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又被稱作夏布之鄉,瀏陽夏布(又叫苧麻布),是馳譽中外的漢族傳統紡織品。
瀏陽夏布織造精緻,具有輕薄細軟,涼爽透氣,易洗易干,越洗越白等,經久耐用等特點,是夏季製作衣料、蚊帳的理想布料。
早在明朝,瀏陽夏布就聞名於世,商賈爭購。「明末清初,瀏陽夏布暢銷各埠年可銷萬筒」。咸豐年間山東「謙益祥」在瀏陽設莊收購夏布,年均7萬餘匹。當時,瀏陽在京、滬、粵、漢等地設立的鞭炮莊均兼營夏布。醴陵所產夏布多由布販從民間採購,轉手販與瀏陽商人漂白後,再成捆外銷。在明代即被列為朝廷貢品。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瀏陽夏布開始遠渡重洋,銷往日本、朝鮮、南洋等地。瀏陽夏布當時質量居全國第一,在1910年南洋勸業會上獲得優獎。
隨著歲月流徙,瀏陽夏布「陳舊、衰老和耽於沉睡」,早呈衰微之式。近千年的純手工技藝尚得傳承,但已遠難與「1918年瀏陽夏布出口達485萬擔,價值近百萬關平兩」的氣勢、風光所比。近幾年來隨著國際市場的需求增大,瀏陽夏布的生產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時期,由過去的家庭作坊,逐漸轉入到了工廠化生產。
瀏陽夏布為什麼受歡迎?
在瀏陽夏布主要產地高坪鎮,當地夏布廠廠長黃長根指著一匹成品夏布告訴記者:兩尺左右寬的緯經上,經紗排列多達1200多根,這些細小的麻紗,完全出自手工。一匹十幾米長的帳布,捲起來直徑僅寸許,真可謂是巧奪天工。難怪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湖南通志食貨篇》上會有「瀏陽苧布有值二三錢一尺者,工細不減湖紗」的記載。
業界相傳,由於織工精細,每個農戶精細品一年僅能生產一匹或半匹,絕精者,兩年始成一匹。譚嗣同在《瀏陽麻利志》中,稱「這種夏布雖本縣人亦不易求得」,可見其珍稀之至。正是以當時品質位居全國第一的「核心競爭力」,瀏陽夏布得以在1910年南洋勸業會上力挫群雄,捧得優獎。
這許多關於瀏陽夏布的輝煌,很多只能到故紙堆去回味了。昔日以精品帶動規模生產的盛況,也已成為明日黃花。哪怕是對瀏陽夏布情有獨鐘的業界人士也不得不承認,夏布在瀏陽,其近千年的純手工技藝雖得傳承,但已遠難與「1918年瀏陽夏布出口達485萬擔,價值近百萬關平兩」的恢弘氣勢相提並論了。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瀏陽夏布有什麼特點?為什麼受歡迎[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