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台灣統一的時間點,我之前的文章有分析過,我國肯定是想在準備充分的情況下再主動開始統一進程,和平統一不行那就是武力統一,這個準備好的時間點在2025-2030年左右,到2030年我國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中國海軍的航母編隊戰鬥力將在現在的基礎上實現較大躍升,航母的數量將會在現在2艘的基礎上增加到5艘左右,並且電磁彈射,固定翼預警機,艦載四代機,艦載遠程無人機都將形成戰鬥力,新一代轟炸機服役並且形成戰鬥力,055等新型驅逐艦數量大大增加,不像現在只有三艘。
到2030年半導體產業鏈實現了自主化,不再受美國制約,半導體產能會是現在的至少兩三倍以上,國內的電子信息和汽車等核心產業抗擊台海戰爭影響和美國日本聯合封鎖的能力比現在大大增強,預計2030年三大經濟圈的省份(京津,江浙滬,廣東)+福建省人均gdp均超過或者趕上台灣的水平,這有助於消融其優越感,為戰後的思想治理打好現實基礎。
但是事情往往並不以理想的狀態實現,這就像美國人很清楚2027年左右中國經濟總量會超過美國,所以2018年中美貿易戰和科技戰就爆發了一樣,提前了差不多10年的時間。
戰場上兩軍作戰,我們的對手從來不會靜靜的等著我們做好所有的進攻準備,再向他們進攻。
我們想爭取更多時間發展的想法,台獨,美國,日本人都是清楚的,他們很清楚時間在發展更快的中國一邊,因此必然在此期間不斷加大我國統一台灣的難度,包括大批對台銷售武器,建立和擴大台灣對外的政治和外交聯繫以消耗中國的外交資源,派遣軍機和個別武裝人員進入台灣,不斷通過各種小動作推動思想台獨,台灣研發遠程飛彈等等。
如果持續不斷的切香腸,量變太多會引起質變,一旦越過了中國大陸容忍的紅線,則統一戰爭必然立刻打響,而不會等待2030年這個理想時間點,因此中國大陸的企業,現在就要未雨綢繆的在供應鏈上實現去台灣化,從過去的幾年來看,我國企業似乎不太關注政治風險和突然的社會風險,這是錯誤的,過去幾年當貿易戰,科技戰,以及去年初的疫情突然爆發時,我們很多企業都是措手不及的,遭受了重大的損失。
對台灣也是這樣,中國大陸大量從台灣進口晶片,電子零部件,工具機,機械零部件乃至於化工等產品,這其中除了高端晶片無法取代之外,其實其他的東西都是可以逐漸被替代的,如果哪天台海局勢突然變化,戰爭爆發,到後面台灣供應商恢復生產,政權交接和恢復正常的金融,物流和海關報關秩序都是需要時間的,那些高度依賴台灣供應商供貨的企業,對此毫無準備的話將會遭遇嚴重的損失。
因此中國大陸的企業,在供應鏈這部分必須從現在開始就準備,要知道在未來的某一天,兩岸統一可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而且隨著中國大陸實力的增強,這一天在越來越近,一定要未雨綢繆,不要哪天台海戰爭突然降臨的時候措手不及。
- 軍事問答
- 答案列表
台灣統一的時間點[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