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hbv-gn)簡稱B肝相關性腎炎,是指hbv感染人體後通過免疫反應形成免疫復合物,導致腎小球損傷的疾病。最常見的病理類型是膜性腎病,其次為膜性增殖性腎炎。iga腎病中不少與B肝病毒感染有關。該病多見於兒童,男性較多,主要表現為大量蛋白尿或腎病綜合徵,少數病人可出現肉眼血尿。
B型肝炎病毒(hbv)相關性腎炎至今尚無特效藥物。曾有人使用類固醇激素治療hbv相關性腎炎的腎病綜合徵,在減少尿蛋白上雖有時可獲短期效果,但多數無效,這可能與hbv相關性腎炎多為膜性腎病或膜增殖性腎炎有關。而激素治療卻可促進hbv的複製而加重病情,故此藥需慎用。最近幾年,不少學者試用抗病毒治療,如α干擾素、阿糖腺苷及阿昔洛韋(無環鳥苷)等,用藥後有時可觀察到hbv複製轉陰,某些病例腎病亦隨之好轉。這些藥物尚需進一步研究。應注意此類藥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且無環鳥苷大劑量使用時還有腎毒性。因hbv相關性腎炎的發病機理即與B肝病毒在腎臟的直接感染及B肝病毒抗原啟動的免疫復合物有關,故可使用干擾素與強的松同時治療。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怎樣治療B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