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捕蛇10多年的老師傅告訴我:90%的人都不知道有一種毒蛇,它的毒性是眼鏡蛇的26倍,一口毒液能毒死100個成年人,50萬隻老鼠。
眼鏡蛇是一種常見的毒蛇,因其在被激怒的情況下,會將身體的前半段豎起,頸部的皮褶向兩側膨脹,看起來跟眼鏡一樣,同時發出「呼呼」的聲音,故名眼鏡蛇。
什麼是眼鏡蛇?[看]
眼鏡蛇並不是一種蛇,而是眼鏡蛇屬蛇類的統稱,在這一屬有20多種眼鏡蛇。
我國最有名氣的眼鏡蛇屬有兩種,一個就是被稱為中華眼鏡蛇的舟山眼鏡蛇,其長度大概1.5米,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南方和越南北部。
另外一個就是盤踞在農村地區,全身白環和黑環相間排列的銀環蛇。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銀環蛇的毒性是非常強的,所以其也被稱為中華第一毒蛇。
老師傅告訴我,世界上存在一種毒蛇比銀環蛇還毒,釋放的毒液能毒死100個人,50萬隻老鼠。
蛇的毒性用什麼衡量?[看]
有毒蛇不少,但是如何鑑定其毒性的強弱呢?
1、ld50,中間致命劑量。
ld50指的是用某種毒質殺死半數實驗動物(最常見的就是小白鼠)所需的劑量,通常單位是毫克/千克(mg/kg),即每千克體重所需的毒質毫克數。
ld50數值越低則毒性就越強。
銀環蛇的ld50為0.08mg/kg,舟山眼鏡蛇的ld50為0.34mg/kg,眼鏡王蛇為0.34mg/kg
澳大利亞的海岸太攀蛇的ld50為0.013mg/kg,內陸太攀蛇的ld50為0.025mg/kg
2、特異性死亡率。
人類在中蛇毒後的死亡百分比,就是所謂的特異性死亡率。
如果只看ld50,太攀蛇無疑是最毒的,太攀蛇一口毒液的毒性是眼鏡蛇的26倍,一口毒液能毒死100個成年人,50萬隻老鼠。
但太攀蛇的特異性死亡率並不高,這主要是太攀蛇遠離人類生活區域,而且能接觸到太攀蛇的人,一般都會攜帶抗毒血清。
在我們熟悉的範圍內,銀環蛇和眼鏡王蛇的名聲可比太攀蛇大得多。
雖然從ld50來看,這兩種蛇遠遠沒有太攀蛇致命,但是如果只論毒性不說量,那是非常不科學的。
俗話說「量變引起質變」。眼鏡王蛇咬一口就能釋放出足足7毫升(7000毫克)的毒液(太攀蛇為110毫克)。
什麼概念呢?眼鏡王蛇一次釋放的毒液足夠毒死20個人或一頭大象。
實際上根據科學估計,眼鏡王蛇的特異性死亡率高達50%~60%,而所有毒蛇的平均整體特異性死亡率僅僅為2%。
3、衡量毒蛇有多毒,還要看具體死亡數。
從實事求是的角度來說,太攀蛇毒性最強,被咬中後幾分鐘內不注射抗毒血清,必死無疑。
但太攀蛇只分布在澳大利亞及紐幾內亞島嶼附近,可以說是人跡罕至,上島研究的科學家一定會備好抗毒血清,實際上已經很久沒有人類被其咬傷了,更別說死亡案例了。
但一些常見毒蛇就不一樣了,在印度,山蝰、印度眼鏡蛇、青環蛇、鋸鱗蝰是印度的四大毒蛇,每年咬死的人卻成千上萬。
從ld50上來,這些毒蛇的數值排名不高,但是這些毒蛇經常出沒在村莊,由於當地醫療衛生條件有限,所以死亡率很高。
就我國情況而言,農村地區的五步蛇、銀環蛇、眼鏡蛇的危險程度肯定要比遠在南半球的太攀蛇威脅程度大。
所以,如果從毒性來看,農村地區常見的眼鏡蛇的毒性都排不上號,算不上蛇中「毒王」,更別提什麼「百蛇之王」了,但是從危險性來說,眼鏡蛇無疑是很危險的。
蛇中的「百蛇之王」,首先就要排除有毒蛇。[看
動物界從來沒有「百蛇之王」的說法,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如果真要從蛇中挑一個出來,肯定不能從有毒蛇選。
這是因為有毒蛇為了維持自己的毒液,需要耗費來之不易的熱量,從而身型都不大,眼鏡王蛇已經是最大的有毒蛇了,但是比起無毒蛇的蟒或蚺則小了太多了。
要成為蛇中「王者」,一定要有壓蛇一頭的氣勢,顯然有毒蛇必須排除。
「百蛇之王」--泰坦蟒。[看]
現存的無毒蛇中,不管是長達10米,重達250斤的亞馬遜森蚺、還是緬甸蟒,或別的蟒蛇,它們的氣勢都不夠,配不上「百蛇之王」的稱號。
論體型和霸氣程度,當屬泰坦蟒。泰坦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蛇,泰坦蟒的平均長度可達12米,體重超過1噸,據說泰坦蟒能吃下半噸重的食物。
這是當之無愧的「百蛇之王」,這樣才足以成為蛇中的「王者」,毒蛇再毒也沒有泰坦蟒這樣的氣勢。
有人可能會說,野外要是遇到泰坦蟒咋辦?[看]
實際上,泰坦蟒在58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滅絕的原因是泰坦蟒需要生活在平均溫度為32°的地球,而地球早就沒那麼熱了,隨著氣溫的下降,泰坦蟒早已滅絕。
所以你野外是碰不到泰坦蟒的,大可放心,最多遇到菜花蛇,趕緊離開就行了,蛇不會主動咬人,除非受到你的驚嚇。
- 自然問答
- 答案列表
眼鏡蛇為什麼不是百蛇之王?它的毒性不是很強嗎[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