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用和用典的區別:化用注重的是意境,而典故注重的是通過這典故說明某個道理、哲理。有具體的目的。
用典亦稱用事,凡詩文中引用過去之有關人、地、事、物之史實,或語言文字,以為比喻,而增加詞句之含蓄與典雅者,即稱「用典」
詩詞用典的主要形式。用典從形式來看,常用和常見的主要有引用歷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詩句兩種。
引用歷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濃縮化為詩句,藉以抒懷言志或影射時事。如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三、四句用典,用高度概括的形式頌揚了項羽不苟活的崇高氣節,從側面對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行徑進行了有力的諷刺,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懷。
另一種用典形式是化用前人詩句,也叫用句。也分兩種,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現成詩句,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詩最後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原詩:「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用句的另一種是在原句基礎上改動一字或數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詞語。李白著名的《行路難》其一中之名句:「拔劍四顧心茫然!」實是化自鮑照《擬行路難》十八首其六中的「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這便是有名的模仿詩句之水平過於原典之典型一例。
- 其它問答
- 答案列表
化用典故與用典的區別[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