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事問答
- 答案列表
軍人穿軍裝能下跪嗎[朗讀]
軍人穿軍裝是不能下跪的,只能敬軍禮,因為軍人是戰士,戰士是威武的,是神聖的,著裝下跪有損軍人形象。
你可以參照《內務條令》第104條軍人應當軍容嚴整,軍人因非因公外出應當著便服;軍級以上機關,院校,醫院,科研和文藝,體育單位的軍官,文職幹部下班後通常著便服;女軍人懷孕期間和給養員外出釆購時,可以著便服。
一,劉伯承元帥跪迎軍旗。
劉伯承元帥是我軍著名的軍事家,軍事教育家。他早年就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接受過專業系統的軍事教育,紅軍時期就擔任過紅軍大學的校長,在此期間培養了大批紅軍各級軍官。
到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多次擔任重任。抗戰時率領八路軍129師痛殲日寇,解放戰爭時期帶領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中原,揭開了我軍戰略反攻的序幕,居功至偉。
後來又帶領二野席捲大西南,解放了雲貴川。
全國戰事平定,劉伯承萌生了要辦軍校,培養我軍中高級將領的想法。他上書中央,辭去了擔任的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的職務,要求去辦一所軍校。
他雖然只有一隻眼睛,但是目光很長遠。他認為,我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主要依靠單一的陸軍作戰,作戰方式單一,如今隨著各軍種各兵種的陸續建立,要把我們以往戰爭培養的陸軍將領,繼續深造,培養成能夠指揮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的高級將領人才,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而且,抗美援朝戰場的客觀需要,也表明了培養新型作戰指揮人才的緊迫性。
上級同意了他的請求,於是劉伯承辭去西南職務,赴南京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一職。
中央軍委特派陳毅作為中央代表,前往授予軍旗。
1951年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成立典禮在南京舉行,軍事學院全體工作人員和學員在禮堂端坐,陳毅代表中央軍委授旗。
誰也沒有想到,曾經帶領百萬大軍的劉伯承,平日不苟言笑,瑾守軍人風範的劉伯承,在授旗儀式上,作出了一個讓眾人驚訝又心悅誠服的舉動。
授旗儀式開始,陳毅端立手擎軍旗,劉伯承正步走到陳毅面前,然後單膝跪地,雙手捧起軍旗下角,低頭吻了一下,然後起身接過軍旗。
至此,新中國最高軍事學府宣告誕生,標誌著人民解放軍開啟了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
你看,這就是我們劉帥的范兒,讓授旗儀式充滿了儀式感和榮譽感,劉元帥這一跪,致敬的是我們鮮艷的軍旗,無數先烈用生命去捍衛去鑄就的八一軍旗。
後來的影視劇對這一情節多有表現。上圖就是一張劇照。)不過當年應該穿的是50式軍服,而不是55式禮服)
二,當代禮炮兵用跪姿執行國家最高禮儀任務。
在首都北京,有這樣一群兵,他們的訓練,執行任務,必須嚴格的跪,千錘百鍊。
這就是我們的禮炮兵。
每逢國家重大節日慶典,還有迎接重要外賓,都要鳴放禮炮。這是一種國家層次的禮儀。
禮炮是一種小型火炮,類似於二戰時期的山炮,發射無頭炮彈,打的時候只有響聲,並不會有彈頭打出去。
禮炮兵的訓練艱苦程度,比肩儀仗隊。用最嚴的要求,最高的標準,打造最佳的效果。比如我國開國大典的時候鳴放禮炮28響。這個28響,並不是1門炮鳴放28次,而是多門禮炮同時鳴放一次為一響,一共鳴放28響。
這就要求,每一響,多門炮必須在同一時間進行鳴放。這就要求平日必須大量訓練,完成動作的同步性,協調性,還要保持軍姿嚴整,美觀。
有人說,儀仗兵是最帥的兵。其實你去看,禮炮兵們的軍姿也是最帥的,都是千錘百鍊訓練出來的。在鳴放禮炮的全過程中,禮炮兵保持單膝跪姿,一動不動,你看他們的身姿,都是一條直線,盡顯軍人風範。
三,英雄跪亡妻。
三十年前,這樣一張照片被全國各大報刊刊載,引發了一股關注熱潮。
主人公是一名青藏高原的汽車兵,駕駛著汽車奔馳在邊防公路上,為哨卡送去急需的物資。
西藏那地方你知道,海拔高,自然環境惡劣,雪山大阪,暗流險灘,落石泥流,過多的紫外線,吃不飽的氧氣,就連下一鍋麵條,水都燒不到100度。
而且,地廣人稀,往往車在路上走一天,也遇不到一個人。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主人公當了好多年汽車兵,吃苦耐勞,表現優異,提了干,立了很多功,可以說勳章滿身。
這樣一位優秀的軍人,也獲得了愛情之神的青睞,一位美麗的姑娘和他相愛了。他們結婚組成了小家庭,不久妻子就懷孕了。
快臨產的時候,丈夫有任務又要出車。妻子善解人意的說,你放心去吧。
沒想到,妻子在家生產的時候出了意外,遇到難產,孩子沒保住。更讓人揪心的是,妻子的情況也很糟,處於彌留狀態。
丈夫在軍營聞訊,火速駕車返回,原本需要好幾天才能完成的路程,他一天一夜就飛奔回來了。
可是最後,妻子也沒救回來。
丈夫安葬了妻子和孩子,立了一塊碑。到了墳前,欲哭無淚,刻骨銘心。攝影師抓拍了這樣一張照片,非常具有衝擊力震撼力。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邊防軍人為了祖國安全所做的奉獻,付出,和犧牲。必須向他們致以敬意。
好了,就寫到這裡吧。
劉伯承元帥是我軍著名的軍事家,軍事教育家。他早年就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接受過專業系統的軍事教育,紅軍時期就擔任過紅軍大學的校長,在此期間培養了大批紅軍各級軍官。
到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多次擔任重任。抗戰時率領八路軍129師痛殲日寇,解放戰爭時期帶領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中原,揭開了我軍戰略反攻的序幕,居功至偉。
後來又帶領二野席捲大西南,解放了雲貴川。
全國戰事平定,劉伯承萌生了要辦軍校,培養我軍中高級將領的想法。他上書中央,辭去了擔任的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的職務,要求去辦一所軍校。
他雖然只有一隻眼睛,但是目光很長遠。他認為,我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主要依靠單一的陸軍作戰,作戰方式單一,如今隨著各軍種各兵種的陸續建立,要把我們以往戰爭培養的陸軍將領,繼續深造,培養成能夠指揮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的高級將領人才,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而且,抗美援朝戰場的客觀需要,也表明了培養新型作戰指揮人才的緊迫性。
上級同意了他的請求,於是劉伯承辭去西南職務,赴南京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一職。
中央軍委特派陳毅作為中央代表,前往授予軍旗。
1951年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成立典禮在南京舉行,軍事學院全體工作人員和學員在禮堂端坐,陳毅代表中央軍委授旗。
誰也沒有想到,曾經帶領百萬大軍的劉伯承,平日不苟言笑,瑾守軍人風範的劉伯承,在授旗儀式上,作出了一個讓眾人驚訝又心悅誠服的舉動。
授旗儀式開始,陳毅端立手擎軍旗,劉伯承正步走到陳毅面前,然後單膝跪地,雙手捧起軍旗下角,低頭吻了一下,然後起身接過軍旗。
至此,新中國最高軍事學府宣告誕生,標誌著人民解放軍開啟了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
你看,這就是我們劉帥的范兒,讓授旗儀式充滿了儀式感和榮譽感,劉元帥這一跪,致敬的是我們鮮艷的軍旗,無數先烈用生命去捍衛去鑄就的八一軍旗。
後來的影視劇對這一情節多有表現。上圖就是一張劇照。)不過當年應該穿的是50式軍服,而不是55式禮服)
二,當代禮炮兵用跪姿執行國家最高禮儀任務。
在首都北京,有這樣一群兵,他們的訓練,執行任務,必須嚴格的跪,千錘百鍊。
這就是我們的禮炮兵。
每逢國家重大節日慶典,還有迎接重要外賓,都要鳴放禮炮。這是一種國家層次的禮儀。
禮炮是一種小型火炮,類似於二戰時期的山炮,發射無頭炮彈,打的時候只有響聲,並不會有彈頭打出去。
禮炮兵的訓練艱苦程度,比肩儀仗隊。用最嚴的要求,最高的標準,打造最佳的效果。比如我國開國大典的時候鳴放禮炮28響。這個28響,並不是1門炮鳴放28次,而是多門禮炮同時鳴放一次為一響,一共鳴放28響。
這就要求,每一響,多門炮必須在同一時間進行鳴放。這就要求平日必須大量訓練,完成動作的同步性,協調性,還要保持軍姿嚴整,美觀。
有人說,儀仗兵是最帥的兵。其實你去看,禮炮兵們的軍姿也是最帥的,都是千錘百鍊訓練出來的。在鳴放禮炮的全過程中,禮炮兵保持單膝跪姿,一動不動,你看他們的身姿,都是一條直線,盡顯軍人風範。
三,英雄跪亡妻。
三十年前,這樣一張照片被全國各大報刊刊載,引發了一股關注熱潮。
主人公是一名青藏高原的汽車兵,駕駛著汽車奔馳在邊防公路上,為哨卡送去急需的物資。
西藏那地方你知道,海拔高,自然環境惡劣,雪山大阪,暗流險灘,落石泥流,過多的紫外線,吃不飽的氧氣,就連下一鍋麵條,水都燒不到100度。
而且,地廣人稀,往往車在路上走一天,也遇不到一個人。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主人公當了好多年汽車兵,吃苦耐勞,表現優異,提了干,立了很多功,可以說勳章滿身。
這樣一位優秀的軍人,也獲得了愛情之神的青睞,一位美麗的姑娘和他相愛了。他們結婚組成了小家庭,不久妻子就懷孕了。
快臨產的時候,丈夫有任務又要出車。妻子善解人意的說,你放心去吧。
沒想到,妻子在家生產的時候出了意外,遇到難產,孩子沒保住。更讓人揪心的是,妻子的情況也很糟,處於彌留狀態。
丈夫在軍營聞訊,火速駕車返回,原本需要好幾天才能完成的路程,他一天一夜就飛奔回來了。
可是最後,妻子也沒救回來。
丈夫安葬了妻子和孩子,立了一塊碑。到了墳前,欲哭無淚,刻骨銘心。攝影師抓拍了這樣一張照片,非常具有衝擊力震撼力。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邊防軍人為了祖國安全所做的奉獻,付出,和犧牲。必須向他們致以敬意。
好了,就寫到這裡吧。
穿軍裝下跪?跪誰?敵人?那是投降!除此之外,軍人還能跪誰呢?咱們的人民解放軍,站有軍姿,行有隊形,敬有軍禮。因為問題是「軍人穿軍裝能下跪嗎?」,而不是特指什麼軍隊的人,另當別論。中國有句老話:好男兒,上跪天、下跪地、中間跪父母。
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大校軍銜。現在已經退休。記得多年前他得到他老母病危的消息,急忙告假回老家探望。結果老人家在醫院沒有搶救過來。按照他們老家的習俗,孝子必須要披麻戴孝,到所有的親戚家去「報喪」。接連三天,我這位朋友在家裡是老大,於是和他的愛人,帶著弟弟妹妹挨家挨戶去下跪,在門外帶著哭聲,告知老母離世。然後要等到人家開門出來,再一次聽完「哭喪」才可以站起來。後來聽朋友講,雖然是舊習俗,但不得不遵守照辦。那幾天正好是下雨天,幾天跪拜後站都站不穩了,但還得認認真真的料理後事。不過,朋友特別告訴我,自己是軍人,要去履行做兒子的責任,必須換上便裝。朋友還說報喪還不算什麼,最讓人難受還必須要做,並且還必須做好的事情,就是整個喪事期間,全家的孝子賢孫,做什麼事情,該怎麼做,都只能聽從村子裡面「長者」的安排。前來祭奠的親朋好友都要安排吃飯,而家裡的人還必須跪在地上。等先上席桌的人吃完,下一輪又要開始了。隆重的喪事開的是「流水席」,可以想像那段日子朋友和他的家人真的是「太難了」
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大校軍銜。現在已經退休。記得多年前他得到他老母病危的消息,急忙告假回老家探望。結果老人家在醫院沒有搶救過來。按照他們老家的習俗,孝子必須要披麻戴孝,到所有的親戚家去「報喪」。接連三天,我這位朋友在家裡是老大,於是和他的愛人,帶著弟弟妹妹挨家挨戶去下跪,在門外帶著哭聲,告知老母離世。然後要等到人家開門出來,再一次聽完「哭喪」才可以站起來。後來聽朋友講,雖然是舊習俗,但不得不遵守照辦。那幾天正好是下雨天,幾天跪拜後站都站不穩了,但還得認認真真的料理後事。不過,朋友特別告訴我,自己是軍人,要去履行做兒子的責任,必須換上便裝。朋友還說報喪還不算什麼,最讓人難受還必須要做,並且還必須做好的事情,就是整個喪事期間,全家的孝子賢孫,做什麼事情,該怎麼做,都只能聽從村子裡面「長者」的安排。前來祭奠的親朋好友都要安排吃飯,而家裡的人還必須跪在地上。等先上席桌的人吃完,下一輪又要開始了。隆重的喪事開的是「流水席」,可以想像那段日子朋友和他的家人真的是「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