習借鑑,不可無所用心、「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要腳踏實地、真學實做,不好高騖遠、走馬觀花。要發揚「釘釘子」精神,通過全面、系統、深入的黨史學習,在自強不息的「比一比」中,終將不斷超越自我。在融入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中,蹚出一條共產黨人忠誠執著樸素的英雄人生、無悔人生。
「比一比」,要敢於和學黨史的優秀者比,在對標找差中實現更進一步。「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要通過和學黨史的優秀者「比一比」,認清自身在黨史學習中的問題和不足,在對標找差中促進黨史學習不斷入腦入心、入深入實。要善於「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黨的歷史問題,在辨析中深化對黨的思想認同、政治認同、歷史認同,不斷激發「一顆紅心永向黨」的向心力、凝聚力。在立足現實和守正創新中,努力培元固本,篤定對黨忠誠、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實現黨旗指到哪裡,精力就投注到哪裡,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實現全黨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比一比」,要比出志氣和決心,比出精神和勇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比一比」,無論是與黨史中的人物比,還是與身邊的優秀榜樣、先進典型比,都不是為了挫傷自身的積極性。所以,「比」應當看清差距,保持清醒;「比」更應當激發雄心,鼓舞鬥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新時代的共產黨人,要從黨史學習中,汲取奮勇向前的不竭力量:以如饑似渴的黨史學習,在今昔對比中,理清「從何處來」的問題,迸發「向何處去」的篤定自信和磐石信念;在今昔互鑒中,涵養「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為民情懷,在老百姓大事小情的處理中見溫度、見深情、見初心;在今昔融通中,擦亮初心,扛起使命和擔當,向著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闊步前行。惟創新者進,惟奮鬥者強。新時代的共產黨人,當有今昔不輸往昔的志氣、勇氣和魄力,在萬馬奔騰、百舸爭流的新時代,敢於「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比一比」從來不是目的,只是方式、方法和手段。通過「比」,我們能夠更加認清肩上的使命,承擔起應有的擔當。從而在學習和實踐的推進中,「比」出一個全方位更高質量的發展,「比」出一個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金牌服務,「比」出一個更加欣欣向榮、更加美好的世界。這樣的「比」,值得。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2月20日,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在x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會上指出,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黨員幹部在黨史學習中,要敢於「比一比」。
「比一比」,要習慣拿今日之我和昨日之我比,學史一日,當有一日之進。學如逆水行舟,「一篙鬆勁退千尋」。黨史學習要按照總書記要求,「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就要勤和自己「比一比」「較較勁」。「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對黨史的學習,黨員幹部尤其要不等不靠,要「先學一步、先行一步」。要注重夯實根基,堅持原原本本讀原著、原文學,不斷創新方式和方法;要堅持從權威媒體中學習借鑑,不可無所用心、「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要腳踏實地、真學實做,不好高騖遠、走馬觀花。要發揚「釘釘子」精神,通過全面、系統、深入的黨史學習,在自強不息的「比一比」中,終將不斷超越自我。在融入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中,蹚出一條共產黨人忠誠執著樸素的英雄人生、無悔人生。
「比一比」,要敢於和學黨史的優秀者比,在對標找差中實現更進一步。「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要通過和學黨史的優秀者「比一比」,認清自身在黨史學習中的問題和不足,在對標找差中促進黨史學習不斷入腦入心、入深入實。要善於「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黨的歷史問題,在辨析中深化對黨的思想認同、政治認同、歷史認同,不斷激發「一顆紅心永向黨」的向心力、凝聚力。在立足現實和守正創新中,努力培元固本,篤定對黨忠誠、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實現黨旗指到哪裡,精力就投注到哪裡,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實現全黨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比一比」,要比出志氣和決心,比出精神和勇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比一比」,無論是與黨史中的人物比,還是與身邊的優秀榜樣、先進典型比,都不是為了挫傷自身的積極性。所以,「比」應當看清差距,保持清醒;「比」更應當激發雄心,鼓舞鬥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新時代的共產黨人,要從黨史學習中,汲取奮勇向前的不竭力量:以如饑似渴的黨史學習,在今昔對比中,理清「從何處來」的問題,迸發「向何處去」的篤定自信和磐石信念;在今昔互鑒中,涵養「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為民情懷,在老百姓大事小情的處理中見溫度、見深情、見初心;在今昔融通中,擦亮初心,扛起使命和擔當,向著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闊步前行。惟創新者進,惟奮鬥者強。新時代的共產黨人,當有今昔不輸往昔的志氣、勇氣和魄力,在萬馬奔騰、百舸爭流的新時代,敢於「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比一比」從來不是目的,只是方式、方法和手段。通過「比」,我們能夠更加認清肩上的使命,承擔起應有的擔當。從而在學習和實踐的推進中,「比」出一個全方位更高質量的發展,「比」出一個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金牌服務,「比」出一個更加欣欣向榮、更加美好的世界。這樣的「比」,值得。
在學習要求上,「學史明理」專題學習要緊密聯繫黨的百年奮鬥歷程,圍繞「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進一步學深悟透以下16條基本道理: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不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完全正確的;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深刻認識中國夢的本質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深刻認識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是歷史和人民選擇的,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是由我國憲法明文規定的;黨的領導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深刻認識我們黨幹革命、搞建設、抓,都是為人民謀利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深刻認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必須有一個眾望所歸的領袖;深刻認識我們這樣一個有著91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是在新的偉大鬥爭實踐中形成的,是歷史和人民的共同選擇、鄭重選擇、必然選擇,是黨和國家之幸、人民之幸、中華民族之幸。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創立者,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作出了決定性貢獻;深刻認識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金鑰匙。
通過學黨史,深刻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深刻認識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既不落後於時代,也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14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一場社會革命要取得最終勝利,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深刻認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造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原因;深刻認識,世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前進道路上必須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深刻認識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活的靈魂;深刻認識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不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完全正確的;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深刻認識中國夢的本質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深刻認識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是歷史和人民選擇的,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是由我國憲法明文規定的;黨的領導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深刻認識我們黨幹革命、搞建設、抓,都是為人民謀利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深刻認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必須有一個眾望所歸的領袖;深刻認識我們這樣一個有著91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是在新的偉大鬥爭實踐中形成的,是歷史和人民的共同選擇、鄭重選擇、必然選擇,是黨和國家之幸、人民之幸、中華民族之幸。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創立者,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作出了決定性貢獻;深刻認識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金鑰匙。
通過學黨史,深刻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深刻認識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既不落後於時代,也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14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一場社會革命要取得最終勝利,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深刻認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造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原因;深刻認識,世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前進道路上必須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深刻認識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通過學黨史,進一步深刻認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活的靈魂;深刻認識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
學史明理,就是通過學習國史、黨史啟迪智慧、武裝頭腦。毛澤東同志曾告誡全黨:「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黨史、國史中蘊含著治國理政的瑰寶,是先行者們從實踐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立國、興國智慧。「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歷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是如何從九死一生中走向勝利的?改革開放怎樣打破僵局,開啟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偉大革命?黨史是增進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精神寶庫,深入觸摸黨史細節,更能看清歷史的脈絡和規律,把握歷史的大勢和主流。無論尋烏調查、《論持久戰》,還是楓橋經驗、小崗改革,學黨史也可以學到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而黨史上的波折失誤,同樣可以引以為戒,防止再走彎路?
歷史不只書寫在教科書上、陳列在博物館裡,更應成為人們的心靈礎石、靈魂燈塔。打磨忠誠擔當,不妨對照革命前輩「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激勵奉獻付出,不妨從「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探尋自我價值;嚴以修身用權,不妨學學親自起草、躬身示範《幹部十不准》的焦裕祿……回望青史問初心,砥礪奮進再進發,那些戰火硝煙中挺立不屈的靈魂、幹事創業中實幹興邦的模範、改革發展中敢闖敢拼的典型,無一不是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在一百年的非凡奮鬥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湧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而這些,也正是我們最應該傳承發揚,並使之在歷史長河中奔流不息的精神洪流。
注重學習黨史、國史,善於總結歷史經驗、凝聚前進力量,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名黨員幹部。要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學習國史、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
學史明理,就是通過學習國史、黨史啟迪智慧、武裝頭腦。毛澤東同志曾告誡全黨:「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黨史、國史中蘊含著治國理政的瑰寶,是先行者們從實踐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立國、興國智慧。「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歷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是如何從九死一生中走向勝利的?改革開放怎樣打破僵局,開啟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偉大革命?黨史是增進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精神寶庫,深入觸摸黨史細節,更能看清歷史的脈絡和規律,把握歷史的大勢和主流。無論尋烏調查、《論持久戰》,還是楓橋經驗、小崗改革,學黨史也可以學到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而黨史上的波折失誤,同樣可以引以為戒,防止再走彎路?
歷史不只書寫在教科書上、陳列在博物館裡,更應成為人們的心靈礎石、靈魂燈塔。打磨忠誠擔當,不妨對照革命前輩「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激勵奉獻付出,不妨從「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探尋自我價值;嚴以修身用權,不妨學學親自起草、躬身示範《幹部十不准》的焦裕祿……回望青史問初心,砥礪奮進再進發,那些戰火硝煙中挺立不屈的靈魂、幹事創業中實幹興邦的模範、改革發展中敢闖敢拼的典型,無一不是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在一百年的非凡奮鬥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湧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而這些,也正是我們最應該傳承發揚,並使之在歷史長河中奔流不息的精神洪流。
注重學習黨史、國史,善於總結歷史經驗、凝聚前進力量,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名黨員幹部。要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學習國史、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為了秉承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黨員幹部務必要做到學史明理、真學真信、常學常新、擔當作為。
一百年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窮二白、艱苦卓絕,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更足、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從嘉興南湖小小紅船上初建政權,到如今黨的政治建設方向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果凸顯;從長征精神中表現出的不怕苦、不怕犧牲、敢於勝利,到如今抗疫精神歷久彌堅、航天精神鼓舞鬥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我國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建設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可以說,黨史既是一部凝聚無數仁人志士力量的奮鬥史,更是一部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的創業史,增強學黨史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將黨中央的創新理念和政治政策落實到實處。
學黨史「明理崇德」意味著我們共產黨人要強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武裝,延續「聽黨話、跟黨走、艱苦奮鬥、忠誠擔當」的精神血脈。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矢志不渝踐行「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把對歷史規律的理論探求與中國社會的發展現狀深度融合,根據發展實際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不斷拓寬和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境界的歷史進程中,更好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最終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此過程中湧現了一批又一批民族脊樑、時代先鋒,更築成了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偉大抗戰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勞模精神、抗疫精神、航天精神等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共產黨人以堅定的信仰信念,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深刻闡釋了「堅定不移聽黨話,步調一致跟黨走」的時代內涵,不斷推動「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御風遠航。黨員幹部要深刻認識學黨史的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不斷理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深邃理論源泉、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實踐基礎,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續寫新時代新征程的時代答卷。
學黨史「增信力行」:堅定「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理想信念之光,涵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為民情懷。
理想信念是光,照亮新時代的長征路。李大釗同志在《大哀篇》中憤慨道:「吾民瘁於晚清稗政之餘,復丁干戈大亂之後,滿地兵燹,瘡痍彌目,民生雕敝,亦云極矣。」治世為民的無私精神讓他意識到轉變民生塗炭局面、復興歷史宏偉大業的極端重要性。應運而生的中國共產黨以「拋頭顱、灑熱血」的拼搏精神將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勢,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實幹精神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以「凝心聚力、開放包容」的擔當精神強力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改革開放之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懷揣對人民的感恩之心、對祖國的赤子之情,堅定理想信念、實幹擔當作為,使國家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基礎上開拓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廣闊前景,帶領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如今,躋身全球化的「時空坐標系」中,新時代共產黨人更加堅定製度自信,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廣泛樹立起「群眾路線是永葆黨的生命力的正確路線」的思想共識和價值認同,為祖國的新征程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為高校黨員教師,我們要在平時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實踐中主動學習黨史,用黨的先進理論武裝頭腦,在學黨史中汲取歷史經驗、堅定必勝信念、傳承紅色基因、厚植為民情懷,將「小我」融入「大我」,在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團結奮進、勤奮務實,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著不斷促進祖國繁榮富強、世界和平發展而努力奮鬥。
一百年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窮二白、艱苦卓絕,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更足、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從嘉興南湖小小紅船上初建政權,到如今黨的政治建設方向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果凸顯;從長征精神中表現出的不怕苦、不怕犧牲、敢於勝利,到如今抗疫精神歷久彌堅、航天精神鼓舞鬥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我國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建設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可以說,黨史既是一部凝聚無數仁人志士力量的奮鬥史,更是一部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的創業史,增強學黨史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將黨中央的創新理念和政治政策落實到實處。
學黨史「明理崇德」意味著我們共產黨人要強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武裝,延續「聽黨話、跟黨走、艱苦奮鬥、忠誠擔當」的精神血脈。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矢志不渝踐行「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把對歷史規律的理論探求與中國社會的發展現狀深度融合,根據發展實際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不斷拓寬和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境界的歷史進程中,更好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最終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此過程中湧現了一批又一批民族脊樑、時代先鋒,更築成了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偉大抗戰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勞模精神、抗疫精神、航天精神等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共產黨人以堅定的信仰信念,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深刻闡釋了「堅定不移聽黨話,步調一致跟黨走」的時代內涵,不斷推動「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御風遠航。黨員幹部要深刻認識學黨史的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不斷理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深邃理論源泉、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實踐基礎,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續寫新時代新征程的時代答卷。
學黨史「增信力行」:堅定「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理想信念之光,涵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為民情懷。
理想信念是光,照亮新時代的長征路。李大釗同志在《大哀篇》中憤慨道:「吾民瘁於晚清稗政之餘,復丁干戈大亂之後,滿地兵燹,瘡痍彌目,民生雕敝,亦云極矣。」治世為民的無私精神讓他意識到轉變民生塗炭局面、復興歷史宏偉大業的極端重要性。應運而生的中國共產黨以「拋頭顱、灑熱血」的拼搏精神將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勢,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實幹精神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以「凝心聚力、開放包容」的擔當精神強力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改革開放之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懷揣對人民的感恩之心、對祖國的赤子之情,堅定理想信念、實幹擔當作為,使國家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基礎上開拓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廣闊前景,帶領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如今,躋身全球化的「時空坐標系」中,新時代共產黨人更加堅定製度自信,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廣泛樹立起「群眾路線是永葆黨的生命力的正確路線」的思想共識和價值認同,為祖國的新征程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為高校黨員教師,我們要在平時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實踐中主動學習黨史,用黨的先進理論武裝頭腦,在學黨史中汲取歷史經驗、堅定必勝信念、傳承紅色基因、厚植為民情懷,將「小我」融入「大我」,在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團結奮進、勤奮務實,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著不斷促進祖國繁榮富強、世界和平發展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