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來源於佛教,農曆十二月初八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到了宋代,民間逐漸形成在「臘八」當天熬粥和喝粥的習俗,並延續了下來。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臘八粥」是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粥的傳統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紅棗、蓮子、花生、桂圓和各種豆類,如紅豆、綠豆、黃豆、黑豆、芸豆等。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
臘八粥的傳說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認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臘八節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 文化問答
- 答案列表
中國民間為什麼要吃臘八粥[朗讀]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制的粥,還叫做七寶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成佛之前曾經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遇見一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後,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於12月8日成道,稱為「佛成道節」。
佛寺在這天舉行誦經,並效法成道前牧女貢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和果實做粥供佛。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臘月節,農曆十二月,人們習慣稱為「臘月」。據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為「臘月」。而「臘」這一詞到漢代才正式出現。
臘八粥有哪些講究呢?
首先是食材選擇,製作臘八粥,選料有特別的講究,尤其是具有食療作用的原料,要根據身體狀況投放。
1、糖尿病患者以及血糖高的人群:
燕麥、蕎麥為首選。營養學上,並不主張糖尿病病人過嚴地限制碳水化合物,但要選用血糖生成指數較低的碳水化合物。許多研究已證實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降低血糖,特別是燕麥、大麥和一些豆類所含的可溶性纖維,可在胃內形成黏稠物質,延緩葡萄糖的吸收,不會導致餐後血糖突然上升。某些堅果,如花生、榛子、杏仁中的膳食纖維含量也較高,還含有可調血脂、降血脂的不飽和脂肪酸。即便是含澱粉較多的栗子、蓮子等的膳食纖維含量也在1.2%~3%,其血糖生成指數遠比精製的米麵低。蕎麥中含有鉻,有增強胰島素的作用,在臨床上用於糖尿病的營養治療。所以,糖尿病病人可多選燕麥和蕎麥作主料。糖尿病病人喝臘八粥最好不要放糖。
2、消化不良的人群:
把粥熬得稍稠些,粥中水分較多,稀的食品容易使胃酸分泌過多,刺激腸胃引起疼痛。所以,腸胃不好的人可以把臘八粥稍微熬稠一些,而且最好在食用臘八粥的同時吃些乾的食物,如麵包、饅頭片等。
由於臘八粥的各種配料一年四季都有,且易於被人體吸收,老少皆宜,所以臘八粥不必等到臘月初八才喝。它可以作為日常營養配餐和調劑飲食生活的一道美食,尤其適宜年老體弱或病癒後脾胃虛弱者食用。
3、兒童:
原料儘可能豐富,一般情況下,孩子應合理食用各種食物,以取得膳食平衡。12歲以後,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孩子出現第二個生長高峰,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求都超過成年人。穀類是我國膳食中主要的能量和蛋白質的來源,豆類、堅果都是營養豐富的食品,所以孩子喝八寶粥所選原料可以儘可能地豐富一些。3~5歲的孩子處於幼兒期,此時多給孩子吃些粗糧類食物,對培養孩子日後良好的飲食習慣非常有好處。
臘八粥雖是習俗,也有典故出處,但是其在健康上也有真正存在的意義,粥雖簡單,但卻可以通過不同的配料選擇,來具有不同的養生效果。不一定非要在臘八食用,平時食用也是非常好的。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成佛之前曾經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遇見一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後,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於12月8日成道,稱為「佛成道節」。
佛寺在這天舉行誦經,並效法成道前牧女貢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和果實做粥供佛。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臘月節,農曆十二月,人們習慣稱為「臘月」。據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為「臘月」。而「臘」這一詞到漢代才正式出現。
臘八粥有哪些講究呢?
首先是食材選擇,製作臘八粥,選料有特別的講究,尤其是具有食療作用的原料,要根據身體狀況投放。
1、糖尿病患者以及血糖高的人群:
燕麥、蕎麥為首選。營養學上,並不主張糖尿病病人過嚴地限制碳水化合物,但要選用血糖生成指數較低的碳水化合物。許多研究已證實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降低血糖,特別是燕麥、大麥和一些豆類所含的可溶性纖維,可在胃內形成黏稠物質,延緩葡萄糖的吸收,不會導致餐後血糖突然上升。某些堅果,如花生、榛子、杏仁中的膳食纖維含量也較高,還含有可調血脂、降血脂的不飽和脂肪酸。即便是含澱粉較多的栗子、蓮子等的膳食纖維含量也在1.2%~3%,其血糖生成指數遠比精製的米麵低。蕎麥中含有鉻,有增強胰島素的作用,在臨床上用於糖尿病的營養治療。所以,糖尿病病人可多選燕麥和蕎麥作主料。糖尿病病人喝臘八粥最好不要放糖。
2、消化不良的人群:
把粥熬得稍稠些,粥中水分較多,稀的食品容易使胃酸分泌過多,刺激腸胃引起疼痛。所以,腸胃不好的人可以把臘八粥稍微熬稠一些,而且最好在食用臘八粥的同時吃些乾的食物,如麵包、饅頭片等。
由於臘八粥的各種配料一年四季都有,且易於被人體吸收,老少皆宜,所以臘八粥不必等到臘月初八才喝。它可以作為日常營養配餐和調劑飲食生活的一道美食,尤其適宜年老體弱或病癒後脾胃虛弱者食用。
3、兒童:
原料儘可能豐富,一般情況下,孩子應合理食用各種食物,以取得膳食平衡。12歲以後,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孩子出現第二個生長高峰,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求都超過成年人。穀類是我國膳食中主要的能量和蛋白質的來源,豆類、堅果都是營養豐富的食品,所以孩子喝八寶粥所選原料可以儘可能地豐富一些。3~5歲的孩子處於幼兒期,此時多給孩子吃些粗糧類食物,對培養孩子日後良好的飲食習慣非常有好處。
臘八粥雖是習俗,也有典故出處,但是其在健康上也有真正存在的意義,粥雖簡單,但卻可以通過不同的配料選擇,來具有不同的養生效果。不一定非要在臘八食用,平時食用也是非常好的。
臘八節的來歷
農曆臘月最重大的月份,其中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後來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節喝臘八粥的寓意
寓意: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方便、感恩、歡喜、結緣。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節的風俗習慣。
1、臘八粥。
臘八粥,起源於古代臘祭,用來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
《禮記·郊特牲》:「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有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
臘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產有所不同。
2、臘八蒜。
泡臘八蒜,主要流行於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
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密封的罐子或瓶子之類的容器里,倒入醋,封上口,放置於陰冷處保存。
泡在醋中的蒜會慢慢變綠,最後通體碧綠,如同翡翠碧玉。
3、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入口鬆軟,味咸帶甜,又香又鮮,是安徽省黟縣臘八節的民間小吃。
明清時期,每年臘月,勤儉創業的徽商都燒制「臘八豆腐」,外出經商時可以吃一年。
臘八豆腐用小黃豆做成豆腐,中間挖洞放入食鹽及配料,在溫和太陽下烤曬而成,使鹽分慢慢吸收。
4、臘八面。
陝西大荔和臨潼、鳳翔一帶,臘八節這日人們煮麵敬神,稱「臘八面」
將豆類和多種蔬菜,以及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蓮子、木耳等調成湯麵,同麵條同煮,營養豐富,十分美味。
5、臘八豆。
臘八豆,是湖南的傳統食品之一,有數百年歷史。
臘八豆以黃豆、花椒、鹽為原料,多在每年立冬後開始腌制,至臘月八日後食用。
成品具有特殊的香味,異常鮮美,深受百姓喜愛。
6、臘八飯。
寧夏、河南等地的臘八節習俗是吃臘八飯。
用八種以上的穀物乾果,製作臘八飯,慶祝一年的辛勤勞動碩果,祈求來年五穀豐登。
7、臘八冰。
民間有「來年成不成,先看臘八冰」的說法。
臘八前一天,人們用鋼盆舀水結冰,到了臘八節將冰脫盆,並敲成碎塊。
據說臘八冰能治百病,大人和孩子都要吃,而且怎樣吃,都不會拉肚子。
8、臘祭。
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
到了唐宋,此節被蒙上神佛色彩,誦經紀念,相沿成節。
到了明清,敬神供佛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成為臘八節的主要活動,祭祀的神主要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等。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