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問答
- 答案列表
交換的帕累托最優條件:交換的帕累托最優條件公式[朗讀]
交換的最優條件不一定是生產的最優條件,生產的最優條件也不一定是交換的最優條件.交換的最優條件加生產的最優條件是簡單的相加(並集),是條件放寬,而交換和生產的最優條件是條件收緊(交集),故不相等.反之成立:交換和生產的最優條件是交換的最優條件,也是生產的最優條件.如同:老虎是動物,動物不一定就是老虎。
因為產生的最優交換時必然有a的最優消費束等於b的最優消費束,即二點重合,這個點在過稟賦的預算線上,此時可知為均衡狀態,根據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則知其為帕累托有效率的,而帕累托有效率則a和b的無差異曲線不能相交,相交就存在改進空間不是最優,所以二者邊際替代率相等。
帕累托最優狀態又稱作經濟效率.滿足帕累托最優狀態就是最具有經濟效率的.一般來說,達到帕累托最優時,會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1、交換的最優條件;2、生產的。
在交換的契約曲線上的任何一點都是兩消費者百無差異曲線的公切點,它的公切點的斜率的絕對值表示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邊際轉換率是指總的要素投入一定條件下,保持最大產出組合,增加一單位x產量所須減少y的產量.如果邊際轉換率大於邊際替換率,則會增加y的生產,減少x的生產,從而降低邊際轉換率直到等於邊際轉換率.以達到增加效用的目的,產生了帕累度托的改進.反之,同樣增加效用,因此,在不增加要素投入的條件下,只有邊際替代率等於邊際轉換率的時候達到生產和交換的帕累托條件。
生產與交換的配比達到了帕累托最優,也就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