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那麼嫦娥奔月文獻記載是什麼呢?
嫦娥奔月
1、秦代王家台秦簡《歸藏》,於1993年3月在湖北江陵王家台15號秦墓中出土。其中的《歸妹》卦辭為:昔者恆我(姮娥)竊毋死之藥於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將往,而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恆我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蠩。
2、西漢初期的《淮南子》(公元前139年成書)。其中使用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作為典故引用:「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
東漢高誘為《淮南子》作的註解中寫道:「姮娥,羿妻也。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
3、晉代干寶所著《搜神記》中的記述並認為是引自《靈憲》。
4、南朝齊國的劉勰在成書於公元501至502年的《文心雕龍·諸子》篇中記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姮娥奔月。」
5、南朝梁國蕭統在《文選》中選入了王僧達的《祭顏光祿文》,其中有「涼陰掩軒,娥月寢輝」的句子。
6、南朝梁國劉昭編寫的《後漢書·天文志上》補註引東漢張衡所著《靈憲》曰:「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其大昌」。姮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蠩。」
7、唐朝的李善在注釋時寫道:「《周易》、《歸藏》曰,昔日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同樣提及《歸藏》中嫦娥奔月的記錄。
8、唐代《初學記》引用古本的《淮南子》,其中的版本則是:「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竊之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9、唐代李商隱在《常娥》一詩中「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間接提及嫦娥奔月。
以上就是對於嫦娥奔月文獻記載是什麼的相關內容。
- 健康問答
- 答案列表
嫦娥奔月文獻記載是什麼[朗讀]
加入收藏