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大動脈炎是誰發現的[朗讀]
大動脈炎是我國著名醫學專家黃宛教授和劉力生教授發現的。早在1962年,當時在阜外醫院工作的黃宛和劉力生,就以「縮窄性大動脈炎」為題,發表了這個國際上首創的新概念。黃宛和劉力生從1958~1962年,在臨床工作中逐漸注意到,高血壓患者中有一組病症較為特殊:其高血壓與一般的高血壓明顯不同,特點是年齡較輕,多在20歲左右;女性患者較男性為多;多數表現為重度、急進型或惡性高血壓,一般藥物很難奏效;不少患者並有不同程度的炎性表現如低熱、血沉快等。對於這組病人,他們認為必須考慮有其特殊的病因,與所謂的高血壓必然不同。通過詳細的臨床觀察和實驗,推測是一種特殊的原因造成了動脈的狹窄,據此分析局部動脈狹窄應具有特別的雜音,事實證實這種推測是完全正確的。不僅在動脈狹窄的部位聽到血管雜音,而且血管造影也證實雜音相應部位確實可見單側或者雙側動脈狹窄,病變不僅涉及腎動脈同時也涉及到主動脈、肺動脈等,因而兩位教授聯想到這種病症與以往在文獻中看到的「無脈症」、「主動脈弓綜合徵」應該同屬一種病,均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狹窄所致。這種命名不一,實質上性質相同的疾病,理應統稱為「大動脈炎及其主要分支的炎性狹窄」。於是分別以「縮窄性主動脈和主要分支動脈炎」為題發表在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和以「縮窄性大動脈炎」為題發表在中華內科雜誌中文版。至此,由我國專家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縮窄性大動脈炎」的命名,取代了當時國際上許多有關的無脈病、主動脈弓綜合徵、不典型主動脈縮窄、單側腎動脈縮窄性高血壓等含義不清的病名。1963年日本上天英雄博士繼之提出「大動脈炎症候群」的病名。目前統稱為大動脈炎。有趣的是,1980年上天英雄訪華時,曾在阜外醫院作報告並說「大動脈炎」是他們首創的,劉力生當將1962年發表的文章請其閱讀,他才知道真正的首創者,並在以後的論文中闡明這一事實。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