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在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寒山寺占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四百餘平方米。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等。
寒山寺殿宇大多為清代建築,主要有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碑廊、楓江樓、霜鍾閣等。寒山寺的建築布局沒有嚴格的中軸線。寒山寺山門前面的石拱圈古橋是江村橋,橋堍與山門之間那垛黃牆稱照壁。山門兩旁兩棵古樟。黃牆內古典樓閣飛檐翹角,右為楓江樓,左為霜鐘樓,都源於楓橋夜泊詩。佛龕背後一尊威風凜凜的將軍像,面朝里,對著大雄寶殿,手拿金剛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韋馱,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將之首。
寒山寺寺院布局並不追求左右均衡,照牆和山門基本是一線相承,後邊的大雄寶殿、藏經樓,並不在一條中軸線上;新建的普明塔院,則按南北向中軸線布局。寺中處處皆院,錯落相通。
在江南古剎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塊石碑上面鐫著唐代大詩人張繼那首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塊由清末著名學者俞樾書寫的詩碑,已成為寒山寺中的一絕。寒山寺詩碑高約3、5米,寬約1米。
鐘樓位於藏經樓南側,寒山寺的「天下第一佛鐘」為古銅鐘,總重量為108噸,鍾高8、588米,鍾底裙邊最大直徑5、188米。每年除夕或元旦晚上,寒山寺都會舉行敲鐘儀式,鐘敲108下,在悠揚的鐘聲中辭舊迎新,祈禱平安。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寒山寺在哪裡[朗讀]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四百餘平方米。
寒山寺自從唐代詩人張繼題了《楓橋夜泊》一詩後,該寺便聞名了。寒山寺佛像雕塑別具一格,碑刻藝術天下聞名,碑廊陳列著歷代名人岳飛、唐伯虎、董其昌、康有為等人的詩碑,其中當推晚清俞樾書張繼詩碑最為著名。
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