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在一般意義上被認為是解決問題、抽象思維和靈活應變的能力。既然定義是「能力」,智力就和「體力」一樣,是個很模糊的概念,不同學者有不同的定義。但是對於個人,身體處於健康狀態的時候智力也更容易發揮得好,就像健康時體力也好一樣。
在智力活動中需要依靠大腦里大量神經細胞的活動。一項複雜的腦力活動,需要同時運用認知、邏輯判斷、語言理解、工作記憶等多種分布在大腦皮層各個區域的功能。每個腦區活動時都有上億個神經細胞協調活動。只有這些區域都順暢地緊密合作時腦子才好用;而當某些神經線路工作不暢時,就會拖整個系統的後腿。對於個人來講,身體健康的時候大腦更可能處於工作的最佳狀態,整體的腦力也強。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當你在昏昏欲睡的狀態下需要趕時間寫一篇文章時,卻一個字也憋不出,或者好像有什麼想法卻寫不出來;如果在狀態好的時候,卻可以才思敏捷,如有神助。同樣的腦子,為什麼在不同的時間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呢?這是因為大腦活動時除了需要具體執行思維工作的神經線路,還需要另一些不具體執行思維活動的調節線路。在大腦皮層下的腦幹里,很多神經細胞會分泌一些神經調節物質(也叫神經遞質),比如多巴胺、五羥色胺、腎上腺素、乙醯膽鹼等。神經調節物質可以提高大腦皮層里各種神經線路的活動能力。當各個線路都處於良好的運轉狀態時,整個大腦的智力就高。
神經調節物質的作用是非常明顯而且快速的。很多人在進行艱難而枯燥的腦力活動時覺得很累,堅持不下去了。這時休息一下,唱一首歌或跑跑跳跳,精神突然變得愉快而開朗了,工作效率會突然變得很高。這是因為在唱歌或運動時會增加神經調節物質的分泌,多巴胺和五羥色胺會產生愉快的感覺,腎上腺素能提高專注力,乙醯膽鹼會增加清醒的程度。所有這些都會讓人在短時間提升認知、辨識和專注能力以及短期記憶力,更好地進行創作性的腦力工作。
對於不同的個人來講,健康程度與智力有比較複雜的關係,很多患有嚴重疾病的人卻可能智力超群。比如,當代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一直被嚴重的脊髓側索硬化症困擾,但這個嚴重的健康問題並沒有破壞他的智力,霍金由於行動不便反而有更多的時間來獨自思考,因此想問題的深度遠遠超過絕大多數行動自如的人。
史蒂芬·霍金。
說到此我們需要定義一下什麼是健康,有疾病的人並不見得是不健康的。健康也是一種主觀上舒適的狀態。世界衛生組織 1948 年把健康定義為「一個生理、心理和社交都感覺良好的完整狀態」。這個定義一直應用至今。近年來,學者更強調健康是一種人能自如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即越健康的人適應變化和挑戰的能力越強。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患有嚴重生理疾病的人也可以有良好的主觀感覺並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所以也是健康的。
在歷史上,大藝術家梵·高被嚴重的神經精神疾病困擾,但有研究說,類似於強迫症的疾患賦予他獨特的創造天才。因為這種疾患使他花大量時間作畫,而且在內心的強迫下使用大量煩瑣而複雜的筆觸,達到了藝術的高峰。對於梵·高來講,身體和精神都不健康,而其心理和生理的限制卻能把個人活動的能量集中到某一方向,這種能力的聚焦可以讓人達到常人所不及的高峰。
文森特·梵·高。
所以,在大千世界中,智力和生理或心理上的疾病是沒有絕對關係的。
- 智力問答
- 答案列表
智力和健康有關嗎[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