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 [lǐ shuǐ]。
澧水,是湖南四大河流之一,因屈原「沅芷澧蘭」詩又名蘭江,源出八大公山,分北、中、南三源,穿山過峽,在桑植城腳匯合,然後經永定、慈利、石門、臨澧、澧縣、津市、安鄉等市縣,至茅草街注洞庭,全長400公里,流域面積18496平方里。
澧水名字的歷史由來有好幾種說法:
1、「澧」名最早見之於《禹貢》。《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記載途中美味,就有洞庭湖的鮒魚,東海的鮞(念「兒」音)魚,澧水的鱉魚:「澧水之魚,名曰朱鱉,六足有珠,百碧。」
2、而民間對「澧」卻另有一說:澧,「醴」字之異寫,醴為甜酒,武陵人稱甜酒為醪糟。遠古時代,澧水一帶莽林蔽天,土民多居叢岩邃谷。泉水冷冽,嵐瘴鬱蒸,非辛辣剛烈之食不足以溫胃健脾,故土人煮酒豪飲成習,澧岸土寨,酒香彌久不散,因以得名「醴水」、「醴泉」。又說澧水多排客,終年在水中淘洗,惟有酒可驅濕禦寒。舊時一江的木排,一江的酒徒,一江的酒香,故文人美其名「淌酒的河,亦曰「醉河」
3、還有一種說法是因澧水上游「綠水六十里,水成靛澧色」而得名,不親自到澧水上游看一看,是不知道這種「靛澧」是什麼顏色的。從河源至桑植,兩岸青山,澧水自山體之間蜿蜒穿過,河道窄處不及10米,10米之間的水色泛綠卻清澈,比山林的綠更深且濃,遠看像某種綠色的染料。整個澧水流域,主要為碳酸鹽地帶,岩溶發育,溶洞、暗河、天坑遍布,且相互連貫,這在澧水上游流域最為突出,山間絕壁層出。
很難想像,當澧水河越過桑植往石門縣去,進入了它的中游地帶時,這樣的小河會發展成充沛、寬廣甚至湍急的大河,當然,它的顏色也不復「靛澧」。中下游的這條河段多亂石、暗礁,而經過石門以下,因為河水沖刷造成平原區,河道開始平緩,澧陽平原河網交錯,水流互通。
酈道元在《水經注》上記載,澧水幹流及其8大支流,合稱九澧:「澧九水,曰溫、曰渫、曰黃、曰茹、曰道、曰漊、曰澹、曰涔,總名曰澧。」
澧水流域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人們澤水而居,有一定的社會組織,還會種植水稻,澧水流域的舊石器時代遺址里,發現了稻穀。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澧水怎麼讀?澧水名字的歷史由來是什麼[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