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被王者震撼,為英雄抹淚,卻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歸於平凡,歸於平凡的世界。——路遙。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的百萬字長篇小說,也是他的巔峰之作,由於它恢弘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備受讀者的青睞。尤其是小說被拍成電視連續劇之後,更是受到大眾的喜愛與關注。
《平凡的世界》一書涉獵人物眾多,他們隸屬那個時代社會的各個階級,但路遙著重刻畫的卻是社會底層普通勞苦大眾的奮鬥歷程,上世紀70年代陝北農村與城市的痛苦和迷茫,以及窮苦農民、一線工人生活的艱辛困苦、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嚮往。其中尤以孫玉厚的兩個兒子,孫少安、孫少平為代表。
故事中,兄弟二人面臨生活的磨難和壓力,各自作出自己的人生抉擇,走上不同的路。但是,他們的人生經歷雖不盡相同,卻有著同樣的坎坷和艱辛。
1、不同的世界觀,相同的精神追求。
所謂世界觀,是指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這種觀點是人自身生活實踐的總結。
少安和少平兄弟二人最根本的不同之處是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從而有不同的精神世界。
少安作為家裡男孩中的老大,自幼退學跟隨父母一起謀光景,主動擔起繁重勞動,以及供弟妹讀書的責任。所以,他沒有少平走出農村接觸不同的人,融入大環境的機會。他著眼的世界僅在雙水村,在他家的破爛窯洞裡。
而少平則與之不同。當少平在縣城讀高中回到雙水村當小學老師時,曾在黑板上對孩子們寫下「世界」二字。這兩個熠熠生輝的字,他不但是寫給孩子們,也是寫給自己。在黃源中學讀書的日子,使他的心不再安分於眼下狹小的天地,他覺得自己屬於外面更廣闊的世界。
然而,世界觀不同的兄弟二人,雖走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他們的精神追求卻是相同的。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是少安、少平兄弟兩人共同的精神寫照。
少安憑著自己執著的幹勁、前瞻的眼光,對美好生活的積極嚮往,帶領村民分田分地,在村裡開磚窯、在公社承包磚瓦廠,不但自己一家在村裡有頭有臉、滿面風光,還間接帶動了全村人致富。所有這些都來自一種信念,那便是甩掉以前的爛包光景,咱農民要過好光景!憑著這種信念,他創造了雙水村的奇蹟。
而少平,他不像哥哥那樣聞名鄉野,卻也憑著自己的努力過上了出人頭地的生活。少平作為窮苦人家的讀書人,他平生最大的夢想便是走出農村,去到更大的世界。當他在工地幫工,所從事的工作甚至比在家當農民還艱苦,他是幸福的;當他在礦井挖煤,所經歷的磨難和風險是一個農民永遠都不會經歷的,他是幸福的。這個平凡世界的精神鬥士,他活著甚至不單單為了活著。他不斷地承受苦難、反抗苦難,無非是為了證明自己。
歌德說,誰要是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
少安少平,一個背負著全家乃至全村人的希望負重前行,一個在廣闊天地里以敏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受挑戰。在不同的世界裡,對人生價值和自我的體現,是他們共同的精神追求。他們殊途同歸。
什麼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中了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說的就是如少安少平般目標明確,敢於奮鬥和拼搏的年輕人?
2、不同的價值觀,相同的勞動人民本色。
所謂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和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辨定是非的一種思維和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和作用。
無疑,少安和少平的人生價值是不同的。一個是農民企業家,一個是工人勞動模範。在那個時代都是令人敬重的角色。不過,我一直認為,少平不及少安偉大。可能是因為少安是家中老大,又是村裡的幹部,他所承受的磨難多半不是利己。而少平,他是個人奮鬥的典範,他的頑強拼搏、所承受的苦難,除了給家人換了一座新窯洞外,就都體現在對自我人生價值的挖掘上。
不過,如若非從兄弟二人當中肯定一個,恐怕我們會很難抉擇。首先,少安是一個捨己為人的角色,他的形象令人敬佩。梁啟超說,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的樂趣。人可以生如蟻,而美如神,少安的快樂和成就感多半來自這裡。
而少平則是當下人們所倡導的「活出自我」的典範。當少安的磚廠紅紅火火缺乏人手時,少安曾希望弟弟能留在家裡幫他的忙,而少平堅決要走自己的路。他有著可愛的執拗和頑強的拼搏精神,生活賜予他的煉獄般的考驗使他的形象熠熠生輝,而苦難史對他而言無疑是一筆人生財富。
少安少平兄弟兩人是路遙塑造的兩個完美的人物形象。他們兩個一個紮根土地、務實求生,另一個則把目標指向未來,一心想逃脫土地的束縛,被遠行的精神夢想所召喚。然而,儘管他們的價值取向完全不同,但在他們自強不息地奮鬥道路上體現出的卻是相同的勞動人民本色。
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不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崇尚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
少安,貧困的家境,使他自小就與黃土地融為一體,在土地里刨食,在土窯里居住。繁重的體力勞動,能使精神上的痛苦變得麻木,而同時,正是對這種勞動的熱愛,使他在艱苦奮鬥中成就了脫貧致富的夢想。他敢想敢幹的精神,樸實的勞動人民本色,以及對現實的不屈使他在致富的道路上雖然歷經坎坷,但從不肯服輸。
少平,學生時代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受到班上大多同學的嘲笑,攬工時期更是顛沛流離,還受親戚的剝削和擠兌,包括最初在礦上,因為沒有厚實的家庭背景而被有些人看不起。不過,這些都是暫時的。從學校到社會,無論在哪裡,少平無不通過勞動換來尊重和肯定。
生活的艱辛和命運的苦難使他愈戰愈勇,物質上的貧困換來了富足的精神家園。就像卡夫卡渴望孤獨享受孤獨一樣,少平也無時不準備著承受苦難,甚至享受苦難。
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叫人尊重。也只有勞動,才能讓人在生活中強大。少安和少平,無論他們追求的是什麼,其價值體現在哪裡,在最原始的起點上,他們具有相同的勞動人民的本色——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
3、不同的愛情觀,相同的愛情悲劇。
所謂愛情觀,是指人們對愛情問題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的內容包括:什麼是愛情,愛情的本質,及愛情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位置,擇偶標準,如何對待失戀等?
不知有多少人為著少安和潤葉深感惋惜,那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純真愛戀是多麼令人嚮往,而殘酷的現實卻將他們生生拆散。
乍看下,是少安自己斷送了這份青春之戀,當少安從山西領回了和自己門當戶對的婆姨後,儘管潤葉死不情願也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然而,作為讀者,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少安的選擇是正確的。
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條件去尋找終身伴侶。
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條件去尋找終身伴侶。而,少安和潤葉註定不會幸福。他們一個是村裡的泥腿子,為著一家老小的溫飽苦於奔命,一個是縣城中學的老師,國家幹部,衣食無憂不說,還前途無量。就算忽略掉這些物質層面的東西,他們精神世界的差距也顯而易見。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早在一個回家務農一個繼續讀書時,就已經開始了不同的走向。
對於少安而言,只有用無盡的淚水,來祭奠他那永不復歸的青春之戀。他愛潤葉,更心疼她,不會讓潤葉跟他一起受苦受累。他的愛情之花儘管過早凋謝,惹人悲戚,但也算悲壯,令人無奈和感傷的同時,又暗表認同。
而少平的愛情悲劇卻是另一番感慨了。少平和曉霞的感情自打一開始就很順利,雖然從家庭地位和物質條件上來說他們與少安和潤葉沒什麼不同,但給人以安慰的是,他們沒有遭到家人的橫加阻撓與反對。然而,正是因為前期他們的感情發展那麼順暢,才帶給讀者如此之大的心理落差,田曉霞的死,不知曾惹多少人落淚!或者為她惋惜,或者為她不值?
她的確救了一個更年輕的生命,她的獻身精神也是那個時代的人們所崇尚和敬佩的。然而,她的成功和出色呢,她的個人價值呢,難道這些遠沒有施展的天分和才華,如此輕易逝去就那樣得名正言順?即便零落成泥,香如故,想必也不足以彌補讀者心中的缺失。
無論精神多麼獨立的人,感情卻總是在尋找一種依附,尋找一種歸宿。
曉霞的死對於少平而言,如同傾塌下整片天空。「無論精神多麼獨立的人,感情卻總是在尋找一種依附」,從某種程度上,少平精神之獨立得益於曉霞的鼓勵和支撐。他痛失的不僅是一個親密戀人,更是一個知心朋友。
不過,話到這裡,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倘若田曉霞不死,她和少平締結良緣其結果會是皆大歡喜嗎?毋庸置疑,現實生活中,少平的極限是曉霞的起點。或者更準確地說,他拼勁全力得來的成就還遠不及曉霞剛剛邁出校門的人生第一步。當他們站在同一個高度往未來張望,曉霞看到的世界,對於少平而言或許僅是個虛無縹緲的夢吧。
再說回兄弟二人的愛情觀,少安對待愛情是理性多於感性,貧困的家境使愛情在他的生活中退居二位,他不允許自己存在幻想,僅以眼前的現實為依託。而少平則不同,他的愛情和他其他的精神追求一樣充滿浪漫和夢幻成分。對他而言,一切都能靠一味地拼搏和爭取而獲得。
故事結尾處,少安的婆姨秀蓮罹患癌症,生命垂危;曉霞死後,少平拒絕了金秀的求愛回到礦上,似乎和居寡的秀英嫂子走到一起。到這裡,兄弟二人的愛情悲劇無以復加。
結語:
我覺得《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受到公眾的喜愛與熱議,是因為它對人類命運難以預料、無法逃脫之本性的詮釋和解讀。
人,不會總是窮困一輩子。但,當好日子到來時,總有些心酸和遺憾留存心間。我們或許會埋怨作者為什麼不能給在艱難困苦中跋涉而來的人以完滿的結局,哪怕是一絲安慰?然而,我們只需想想眼下的生活便可從心底找到答案?
就像法國作家福樓拜寫《包法利夫人》時,當寫到艾瑪服毒自盡時忍不住失聲痛哭,想必路遙先生也曾為了書中主人公的悲戚命運於痛苦的邊緣徘徊不已吧。
大團圓真的只存在於故事裡,而在現實的生活中,不管你曾經歷多少無奈與惋惜、愁苦和感傷,個人的意願都無法將它們減免或左右。現實生活不會因為你願望的合理性和美好程度而使其存在或改變,更不會被任何具有權威力量的人物所掌控,甚至包括書寫故事的作者本人。
其實,在《平凡的世界》里,大結局除了少安與少平,其他人幾乎都有說得過去的歸宿。唯獨他們兄弟二人,在歷經各自不同的奮鬥歷程後,雖然一切看似苦盡甘來,卻在內心深處仍留有淡淡的心酸和苦楚,往後的歲月,也將繼續他們艱辛又坎坷的命運——。
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滿泥濘。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平凡的世界:少安和少平,不同的奮鬥歷程,相同的坎坷命運[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