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部感染治療中,進行切開引流術時應注意:
(1)切口部位應在膿腫低位,有利於引流通暢。
(2)儘可能在口內引流,必須在面部作切口引流者,應順著皮紋方向或在面部比較隱蔽處作切口,癒合後疤痕不明顯,如髮際內,頜下區、耳屏前或耳後區等部位。
(3)同時注意避開重要解剖結構,勿損傷面神經、知名動靜脈、腮腺導管和頜下腺導管,避免造成大出血、面癱、涎疹等併發症。
(4)切口長度應視膿腫大小、深淺和部位而定,原則上不超過膿腫邊界以外,切口內外徑應等大,才有利於引流通暢。
(5)手術操作應準確、快速、輕柔,忌擠壓,一般病員均可在局麻下手術,表淺膿腫也可用表面麻醉,用尖刀刺破後,再向兩側擴大切口以利引流;深部膿腫應作穿刺;若為多間隙感染,逐個分離膿腔,置人引流管。
(6)口內切開用橡皮片引流,口外切開淺層膿腫用橡皮條引流,深部膿腫用凡士林紗條或橡皮管引流。術後每日根據引流膿液的流量多少,確定換藥次數,膿腫縮小變淺、無分泌物時,停放引流物,並用油紗布保護創口,促進癒合。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口腔頜面部感染治療中,進行切開引流術的注意事項是什麼[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