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癌症患者的護理,要根據患者的性格特點和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開展護理。除創造安靜、舒適、良好的修改治療環境和提高患者同病魔做鬥爭的積極性外,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及時了解患者心理變化。
隨時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要了解患者真實的心理狀態。就必須要把關心患者,對患者職業、文化、家庭、配偶以及個人生活境遇等都有所了解,同時還應熟悉患者的治療方案和具體治療方法,在掌握全面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根據他們各自不同的職業。心理反應、社會文化背景,準確把握他們將要或者可能出現的心理護理方案,如因病施護、因人施護等,以達到變「事後護理」為「事先控制」的目的。
2.增強患者戰勝病患的信念。
癌症患者一旦獲悉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以後,生的慾望會降低,而死的慾望會增強。這時,護理的主要目的就在於喚起患者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護理過程中要用堅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語言取得患者的信賴。再以患者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實,來幫助患者排除不良的心理狀態。當患者萌發希望之後,要進一步鼓勵畫著承擔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項,鼓勵他們敢於駕馭生活。適當的活動不僅使身體承受到直接鍛鍊,並能從壓抑、焦慮、煩惱、苦悶中解脫出來,達到移情益志,對心理起到積極的調控作用。
(1)病情變化時的心理護理。
當患者出現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進食等多種症狀時,護士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給予必要的支持療法,除力求改善全身狀況外,更應該對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用盡磨難終於占用病魔的實例,鼓勵激發患者的求生慾望。
(2)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護理。
在患者進行手術時、放療或化療前,不僅要向患者宣傳進行這種治療的必要性,也像患者講清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使患者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主動克服困難、積極配合治療。
(3)癌症患者心理護理中語言的作用。
正如巴甫洛夫吧語言所引起的有機體的反應稱之為「萬能的條件反射」一樣,語言是促進護士與患者相互交流信息與認識的工具,也是護理成功的前提。患者往往根據護士的言行來猜測自己的病情,因此,護士的言行,不僅代表個人的素質水平,還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情緒和信心。患者在憤怒、悲傷等心理階段,對語言刺激異常敏感,對個人行為控制力異常低下。為此,心理護理首先要用語言去溫暖他們的心,撫慰他們的心理創傷,調理他們的心態平衡。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肺癌患者的心理護理[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