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食物過敏反應怎樣治療[朗讀]
食物過敏反應的治療分特異性治療和非特異性治療兩方面。特異性治療主要是避免進食致敏食物。為求避免有效,應務求徹底。例如,牛奶的避免應包括一切奶製品,如含奶的冷飲、飲料、糕點和其他食物。應用代用食物也是一種避免的方法,例如用羊奶、馬奶等代替牛奶,用豆漿代替奶類,用煉乳或奶粉代替牛奶等。患者對代用品也可能敏感,所以應用前也應先用小量試驗。一般來說,致敏食物的避免是有期限的,並不需要終生避免。有的患者在嚴格避免3~4年後,敏感性就逐漸消失;也有避免半年敏感性就消失的。如果避免不徹底,在此期間仍偶而食用或時有小量食用,則敏感性將永遠不會消失。當然,也有嚴格避免較長時期後敏感性仍不消失的,這類患者只有繼續長期避免致敏食物。食物經加熱後致敏性可降低,所以對生食食物如水果、某些蔬菜等敏感者,可將其加熱烹調後再食,可能能夠避免發生反應。應用食物抗原,採用少量遞增的方法進行脫敏治療,從理論上講,應該和吸入物脫敏同樣有效,但實際上大多無效。所以食物過敏反應一般不推薦脫敏治療。非特異性治療主要是通過各種藥物的應用來防止或拮抗食物過敏反應的臨床表現。主要的藥物有以下類別:1.抗組胺藥 用以拮抗Ⅰ型過敏反應的症狀,無論對消化道或消化道以外的食物過敏反應症狀都有效。在症狀發生之初用藥效果更好。2.抗膽鹼能藥 主要適用於有消化道症狀的患者,如阿托品、東莨菪鹼等,它們可解除消化道平滑肌痙攣,故可減輕腹痛、腹瀉。波麗瑪朗兼具抗組胺和抗膽鹼能的功能,還能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也可應用。3.皮質類固醇 這類藥物適用於消化道或消化道以外症狀較重的患者,可口服或靜脈點滴;輕症患者不宜應用。4.色甘酸鈉 色甘酸鈉為肥大細胞膜穩定劑,可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防止Ⅰ型過敏反應的發生。它對肥大細胞已經釋放出的介質沒有拮抗作用,所以只作預防用藥。用於預防消化道食物過敏反應,口服劑量為20~40毫克;由於色甘酸鈉在消化道的吸收量只有2%,所以為防治消化道以外的食物過敏反應,口服劑量應為400~600毫克,每4~6小時一次。5.其他對症藥物,用以止痛、止癢、止吐、止瀉等。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