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慈禧下令處死了一個叫沈藎的記者,可是沒過幾天,慈禧卻後悔得不行。
沈藎是當時在日本一家報社供職的一名中國記者,據說他是因為揭露了《中俄密約》的內幕,帶動了國內反清情緒的高漲,惹了慈禧不高興才會被殺,但實際上真是這樣嗎?
那時《中俄密約》如果簽訂就相當於把東北拱手相讓,沈藎得知密約的草稿後,立刻把這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內容寄給了天津的《新聞報》。
《新聞報》隨即刊登了出來,此事一經宣布,引起了全國一片譁然。
輿論壓力下,清政府不得不終止了條約的簽訂,而同時慈禧太后也特別生氣,立刻命人抓捕沈藎。
沈藎四處逃亡,但最終還是被抓了起來,慈禧下令要處死他。
但是他被捕的月份正好是慈禧和光緒的生日,宮中有慣例,在皇帝生辰的時候宮裡是不能見血的。
慈禧很不甘心,就下令將他杖斃。
動手的太監為了討得慈禧的歡喜,費了勁地折磨沈藎。
沈藎在被打了二百大板之後,骨頭都已生生打碎,卻仍舊留著一口氣一聲不吭,慈禧太后看不下去,令人將他處了絞刑。
所以說最後沈藎是被活活勒死的。
作為近代中國第一個為新聞事業殉職的記者,沈藎的死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慈禧的這一行為完全違反了對待新聞工作者應該有的包容和客觀,引得新聞界各界人士對慈禧抱有強烈的不滿。
輿論的影響力是慈禧沒有料到的,各界人士痛斥慈禧不加審訊便動刑的行為,但是更多的人則指責慈禧的手段殘忍。
後來有個同樣被關進沈藎那間牢籠的王照回憶說,沈藎進去當晚就死了,而牆上紫黑的血跡高四五尺,可見沈藎的死狀慘烈。
而有個叫莫理循的英國人比其他人更為憤怒,他是沈藎一樣都是記者,並且有過交往。
他在十分出名的《泰晤士報》上痛批慈禧,將她稱為「該殺的兇惡老婦人」,並且罵她愚蠢至極。
當國內外都知道了這件事,並且反映強烈時慈禧才感覺後悔不已。
在有一次接待外賓時,當著全世界各國公使的面,慈禧又談及此事並表達出了深深的悔意和自責,反思自己行為的不恰當。
但即使她再如何解釋,她的行為也已經人盡皆知了,甚至有人說她是為了挽回形象才說後悔的。
而同樣被清政府抓捕的還有章太炎,這個一直以猖狂聞名的老頭在《蘇報》上罵光緒為「載恬小丑」,還說慈禧太后和他都是「漢族公仇」
不過也因為沈藎事件的影響,清政府只能對這些反清分子寬容一些,只判了章太炎三年牢獄。
後來有官員提出制定正規的新聞法,雖然清政府對此抱有批判的態度,但是能夠實行說明清政府也已經在慢慢承認言論的自由和權利了。
但小編查資料也發現對於沈藎的死,史學家也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
泄露條約這樣的過失完全罪不至死啊,很大的原因在於沈藎當時參加了反抗清政府的自立軍,並且還是主要的領導者。
經常表達出對慈禧當權的不滿,甚至還策划過要通過李蓮英來謀殺慈禧,後來他被捕,也是因為會裡有人為了在慈禧太后面前邀功才暴露了他的行蹤。
慈禧太后早就對他恨之入骨了,這也就註定了沈藎慘烈的下場。
個人覺得沈藎泄露條約也就是個導火線,或者說是慈禧太后終於有了「官方」的理由抓捕他。
沈藎雖然死了,但他的影響力足以讓慈禧太后受到重創,並且還推動了新聞言論的自由發展,到最後是不是還是沈藎略勝一籌呢?
作者:嘉禾。
#頭條故事會##慈禧#。
- 歷史問答
- 答案列表
中國歷史上處死記者的案件[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