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胞肺癌通過體格檢查、痰細胞學檢查、影像學檢查、氣管鏡檢查、病理檢查來確診。
體格檢查。
1.呼吸道體徵可見患側肺語音震顫、呼吸音減弱,如果繼發感染還可聞及痰鳴音。
2.肺外體徵主要是腫瘤累及引起,腫瘤壓迫上腔靜脈可導致頸靜脈怒張,侵犯交感神經可導致同側的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陷、面部無汗等。
3.腫瘤產生的內分泌物質可導致指(趾)端甲床增生、膨大、關節痛、肌無力等;腫瘤慢性消耗可導致消瘦。
痰細胞學檢查。
1.小細胞肺癌脫落的癌細胞可隨痰液咳出,痰細胞學檢查找到癌細胞,可以明確診斷。
2.中央型肺癌,特別是伴有血痰的病例,痰中找到癌細胞的機會較高。臨床可疑肺癌者,應連續送檢痰液3次或3次以上做細胞學檢查。
3.受限於痰液標本的採集、患者的配合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臨床上肺癌痰檢的陽性率不高。
腫瘤標誌物檢查。
1.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升高是小細胞肺癌的重要特徵,它可用於小細胞肺癌的輔助診斷和病情監測。
2.注意除小細胞肺癌外,類癌、神經母細胞瘤和黑色素瘤也可出現nse升高。
3.前胃泌素釋放肽(progrp)是小細胞肺癌的一種相對特異性腫瘤標誌物,可與nse聯合檢測以提高輔助診斷的準確性。
影像學檢查。
1.影像學檢查在小細胞肺癌的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
2.影像學檢查包括對於肺原發病灶的評估,多以胸部ct或胸部增強ct為主,不但可以顯示病灶的局部影像特徵,還可以評估腫瘤範圍、腫瘤與鄰近器官關係、淋巴結轉移狀況。
3.頭顱mri、全身骨顯像、腹部超聲在評價有無腫瘤轉移中有重要作用。
4.pet-ct檢查可用於肺結節的鑑別診斷、肺癌分期、轉移灶檢測、療效評價、腫瘤復發轉移監測等。現在臨床上已得到廣泛應用。
氣管鏡檢查。
1.觀察氣管和支氣管中的病變,並取得病理證據(包括在直視下鉗取、刷檢、肺泡灌洗、經氣管的針刺活檢)。
2.病灶準確定位,對制定手術切除範圍、方式有重要意義。
3.發現可能同時存在的氣管內原發癌。
病理檢查。
1.病理為診斷小細胞肺癌的金標準。
2.病理診斷的標本可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如氣管鏡活檢、經皮的病灶穿刺活檢、胸水的脫落細胞、經手術的取材等。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小細胞肺癌怎麼檢查[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